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沅水有情起歌声

作者:余热光辉

历史有时显得特别残酷,让某些不该发生的事,就在人们眼皮底下发生。

1950年4月18日,解放军一支剿匪小分队,深入到地形复杂的桃源县碧云乡甘溪桥,遭到十倍于己的土匪武装袭击,16名官兵除一人脱险外,全部壮烈牺牲。

70年后,桃源县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一行二十余人,来到今属桃源县夷望溪镇岩巴嘴村的甘溪,追寻先烈足迹,重访英雄牺牲之地,不禁感慨万千。

英雄们牺牲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规模的战争已基本结束。而他们,倒在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时节。我们的来访,既是告慰,也像是历史的轮回。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甘溪

眼前的这条小溪,流向远方,流向历史的深处,流向7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

甘溪,也称安溪。在甘溪集镇西边,有一条小河环绕而过,河上有一座小桥,人称甘溪桥。1958年下游修建九龙水库后,甘溪与甘溪桥,一同没入水库的水线下。水位浅的时候,甘溪才会倔强冒出几片水草,仿佛在告诉人们:我在这里。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远处红圈处为水线下的甘溪

甘溪地处溪边低位,四周都是高低错落的山头,当年是马石乡通往泥窝潭乡的交通要道,也是一处繁华的农村小集镇。这里地形复杂,自古匪患不断。新中国成立前,当地有戴育之、童胜武、游凤皆三股土匪,手下各有几十号人,人称“三把叉”。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在周边,还有比“三把叉”势力更大的土匪,郭炎、吕春初、燕桂洪、向铁匠等,各自拥兵数十至数百人不等。解放军大军压境之际,这些土匪沆瀣一气,组成所谓的“九路军”,妄图与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垂死一搏。

1949年7月27日,四野三十八军一一二师解放桃源县城,不久,中共桃源县委、县人民政府相继成立。9月,一一二师、一一三师离开桃源。10月,刘邓大军第十军又驻扎桃源各乡镇。迫于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不断清剿,至月底,全县共消灭和迫降土匪3193人,缴获枪支1546支,取得剿匪的初步胜利。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新甘溪

1949年11月,二野第十军继续西进,在桃源剿匪的四七九团也受命去慈利剿匪,县内只有成立不久的县大队和区中队。土匪、特务、帮会分子、恶霸地主串通在一起,向新生的人民政权疯狂反扑。桃源接连发生了“六区事件”、“七区事件”,造成8名干部相继牺牲。不久,又发生事态更为严重的“八区事件”:

1949年12月7日晚,郭炎纠集匪徒300余人,包围袭击了八区政府。与此同时,吕春初率领匪徒100余人,袭击了八区政府派往崇义乡的工作组。县委宣传部长杨庚时、区委书记张秀江等16位干部壮烈牺牲,4位同志身负重伤,4位同志不幸被土匪绑走,区政府的54支长短枪和所有弹药物资,被土匪洗劫一空。

面对复杂的形势,1950年2月底,湘西军区两个连与四七九团的4个排,实行以排为单位到桃源驻剿。4月17日,一一四师奉令进驻桃源,担负剿匪的任务。四七九团也将全部兵力投入桃源西南清剿郭炎匪部。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小分队剿匪路线

4月18日,四七九团一营二连三排八班16名战士,在副排长肖世玺的带领下,奉命赴白石铺捉拿散匪。八班战士深入腹地,在碧云乡第八保甘溪桥遭到郭炎、燕桂洪匪部160余名武装土匪的袭击。16名战士坚持战斗三个多小时,除一人脱险外,其余壮烈牺牲。

这是官方有关史籍的记载。70年过去了,当年解放军战士是如何与土匪奋力拼杀,具体的细节已掩埋在历史的烟云里。我们在当地找到了几位知情的老人,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力图还原当年的历史的真相。

戴胜琴老人是老甘溪街上的人。甘溪战斗发生时,他刚刚7岁。

他手指着水中长着一些水草的地方说,那一片就是老甘溪集市。当年解放军到达甘溪时,已时近中午。听说解放军在集市买了一些糖油粑粑充饥,权当中午饭。

张三阳,桃源寺坪乡人。曾跟着桃源南路片大土匪郭炎开堂放标,做过洪帮的礼堂大爷。看到解放军大军压境,张三阳预感形势不妙,于1950年4月17日到沙坪镇四七九团驻地投诚。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甘溪战斗要图

根据情报,4月17日深夜,解放军四七九团一营二连三排八班一行16人,在副排长肖世玺的带领下,从沙坪出发捉拿土匪,带路的正是张三阳。经过几个小时的行军,于18日凌晨达到沅江边上的白石铺,抓住2名散匪。经过连夜审讯,土匪交待对岸马石溪有土匪。于是肖世玺带领战士们乘小船过河,上岸后又抓到2名土匪。土匪交待,当天是甘溪的场期,有很多土匪会到甘溪赶场。肖排长觉得正是围剿土匪的好机会,决定带队赶往甘溪。

解放军过江捉匪的一幕,被隐藏在附近的另一名土匪看在眼里,火速抄近路赶到甘溪,报告了土匪头目刘桂堂、向铁匠等。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九龙水库,图中左上角为甘溪位置

中午时分,战士们到了甘溪。甘溪集镇上,赶场的民众熙熙攘攘,看上去并无异样。战士们吃了一点东西后,肖副排长开始在集镇的街道上召集群众,宣讲党的政策,号召亲属中有当土匪的群众,回家要做好工作,动员他们向政府投诚。此时,土匪们已悄悄占据周围有利地形,并向集镇上的解放军合围。准备妥当后,土匪首先开枪,击倒了两名解放军战士。

刺耳的枪声划破了甘溪的宁静。听到枪声后,战士们迅速散开,利用房舍等地形、地物进行还击。甘溪顿时枪声大作。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戴胜琴老人手指甘溪方向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土匪越打越多,战士们的子弹越来越少。眼看形势不利,肖副排长决定带领战士们向南突围。冲到甘溪一个叫罗儿岭的高地时,遭到事先埋伏在山头的土匪机枪扫射。战士们被土匪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

戴胜琴老人说,修水库前,这里曾是交通要道,东边的山头叫罗二岭,西边的小山叫阴树包。解放军战士被土匪火力压制在两个小头之间,当地人叫坳(ao)脚里的地方。战士们曾一度想抢占西边的阴树包,但是没成功。下午3时许,枪声渐渐稀疏下来。在土匪的四面包围进攻下,突围至此的解放战士全部牺牲。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解放军战士大部分牺牲在这里

枪声停熄后,张三阳从甘溪一家南货铺的房子里慢慢走了出来。此时土匪已没了踪影。街上到处是凝固的鲜血和解放军战士的遗体。只有一名战士幸运躲过土匪搜捕,回到了沅水南岸的寺坪。

万蓉仙,82岁。她说当时正在廖家峪读书,在学校里学填红。学校是栋老式的两层结构的木楼,听到枪响,老师要学生们都到一楼。她跑到楼下,看到鸡笼里也挤满了躲避的孩子。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万蓉仙老人

张连生,家住穿石附近,曾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哥张庆生是这场战斗中的牺牲的烈士。当年刚满20岁的张庆生听到桃源县大队招人就报了名。因为是初中文化,很顺利被县大队录取,后来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到四七九团一营二连三排八班当战士。

甘溪战斗的激烈枪声,沅江边的穿石一带听得清清楚楚。一名从甘溪赶场回来的人对张连生母亲说:你儿子张庆生可能在甘溪被土匪打死了。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沅江边的穿石

第二天一早,张连生与姐姐张协娥去安溪找哥哥的遗体。两人赶到甘安溪时,政府已经请当地群众将烈士的遗体抬到沅水河畔的收纤铺。看到张庆生从头部到腹部,满身都是伤口,张协娥放声大哭。也可见当时战斗之激烈。牺牲的战士多为东北人,后来都埋葬到桃源烈士公墓。因张庆生是桃源本地人,母亲不忍分离,就埋葬到本村的油坊垭。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夹槽巷的纪念碑

从甘溪回来,脑子里老是回响着毛阿敏唱的《历史的天空》旋律。沅水有意化作泪,沅水有情起歌声。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

肖世玺,常德丁家港;

王继山,松江省呼兰县;

高文生,松江省呼兰县;

张守清,松江省呼兰县;

张庆生,桃源凌津滩;

……

牺牲的烈士大多为现在黑龙江哈尔滨人,也有部分湖南、四川籍战士。在离甘溪以南直线距离2.5公里,一个叫夹槽巷(ga cao lang)的地方,当地群众为英雄们立了一方纪念碑,供来往的人们凭吊、纪念。甘溪当地群众说,他们还想在英雄们牺牲的地方,立一个纪念碑。地方都选好了,就在罗二岭的山顶。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桃源老干网宣协会参加采访的成员合影。身后是烈士们牺牲的地方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远处左侧小山为罗二岭,右测山头为阴树包

沅水有情起歌声

Δ甘溪战斗示意图

来源:正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