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后宫纪

作者:正道沧桑1970

易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周礼,王者立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命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婚义曰:“天子之与后,如日之与月,阳之与阴。”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命(世)妇主丧、祭、宾客,御妻序于王之宴寑。

后宫纪

汉初因秦称号,后称皇后,妾皆称夫人。而又加以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至武帝(刘彻)制婕妤、娥、荣华、充依,各有爵位。元帝(刘奭)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及魏晋,母后之号,皆因汉法。泾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荣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有秩斗食。

后宫纪

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曹操)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夫人、昭仪、婕妤、荣华、美人。文帝(曹丕)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明帝(曹叡)增淑妃、昭华、修仪,省顺成。又复命夫人,位淑妃之上,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婕妤视中二千石,荣华视真二千石,美人视比二千石,良人视千石。

后宫纪

晋武帝(司马炎)采汉、魏之制,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位视三公。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荣华、充华,为九嫔,位视为九卿。其余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后宫纪

宋高祖(刘裕),省二才人,其余仍用晋制。世祖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又置昭仪、昭容、昭华,以代修华、修仪、修容,又置中才人、充衣,以为散位。太宗省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复置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后又省贵人,置贵姬,以备三夫人之数。又置昭华,增淑容、承徽、列荣。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荣华、充华、承徽、列荣五职,亚于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三职为散役。

后宫纪

南齐,六宫位号,因袭汉、魏,世不同矣。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荣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后以淑妃为亚后之名,以比三司。夫人之号,不殊藩国。降淑媛以比九卿。后复置昭容,位在九嫔。

周世祖(陈蒨)置贵妃、贵嫔、贵姬三人,拟古之三夫人。置淑媛、淑仪、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仪、修容九人,拟古之九嫔。又置婕妤、荣华、充华、承徽、烈容五人,亚于九嫔。又置美人、才人、良人三职,无员数,号为散位。然其性恭俭,多阙。

隋文帝(杨坚)思革前弊,唯皇后正位,旁无私宠。后略依周礼,嫔三人,视正三品。世妇九人,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三十八人,掌女工,视正七品。

后宫纪

隋炀帝(杨广)参详典故,自制嘉名,著之于令。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品正第一。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品正第二。婕妤一十二人,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人,品正第四,为事妇。宝林二十四人,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人,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人,品正第七,为女御。总一百二十,以叙于宴寑。又有承衣刀人,皆侍左右,无固定人数,使六品以下。又增置女官,准尚书省,以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寑局、尚工局)管二十四司,各二人。司又置典及掌,六尚十人,司二十八人,典二十八人,掌二十八人。

后宫纪

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以代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以代御妻。自余六尚,分典乘舆服御,皆有员次。开元时,后以下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官、尚仪、尚服各二,参合前号。

后宫纪

宋,后之制度,第一等皇后1人,第二等贵妃、舒妃、德妃、贤妃各1人,有时设立宸妃,地位在贵妃之上。第三等九嫔,实际十七嫔妃,分别为: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依、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第四等婕妤。第五等美人。第六等才人。往下又有国夫人、郡夫人、郡君、县君、红霞帔、紫霞帔、御侍。

后宫纪

元,后妃之制,因其国俗,不娶庶姓,非此族也,不居嫡选。历世守之,固可嘉也。居则有曰斡耳朵之分。

明立六局一司。局曰尚官、尚仪、尚服、尚食、尚寑、尚功,司曰宫正,秩皆正六品。每局领四司,其属二十四人,而尚官总行六局之事。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视唐减百四十余人,以服劳宫寑、诋勤典守而已。诸妃位号惟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为称,闺房雍肃,旨寓深远。终明之代,宫壶肃清,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后宫纪

清康熙时后典制完善,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位同皇太子妃)1名,贵妃(位同亲王妃)2名,妃(位同世子妃)4名,嫔(位同郡王妃)6名,贵人、常在、答应(皆为通房,不算妾室),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道光帝的多位妃嫔降位。晚清时,同治帝、光绪帝的后妃人数与前朝相比大为减少。同治帝仅一后四妃,光绪帝仅一后二妃。

后宫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