天天看点

农村常见的马陆,人称“千足虫”,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了?

作者:脑洞馆长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去田地抓虫子”,带有几分乡土气息的话如今在农村也已经逐渐说不出口,当我们将视线聚集在农村的时候就会发现,曾经数目不少的昆虫现在几乎销声匿迹。

拿马陆做为例子说明,作为农村常见昆虫的一种,大家只要去到田地里就少不了和它见一面,但农村现在的情况就是,想要见到马陆,还得专门去找,不然看不见。

虽然说马陆作为危害庄稼的物种,数目变少对于农民来说是件好事,但这种不同寻常的情况也让很多人产生了疑惑,马陆到底为什么数目越来越少了呢?

农村常见的马陆,人称“千足虫”,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了?

首先我们来扭转一下大家对于马陆的看法,作为农业害虫的马陆,在医学领域却有着独到的运用,能够对胃部产生养护的功效,这种转折也说明生物的价值往往是潜在的。

回顾马陆的进化之路,曾经石炭纪身长3米的巨型马陆如果现在复生,毫无疑问会发展成人类灾难,而能够走过时间的冲刷来到现在,马陆自然有它的一套求生规则。

和蜈蚣不同,马陆的攻击性不高,遇到敌人会首先选择蜷缩规避,如果敌人仍旧不选择后撤,马陆就会释放臭气,这种臭气可不只是刺激性气体,其中还含有一定的毒素。

农村常见的马陆,人称“千足虫”,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了?

对人体的免疫力来说,这部分毒性只足够出现红肿,但要是其他昆虫,那估计很难完好无损的存活下来,这也说明马陆虽然在长久进化中放弃了几米的巨大体型,但有了其他保护手段。

归根结底,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在高氧环境消失的条件下,马陆没有做出转变,它也会跟其他灭绝的大型昆虫走向相同的末路,现在看来马陆变得弱小,但最终却活了下来。

对于个体来说,强弱自然意义重大,但放到族群来看,个人勇武代表的意义微小,能够存续下来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这种毒素就成为了马陆的保护伞。

农村常见的马陆,人称“千足虫”,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了?

虽然说马陆的毒素对人体不算致命,但它身上的味道如果沾染在你身上,没有几天是不会消散的,大家就算再怎么不注意,也不想让自己身上出现难闻的味道,更何况还是好几天。

所以下意识的就会避开马陆,这样一来,马陆的这个天赋就让它在昆虫界的抗风险性大大提高,那么,马陆在如此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下,为什么数量仍旧在不断变少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生物数量的变化无非分为几种原因,首先是环境问题,对比来说,农民现在使用农家肥的情况越来越少,多数都是化学肥料。

农村常见的马陆,人称“千足虫”,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了?

因此,马陆本身喜欢居住的环境都开始遍布化学肥料,给它们的生存带来了很大挑战,最后自然就出现整体数量上的不断降低,除此之外,马陆还面临另一个危险。

前文已经提到,马陆这种昆虫本身具备药用价值,收购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这让不少民众开始以抓捕马陆获得收益,虽然说马陆速度的增长不算慢,可涉及赚钱,抓虫的人更多。

在马路的供应圈子中,选择人工养殖的都有不少,在马伦本身产卵在几百个的情况下,仍旧需要人工养殖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可想而知中医药行业对马路的需求量。

农村常见的马陆,人称“千足虫”,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少了?

再然后就是马陆本身的问题,如果马陆是益虫可能还会有一些回转余地,但它们对于庄稼却属于害虫,农民对马路的态度自然也就好不起来,最终结果就是化学肥料加上杀虫药。

双管齐下的状况下,马陆的生存环境更加堪忧,不少马陆都是刚刚来到田地,就被上面喷洒的农药杀死,最后自然是越来越难以出现在民众面前。

最后就是乡村的发展战略让不少村镇都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开始搞建设,说到建设,生石灰必不可少,但马陆最讨厌的地方就是生石灰遍布的地区。

农村建设不断扩大的生石灰含量让趋利避害的马陆也开始选择远离乡镇,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是城市化,一个是乡村建设,田地里还有化学肥料。

这三个方向都被人类堵死之后,马陆的生存环境已经是逐渐消失了,所以大家就算来到乡村,也很少能够看到马陆这种虫子,只能偶尔在一些田地见到,也是让人比较感叹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