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要警惕一种血液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作者:医联媒体

在最新的《2023中国血小板增多症蓝皮书》报告中,有904位患者参与调研,其中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最多,约占85%,其中63.3%的患者因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异常升高、21.1%的患者则是因为反复头晕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亚型,过去人们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体检制度的完善以及此病症的诊断标准和技术的进步,发现本病并非少见。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张磊主任医师,受邀来到医联媒体直播间,搭档全国健康节目金牌主持人林欣,与网友们共同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相关血液病问题。

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要警惕一种血液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低,常见于中老年人

首先,张磊主任医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简称ET,是一种BCR-ABL阴性的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增殖。

在病理上的表现主要是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及形态异常,导致持续产生过多的血小板,并且有些血小板还伴有功能异常。由于这个疾病的起病相对比较慢,不易显现,在早期很难发现,只有在体检或者有了其他的症状,如头疼,或者手足麻木的时候,再去检查发现血小板增多,还有部分患者出现肝脾增大现象,更甚者出现脑梗死、心肌梗死或其它部位动静血栓等血栓表现或者脑出血等出血表现,,另外,一小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骨髓纤维化甚至急性白血病。

这个病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它的发病率是比较低的,大约1~2.5/10万人患有此病。张磊主任医师也告诉我们,本病发病人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集中在50~60岁左右,年轻患者也不少见,相对儿童发病率是非常低的。

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要警惕一种血液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出现这4类症状需警惕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虽热这类疾病的生存期(在没有严重并发症时),与常人无异,但是出现并发症时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辨别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对于早期有哪些可以识别的症状,张磊主任医师罗列了以下几点:

一、血栓或栓塞:好发于脾静脉、肝静脉、肠系膜静脉、下肢静脉、腋动脉、颅内动脉及肢端动脉、脑动静脉、心脏动脉等,并常常引起相应症状,患者表现为腹痛、发绀、肿胀、趾指坏死等。脑血管微血栓会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时会并发致死性肺栓塞;

二、出血:自发性出血,反复发作,间歇期较长,以消化道出血常见,也会有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呼吸道出血、皮肤及黏膜瘀斑等症状;

三、脾大:约50%~80%的患者有脾大表现,多为中度脾大,巨脾很少见。约半数患者有轻度肝肿大,一般没有淋巴结大;

四、伴随症状:约20%~30%患者有体重下降、盗汗、低热和瘙痒症,还有头晕、疲乏、乏力、手足麻木、肢端疼痛等症状;

因此,一旦自身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

需注意的是,约2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尤其年轻患者,发病时并无症状。

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要警惕一种血液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如何诊断?

对于专科医生来说,给病症戴帽子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因此在判断是否是ET时,会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标准。

符合4条主要标准或前3条主要标准加次要标准即可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主要标准:

1.血小板计数≥450×109/L;

2.骨髓活检示巨核细胞高度增生,胞体大、核过分叶的成熟巨核细胞数量增多,不伴粒系、红系显著增生或左移,且网状纤维极少增多(1级);

3.不符合BCR-ABL+慢性髓系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其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

4.有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

次要标准:有克隆性标志或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证据。

听到这里,直播间的网友就问道:“那是不是平常我们抽血就可以诊断了呢?”张磊主任医师解答说:“不是的,在抽血的同时要做骨髓活检和骨髓基因检查才能确诊”。想要搞清楚诊断情况就要知道ET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主要是年龄,有没有血栓史、基因突变、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只有按类分组,才能更好的治疗。

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要警惕一种血液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日常要注意这5点

那么在治疗过程中,ET患者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最后张磊主任医师也嘱咐道:

一、饮食护理: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吃饭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的搭配高营养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高脂蛋白类,尤其不要抽烟,酒要限制饮酒,不要出现酗酒之类的情况;

二、休息指导: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三、心理疏导: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恐惧心理,家属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病友间传递积极正向情绪,交流疾病好转等信息,互相鼓励,促进康复;

四、日常起居:避免磕碰及跌打损伤,注意保暖,避免引起风寒感冒。保持口腔清洁干净,进食前后宜用漱口水进行漱口,平时刷牙时应采用软毛刷,防止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引起继发性出血;

五、用药护理:谨遵医嘱,随时与医生沟通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去调整用药,切勿自行减量或停药;

同时我们也希望每一位患者能够定期对症状进行评分,这个目的就是能够观察病情的发展情况,以便医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只有病人和医生携手共同去和病魔作战,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