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百韬究竟有多难打?粟总坦言: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作者:墨斗史记

1948年11月,历史的车轮在徐州这座古老的城市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正是在这个时候,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手,发动了震撼整个中国的淮海战役。这场战役,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军事对抗,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战。

面对60万华东野战军,国民党的80万大军似乎占据了优势。但正如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夹生就夹生,就算是夹生饭也要把他吃下去。”

黄百韬究竟有多难打?粟总坦言: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淮海战役共计持续了66天。令所有参战人员意想不到的是,战役的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的战斗,竟成为了整个战役中最为艰难的一环。这出乎了粟裕将军以及中共中央的预料。

战后,粟裕将军曾坦诚地表示:“在整个淮海战役中,我只有两次感到极度紧张,而第一次就是在围攻黄百韬的时候。” 当消息传来,告知黄百韬已经自尽时,粟裕感慨地说:“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这足以说明黄百韬的军事才能之高。

1948年的下半年,解放军在山东战场接连取得胜利。就在这时,淮海战役的雏形已在粟裕将军的脑海中逐渐清晰。他将济南战役视为一次“小淮海”。

在济南战役尚未完全结束之际,粟裕向党中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扩大战果,将“小淮海”演变为“大淮海”。

黄百韬究竟有多难打?粟总坦言: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经过慎重讨论,中央最终决定支持粟裕的提议,正式启动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对黄百韬兵团的围剿,接着是黄维兵团,最后则是杜聿明集团的围攻。每一阶段都是对解放军智慧和勇气的极大考验,也是对国民党军力的重大挑战。

为何粟裕将军会将黄百韬兵团定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突击目标?首先,黄百韬的部队并非国民党的核心力量,相对而言更易于攻破;其次,黄百韬兵团恰好位于解放军的包围圈内,对于我军来说是最直接的威胁。

因此,粟裕果断选择了黄百韬作为首要打击的对象。然而,意料之外的是,这支部队竟给华野造成了高达6万人的伤亡。

黄百韬究竟有多难打?粟总坦言: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为迷惑国民党,解放军在淮海战役初期故意制造了攻打徐州的假象。在此时,距离新安镇最近的便是黄百韬兵团。蒋介石立即下令黄百韬迅速赶往新安镇增援。

粟裕随即决定,集结十个纵队的力量对黄百韬兵团发起猛烈突击,旨在全歼黄兵团,并捕获黄百韬本人。但黄百韬毕竟是勇猛的将领,在缺乏情报支持的情况下,仍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如果不是刘峙的失误,黄百韬甚至可能突破包围圈。

最终,在解放军的连续追击下,黄百韬兵团被迫退守至碾庄圩。不久后,解放军也抵达曹八集,并在那里与国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占领曹八集,切断了碾庄圩与徐州之间的联系。此时,粟裕命令宋时轮率领三个纵队坚决阻击前来救援的部队。

碾庄圩周边本是一片平原,按常理应是易攻难守之地。但黄百韬不同凡响,他很快就发现了这一带地形的优势,利用地形展开了抵抗。

黄百韬究竟有多难打?粟总坦言: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黄百韬与其他黄埔系将领不同,他没有强大的后台,唯有靠战功来谋求晋升。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担任顾祝同的参谋长,受到顾祝同的高度赏识。因此,在抗战胜利后,顾祝同大力提拔黄百韬,使他最终升至第7兵团司令员的职位。

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黄百韬在战场上更为卖命。他虽不是黄埔系出身,但对于蒋介石和顾祝同的提拔之恩感激涕零。

当黄百韬率领的国民党部队抵达碾庄圩的外围时,他立刻意识到这里的地形特点:一望无际的平原,没有制高点,但当地村民因黄河泛滥影响而修建的几个高台,却成了观察四周的绝佳位置。黄百韬洞察力极强,迅速将这些高台转化为自己的防御要塞。

黄百韬不仅妙用高台,更将轻重武器和机枪合理配置,构筑了一道纵横交错、火力强大的防御体系。这一防御体系的效果显著,使得解放军战士在多次攻击中都未能突破碾庄圩的防线。

黄百韬究竟有多难打?粟总坦言: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在这场战役中,黄百韬甚至不惜使用极端手段,将碾庄圩内的村民当作人肉盾牌,导致解放军在攻击时顾虑重重,不得不放慢进攻节奏,以避免伤及无辜。

围攻黄百韬的五个纵队在前几天的战斗中遭遇了重重困难。碾庄圩的地势狭窄,导致解放军常用的分割包围战术难以在此发挥作用。战士们的进攻困难重重,远超战役预期,几乎无法取得任何进展。

面对这一僵局,粟裕将军异常焦虑,连续七天七夜未曾有片刻休息,始终紧盯着作战地图,关注着前线的动向。

1948年11月14日深夜,在离碾庄圩前线约15公里的一个民房内,粟裕举行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上,为了尽快突破黄百韬的防线,粟裕决定采取新的战术——改用阵地战替代运动战,命令战士们以土工挖掘的方式,逐渐逼近敌人的防线。

黄百韬究竟有多难打?粟总坦言: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这种战术不仅能有效缩短战士的冲锋距离,降低伤亡,同时也能打乱敌军的部署,为解放军的攻势创造更多机会。

为了迅速消灭黄兵团,粟裕将军在淮海战役中首次大规模投入坦克部队。尽管调整了战术部署,解放军在战役的前两天仍遭遇了极大困难。敌军的顽强抵抗造成了我军不小的伤亡。虽然坦克部队的突然出击让敌人措手不及,但由于缺乏步坦协同作战的经验,攻击并未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随着战役的深入,我军渐渐摸清了黄兵团的战力和火力部署,通过实战也逐步掌握了步坦协同的战术。

1948年11月17日,华东野战军各部队对黄百韬兵团发起了集中进攻。此时,我军已经对敌军的部署了如指掌。粟裕决定采取“先击破弱敌,后攻强敌,冲击敌首脑,混乱敌方部署”的战术,全力围歼黄兵团。

黄百韬究竟有多难打?粟总坦言: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到了11月18日黎明时分,国民党已有超过5000人被俘。这时,黄百韬的防御体系已经彻底崩溃。

尽管如此,黄百韬仍然表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他带领剩余的一万余人继续在碾庄圩腹地坚守。

到了11月19日夜间,黄兵团的兵力已经锐减至不足一万。粟裕决定发起总攻,华东野战军的炮兵部队万炮齐发,集中轰击黄百韬兵团。解放军趁势突破敌阵。

黄百韬究竟有多难打?粟总坦言: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面对溃败的局面和迟迟未至的援军,黄百韬终于崩溃,在11月21日绝望中选择了自杀。

碾庄圩战役胜利的那一刻,长期紧绷的粟裕终于松懈下来,疲惫地晕倒,沉睡了整整一天。得知黄百韬自尽的消息后,粟裕感慨地说:“若一对一,我未必是他的对手。”

黄百韬的失败,标志着淮海战役的成功开局。正如当时徐州“剿总”司令员刘峙所言:“黄百韬兵团的覆灭预示着徐蚌会战的命运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