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易学与古代商贸服务业

作者:天涯行者

易学与古代商贸服务业

文/王万顺

易学与古代商贸服务业

一、易学与古代商贸业

中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商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建立起中国古代的“商业文明”。《周易·系辞下》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一记述生动描绘了早期商品交换的场景,即交易的场所——市。原始社会晚期,神农氏以中午作为集市的时间,招致天下民众,聚集天下货物进行互相交易.《周易·乾·彖传》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都拿出各自的物品进行交换,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且得以安逸。

《周易·豫·彖传》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意思是天地顺乎时而动,故日月的运行不失其度,而四时的循环也无差错。是说人们发展商贸应该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因势利导。中国古代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古籍《尚书酒诰》记载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是说殷人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周朝商业发展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当时的商业由国家垄断。

春秋战国时商业繁荣,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秦始皇统一货币,又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商业的发展。两汉时期,不少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和出售商品的店铺。隋唐时期商业行业达220个,商贾云集。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宋代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国内和边境贸易实现全方位经营。元朝,重新疏浚了大运河。明清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区域间贸易发展较快。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列举有230余种商品。

《周易·坤·彖传》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可以引申为中国作为区域性大国和强国,不仅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影响,还要通过开展国际商业贸易活动来富国强民,彰显大国之风范。在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绸、冶金和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其他地区。元代,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的帆船队宣告衰败,元朝商船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获得空前机遇,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明代郑和下西洋,自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二、易学与古代服务业

中国古代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服务业也应运而生,其发展也浸透着易学思想。传统服务业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生活服务业与生产服务业。古代服务业各具特色,如古代饮食文化,唐宋之际酒楼和大大小小的饭馆遍于城市;明清时期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风靡全国。古代旅馆业种类繁多,服务项目细致周全。金融服务业,唐代出现的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古代保安服务业起源于南北朝,发展到清代的镖局进入鼎盛时期。《周易》认为,商贸活动应该尊重客观规律,讲究礼义与诚信。诚信思想在《周易》中表述为“孚”,孚即心中之诚。在古代的经营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诚信不欺,遵守承诺的商业服务职业道德。《周易·系辞下》曰:“立人之道,仁与义。”仁义是第一位的,讲仁义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否则就要被淘汰。商业活动中讲究仁义道德,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顾客,占领市场发财致富。易曰:“利者,义之和也”。“义,利之本也”,义是利的本源。在强调在与人交往的商业活动中要“有德”,尤其是“以义制利”,强调德义为先。

选自王万顺《易学与中华文明》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版

END

易学与古代商贸服务业
易学与古代商贸服务业

作者简介:王万顺,1950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安阳市人社局退休干部,资深周易文化学者;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安阳周易研究会荣誉会长、羑里城发展顾问、安阳市第三届最美(博学)老人;潜心研学《周易》近三十年,撰写易学研究与宣传各类作品100多万字,包括报刊发表200余篇(海内外上千家互联网平台收录转载),出版书籍《走进周易》《易学与中华文明》,与袁建国合编《话说周易》,2022年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国内社会各界做推广《周易》文化知识讲座与专业授课百余场。

易学与古代商贸服务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