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村镇干部往菜里撒盐劝阻“剃头酒”,不是移风易俗的好办法

作者:科技生活快汛

近日,贵州威宁县一副镇长带领工作人员,为劝阻村民给孩子办“剃头酒”,副镇长带人往菜里撒盐!(2月1日 红星新闻)

村镇干部往菜里撒盐劝阻“剃头酒”,不是移风易俗的好办法

礼尚往来,呼朋唤友,适度办办酒席,乃人之常情,符合中华传统之礼义,有利于拉近彼此距离;然“孩子剃头”也要办酒席,显然是巧立名目,涉嫌借机敛财,背离了“办酒席”的本真,当属滥办酒席。

如此乱办酒席,虽看似个别人之举,虽看似村民自家的事,但因要收取“礼金”等,不仅加重了其它村民经济负担,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还助长了攀比、浪费等不正之风,影响了当地的形象。

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也需形成良好的风气;良好的风气关乎群众的幸福感,群众利益无小事,面对露头的“乱办酒席”,站在为民服务最前沿的基层,不该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村镇干部往菜里撒盐劝阻“剃头酒”,不是移风易俗的好办法

听闻“剃头也办酒席”,该镇长闻讯而动,及时带领相关人员,赶赴“酒席”举办地,进行劝阻,虽展示了基层干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为的是革除不良风俗,在当地形成倡导良好的风俗,呵护群众的幸福感。

然在劝阻过程中,因“沟通不畅”,该副镇长竟然带领随行工作人员,往“菜里”撒盐;盐虽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投放过量,不仅让“菜”失去了应有之味道,而且还无法食用,不得不将其倒掉。

办酒席菜品丰富、菜量大,往往需要提前准备;如此招数,让“菜”无法食用,打了举办者一个措手不及,自然也就达到了“劝阻”之目的;如此这般看似高招,轻而易举就达到了劝阻之功效。

然而,用此方法来劝阻,不仅加重了举办者的经济负担,涉嫌浪费食物,而且还透出了基层“简单粗暴”之作风病,不但不能让举办者认清错误,而且还不利于好风俗的形成,显然不该是“整治滥办酒席”应有之选项。

村镇干部往菜里撒盐劝阻“剃头酒”,不是移风易俗的好办法

春节临近,外出打工的村民正陆续返乡过年,正是乱请客、水乱办满席的多发季;痛定思痛,既需基层与基层干部,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形形色色的乱办酒席,亮剑说“不”,更当选择正确的方法,力争将好事办好。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领村民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基层干部要发挥好表率作用。身教胜于言传,干部要走在前,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切实做到“不乱办”,并带头“不参加类似酒席”,用行动说话,传递反对之强烈信号。

最后,基层干部要自觉补短板。毫无疑问,“往菜里撒盐”,透出了基层干部“简单粗暴”之作风,面对问题习惯急于求成,缺乏应有的耐心,总想运用手中之权,忘记了“移风易俗”需要久久为功。

为此,基层干部,要在常态化开展学习,不断补足精神钙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的同时,学会放眼未来,尊重事物应有的规律,勤于开动脑筋,视群众为亲人,选择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力争将好事办好。

方法决定成效,选项决定方向,劝阻“乱办酒席”,也需好方法。往菜里加盐,透出了“简单粗暴”之风气,伤害到了群众利益与情感;望该镇及其它基层切记:往菜里撒盐,不是形成好风俗的应选项。(尚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