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平坝窖酒沉浮录

作者:县城小故事
平坝窖酒沉浮录

岁序更替,春节来临。亲戚朋友相聚,围起炉子,少不了喝上两杯,自然而然就聊到了酒的话题上。有一亲戚以前是平坝酒厂一个科长,80年代初期那时,提到平坝酒厂职工,优越感满满。那时,谁要是能够喝上平坝酒厂生产的平窖酒,不亚于今天喝茅台。据说那时县里一把手也只能批两瓶,可见当时是多么的紧俏,平坝也因此名声在外,誉满黔中。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走上下坡路,最后由一个国家大二型企业改成股份制企业。往日荣光不再,酒厂职工也不得不自谋出路,让人唏嘘不已。

平坝窖酒沉浮录

平坝酒厂从1952年建厂到1993停产再到2004年10月改制基本结束,走过了52年的历程,从一个小酒坊发展到拥有480多名职工的国有大二型企业,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融入了多少人的青春。如今,许多曾经意气风发的他们,大多风烛残年。回首那段往事,说不尽,意难了。

1952年,为了扩大酒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平坝开始在县城北门的王家大院建立酒厂,以苞谷作原料,烤大酢酒。后因成本高,产量低,加上厂房小,设施差,无好器具,无技术工人,1954年初停办酒厂。

1958年1月县里提出新建酒厂,确定建在县城南门外刘家酒坊附近,划拨土地1400多平方米作为建厂基地。到1958年2月下旬,就开始动工。

为了酿出优质的白酒,平坝酒厂在边生产边建设的过程中,从安顺酒厂调来的陈荣凡、司尚达两位酿酒师傅,不断总结白酒生产的工艺,并对别人的经验进行总结,并进行优质酒试验工作。试验小组由黄德光、王家骥、陈荣凡、司尚达、王宅明五人组成,具体试验工作由陈荣凡全面负责,司尚达协助。1958年5月15日开始动工挖窖池,并着手其他工作的准备。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在8月上旬已挖好了五个窖池,由于条件差,5个窖池都用些半截砖镶嵌而成,每个窖池一次可下500斤粮食。

1958年9月20日正式下粮,投入试制阶段。由于窖酒车间处于低洼地段,给排水带来了麻烦,只好用盆子舀水往外倒。这样工人边排水边进行试制,晚上值班,工人们一边检查发酵情况,一边舀水,舀累了就靠在煤灶上休息。有的人身体较差,在潮湿地方劳动时间长了,便患了关节炎,经过七十天的艰苦试验,终于在1958年11月17日酿出了第一酢试制的窖酒,平坝窖酒就这样诞生了。

平坝窖酒沉浮录

1958年12月2日酿出了第二酢试验酒。这次酿出的酒与第一次酿的酒大不一样,不仅香味好,酒色更清澈透明,入口绵甜,药香舒适,达到了回味悠长的要求。

1958年12月下旬厂里召开窖酒命名会议。会上有人提议以“坝酒”为名,因酒厂建在平坝就取用后面的“坝”字,但“坝”与“霸”同音,“霸酒”含有称霸之意,显得不够谦虚。最后定名为“平坝窖酒”。

1959年国庆节,在平坝县城一次就销售平坝窖酒一吨多。平坝窖酒的产量逐年上升。

1960年1月,王家骥厂长带着平坝窖酒到铜仁思南参加全省酿酒及评酒会,会议对酒进行了认真的品尝,结果评价平坝窖酒很好,平坝窖酒的名声渐渐在全省传开了,不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历史总是眷顾奋斗者,从六十年代起平坝窖酒先后被年评为省内名酒,获贵州省轻工厅颁发的金壶牌奖。1981年先后荣获商业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1983年再次评为省优质产品,1984年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大赛评比会上,获轻工部授予金杯奖。

平坝窖酒沉浮录

1984年11月12日新华社头版标题:在全国酒类质量大赛中——茅台董酒、平坝窖夺得金杯。记者在消息中写道:“在这次大赛中,平坝酒厂的平坝窖酒也崭露头角,为贵州省夺得了金杯,它的幽雅芳香、绵甜爽口和舒适的药香味赢得了评酒家们的好评。”平坝窖酒也红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车在平坝等待装货,有的要等上一两个月。在省城贵阳瑞金南路一度出现排了几百公尺长的队伍,争购平坝窖酒的壮观场面。当时,平坝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一半来自平坝酒厂。今天,在平坝酒厂荣誉室,八次金奖的奖杯、奖牌已然斑驳,众多名人和酒界泰斗的题词虽已泛黄,但依然可以窥见当年的辉煌历程。

可惜,好景不长,在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平坝酒厂未能在巅峰时刻提质升级、保护品牌,而是固步自封,一味做大,从而导致在短短几年间落伍同行,失去竞争力,成为平坝酒厂人酸楚的记忆。

2003年9月,经清产核资,已资不抵债,严重亏损,不得不走上改制的道路。平坝酒厂改制重组后组建了平坝县酒厂有限责任公司。由342名原企业职工组建的新企业于2004年11月开始生产经营,获得了新的机遇。

(声明:本账号旨在宣传正能量,介绍各地历史文化知识,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资料参阅平坝文史资料工业专辑,如有侵权留言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