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桂芬的产子惊险,老国公的忠心宣誓,是对皇帝和沈家最狠的算计

作者:木子鱼追剧

要说《知否》里哪个女子最可怜,我认为是英国公的独女张桂芬。

作为英国公的老来得女,张桂芬从小便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张家一门武将,张桂芬却被教养的娴静温顺。

父母给她选的夫婿也是门当户对人品好的人家,可巧不巧,这边还没定下亲,那边换了个新皇帝,上来就要赐婚。

对方是皇帝的小舅子,虽然是填房,但张家必须拿出诚意,而最大的诚意莫过于自己最疼爱的嫡女。

就这样,十几岁的张桂芬成了国舅沈从兴的填房,而沈家为了发妻之情,纳了妻妹小邹氏为妾,皇后娘娘为了感念大邹氏的舍命相救,还给小邹氏封了诰命的身份。

张桂芬的产子惊险,老国公的忠心宣誓,是对皇帝和沈家最狠的算计

面对这样的贵妾,张桂芬只能窝在自己的院子里,连门都不出,家里的管家权在小邹氏那里,沈从兴前妻的孩子也养在小邹氏那里。

她,一个国公府的嫡女,嫁入国舅府的正妻,却成了一个摆设。

1,

纵然张桂芬不满意这桩婚事,也没想过要跟沈从兴恩爱过日子,很想对小邹氏视而不见,可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躲着,它就不发生的。

张桂芬怀孕了,这本来是件大喜事,宫里还定期有太医过来诊脉,何其重视。

可偏偏每逢请平安脉的太医过来,小邹氏不是腿疼就是腰疼,都要把太医扣住一会儿,才放他去给张桂芬看诊。

一个正房大娘子被妾室欺负成这样,张桂芬也忍了。

可那日她本就临近生产,身体又有些不适,左等右等大夫还没过来,派人去查看才发现,小邹氏的哥哥来了府里,看见有太医在,就让他给自己做了个全身检查,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又开了许多名贵的补药(当然是挂国舅府的账),这么一耽搁就是大半天。

张桂芬的产子惊险,老国公的忠心宣誓,是对皇帝和沈家最狠的算计

长久以来,她和小邹氏似乎达成了默契,平常不过扣留一会儿,这次却久久不来,张桂芬的心里便暗暗动了气。

她派人去叫,过了片刻,回来个小丫头,哭着说邹家舅爷说来人不敬,叫仆役把人捆起来打了一顿。

这下张桂芬真的被激怒了,不顾众人阻拦,挺着肚子带着一群丫鬟婆子上门去理论,小邹氏平日里就觉得她软弱可欺,现在更不会怕她,于是两拨人开始推搡起来。

混乱中,张氏不知如何被推倒在地上,场面一片大乱。

当天下午张氏早产,英国公夫人就出现在国舅府,对着沈从兴大骂。

“你惦记着前头夫人,我不怪你,十几年夫妻情谊,也是人之常情。可我女儿也是三书六礼,圣上赐婚的,难道是我张家闺女没人要,非要你沈国舅来可怜?!”

国公夫人恶狠狠地瞪着墙角站立的小邹氏,心里的怒火还没发泄完,就听一个衣衫沾血的婆子冲进来哀声道:“夫人,快去看看吧,姑娘她……怕是不成了……”

张夫人蹒跚冲了出去,只见满院子的丫鬟婆子,一盆盆血水往外送,别说女子了,便是沈从兴也是心跳不已。

这时一个精干打扮的小厮火急火燎地冲进来,跪在英国公夫人面前,大声道:“夫人,国公爷来了。”

里面的张氏好像听见了这句话,可痛呼声只稍稍停了半刻,就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撕心裂肺一般。

张桂芬的产子惊险,老国公的忠心宣誓,是对皇帝和沈家最狠的算计

“爹,女儿尽孝了!”

一个满身尘土的戎装老者扶廊柱而立,身体微微发颤。

2,

虽说是有惊无险,张氏平安生下了一个男孩,但英国公却病倒了,第二天都没去上朝。

张氏本来就是英国公夫妇的老来女,素来宠爱的厉害,留到十七八岁还在挑女婿,嫁给三十多岁的沈从兴实属无奈。

忽闻女儿摔倒早产,老国公从西郊大营快马上百里赶回来,一脚踏进女儿的院子,就听见那么凄厉的一嗓子,加上本来就岁数大了,又连日辛劳,回去就病倒了。

皇帝和特意遣太医去看,说是老人家多日操劳,又骤闻噩耗,是以血不归经,伤了本里。

不仅如此,张氏平安产子后,英国公夫人把女儿安顿好,就出来疯狂咒骂小邹氏,还指着鼻子骂沈从兴“有眼无珠”。

“你当她是个好人吗?不知道她骗了你多少呢?”

原来小邹氏为救大邹氏的孩子落水导致流产的事儿,全是诓骗。

她当时胎相已经不稳,大夫早说胎儿是保不住的,于是邹家人商量,索性做一出戏,让沈从兴永远记住小邹氏的好。

英国公夫人把小邹氏当初诊脉的大夫,落水后看小邹氏的大夫,还有前前后后的药方,还有哄骗那孩子去池边的婆子,人证物证都摆在沈从兴的面前。

张桂芬的产子惊险,老国公的忠心宣誓,是对皇帝和沈家最狠的算计

还说自己的女儿早就查了个清楚,只是为着家宅安宁才没有说出来,如今小邹氏都猖狂到这般田地了,她便什么也不顾了。

果然,皇帝下朝不过两个时辰,宫里就给国舅府下了懿旨,夺了小邹氏的封号,还赏了长嘴五十,勒令她以后安分守己,不得放肆。

3,

“这回连你爹都病倒了,你若再不清楚明白些,也妄为张家人了。”

张氏听了母亲的一番话,才知道一切都是母亲的安排,不禁道:“娘,何必呢?”

“我又何必?!”张夫人勃然大怒,伸手指了指旁边的婴儿。“你是我张家的女儿,侯府的正房太太,府里的奴才居然也敢动手,可见姓邹的手伸到哪里了?今日他们敢推你,明日就敢要了这孩子的命!”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你若是一个人,死了便死了,不过我们两个老人伤心一场。可如今你也有了孩子,你忍心看他窝窝囊囊地活着?因不受父母待见,看他受人欺负,被下人怠慢?!”

听到母亲的劝解,看到孩子红扑扑的小脸,像小猫一样发出咿呀的声音,她纵有万般清高,也统统化作了母爱。

英国公夫人知道女儿的脾气,也知道她懒得跟小邹氏计较。

张桂芬的产子惊险,老国公的忠心宣誓,是对皇帝和沈家最狠的算计

对方本就是个无赖,你又不约束她,她只会也来越猖狂。

起初张氏查出小邹氏利用孩子诓骗沈从兴时,本想告诉丈夫,却被母亲拦了下来。

“傻丫头,当时说能顶什么用。到底是她失了孩子,没准儿国舅爷还心疼呢。这种把柄一定要留到紧要关头,才能一击即中。”

借着她扣住医生有推搡张氏导致早产的由头,刻意夸大渲染一下张氏生产时的危险,在这个时候挑破小邹氏利用大邹氏的孩子来诓骗沈从兴的事情,沈从兴心里窝着气,自然也不会因为惦记着以前的情谊就拼死护着他。小邹氏在沈从兴心里的地位会一落千丈。

这一场戏,英国公夫人彻底把小邹氏拉了下来。

可只要沈从兴依旧惦记着大邹氏,那邹家就有翻身的机会,所以英国公夫妇要做的,不只是帮女儿打压小邹氏,而是彻底灭了邹家。

4,

小邹氏被夺了封号,打了耳光,还被关进了小黑屋,可英国公夫人却不让女儿乘胜追击,而特意叮嘱下人,不准动她。

“真死绝了,国舅又该心疼了。”英国公夫人冷笑道:“我就要留着那邹家,让那几个舅爷不停惹事,时时牵连国舅府,一件件让国舅爷收拾烂摊子,我倒要看看,我家这位姑爷的深情厚意能被磨到几时!”

流言总是在不经意间散开的,短短数日,关于国舅夫人分娩遇险之事传的沸沸扬扬,而且还有四五个版本。

张桂芬的产子惊险,老国公的忠心宣誓,是对皇帝和沈家最狠的算计

有的说小邹氏为了扶正谋好正室,有的说国舅爷冷落张氏导致抑郁成疾,还有的说是前头的大邹氏留下的忠仆怕张氏之子威胁小主子,暗中下手。

总的来说,舆论更倾向张家,此时就能看出名门望族的作用了,半个京城都是张家的姻亲故旧。

英国公要给沈从兴的不只是舆论压力,还有皇权的压力。

病愈返朝的英国公老了不止十岁,皇帝本想安慰老人家几句,没想到英国公却先表了忠心。

“陛下乃天下之主,便是要张家血战沙场,以命相搏,儿郎们哪个也不会皱下眉头。无论何时,陛下意之所向,老臣剑锋指向,本是臣子应尽的本分,何况区区儿女婚嫁之事,陛下莫要为妇人哭啼所扰。”

这番话说得铮铮铁骨,皇帝十分感动,但下朝回宫后却拼出味儿来了。

同样一桩婚事,张家不乐意,但还是好好履行义务,英国公府嫡出的小姐被一个小妾骑在头上。张家居然一声也不抱怨,这是为何?人家这是在尽忠!

十几岁花朵一样的张桂芬愿意嫁给三十五还死了老婆的沈从兴当填房吗?当然不乐意,但人家为了孝道,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

张桂芬的产子惊险,老国公的忠心宣誓,是对皇帝和沈家最狠的算计

张桂芬危急时刻凄厉的喊出那句:“父亲,女儿尽孝了”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由此可见,人家张家都是忠孝之人。

可沈家呢?

和张家结亲是皇帝的意思,报答邹家是沈家的意思,现在沈家姐弟几个处处抬举小邹氏,怠慢张氏,到底是什么意思?

莫非是对圣意不满,不能公然抗命,就在私下报复?

于是皇帝开始冷落皇后,还斥责了大皇子和二皇子。

一时间威北侯府乌云密布,参沈从兴私德不修的言官一个接一个,还有直接跳过沈从兴,捉邹家小辫子的,直接查出了两条人命侵占百姓田产许多。

御史台的人嚷嚷着要杀人偿命,沈从兴想去求情,可听闻宗人府扣下了他为长子上报世子的陈条便犹豫了。

沈皇后原先还常去太后婆婆那里哭,可听到皇帝有意停了中宫的谏表时,立马清醒了。

沈家兄妹终于意识到,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在藩地时的王爷了。

皇后立马脱凤冠素服跪在承乾宫门口请罪,事情妥协的结果是沈国舅被申斥,罚俸一年,邹家的两个舅爷,一个被流放,一个挨了板子。

张桂芬的产子惊险,老国公的忠心宣誓,是对皇帝和沈家最狠的算计

5,

张氏为了孩子,也放弃了自己的清高,待沈从兴怀着愧疚的心来看她时,她不顾月子里不能流泪的劝阻,扑在丈夫怀里狠狠的哭了一场。

不知是哭自己无可奈何的妥协,还是哭天下女子的宿命。

如此一来,沈家和张家又和好如初了。

为了家族的责任被迫嫁给沈从兴的张氏是可怜的,但她又是幸运的,至少她有全心全意为她谋划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