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作者:医教小白

#头条讲真的##精品长文创作季#​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毛主席曾说过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今天的这位主人公,在我眼里,他也是毛主席所说的那样的人。

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原邮递员,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

邮差,也许在你眼里,这不就是一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作吗?难道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或是每天被日晒雨淋的农民工辛苦吗?

那你了解过凉山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吗?

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金沙江上游深切河谷区,平均海拔3100米,相对高差4328米,是以藏族为自治民族,包括彝、汉、蒙古、纳西等21个民族的自治县。1994年被确定为国定贫困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县,2017年被确定为贫困县。

那时的凉山没有公路,当地百姓与外界的接触唯一依靠的就是这些“深山摆渡人”——邮差,靠他们两条腿,肩扛马驮,翻山越岭,把信件交到他们手里,把外界最新消息传达给他们。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个人,一匹马,一壶老酒,一首歌。三十二年的传奇。

其实,王顺友的父亲也是一位邮差。当19岁的王顺友从父亲手中接过“马班邮路”的工作后,就算是人们所说的“子承父业”了。

他负责的邮路从木里县城经白碉乡、三桷桠乡和保波乡至卡拉乡,往返里程584公里,要翻过20座海拔千米的高山,不仅要适应各地的巨大温差,还要独自穿过野兽出没的原始丛林。每走一趟就需要半个月,一月2次,一年下来他走过的路相当于一次长征。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32年的无数次往返中,王顺友经历过最为严重的事情就是差点命丧于一次意外。

在一次送信路上,因为马儿受到惊吓,把王顺友一脚踢倒,当时的他按着肚子剧痛不已,但他忍着剧痛爬起来,坚持把信件一件不落并准时送到每位村民手里,直到受伤的第九天才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感到很震惊:“你肠子破裂,已经很严重了,再晚来一两个小时,命就没了!”

对于工作,他尽职尽责。

生死路上跋涉32年,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32年间他投递报纸超256000份、杂志22400份、函件48000份、包裹19200多件……没误过一个班期,没丢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但对于家人,他却有太多亏欠。

因为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他鲜少有时间待在家里,因此很少与妻子儿子有交流和相处,而他自己也因为这份工作落下很多疾病,以致于在他55岁退休后的次年就因为疾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005年,王顺友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颁奖词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2007年,王顺友的事迹搬上大银幕——电影《香巴拉信使》就是以王顺友为原型拍的。

此片推荐给大家。

这是电影的结尾。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来源于电影《香巴拉信使》,侵删

还有一些来自于网友了解了王顺友和看过电影后的一些网评。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来源于网络,侵删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来源于网络,侵删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来源于网络,侵删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来源于网络,侵删

香巴拉信使——王顺友

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虽然破破烂烂,但总有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缝缝补补。

尽管王顺友离开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声明:禁止搬运,违者必究!

作者:@医教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