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翰墨挥春送祝福

作者:徐木木月季
翰墨挥春送祝福

过年贴春联、贴福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最早起源于3000多年前周朝的桃符。传统的春联、福字是用翰墨书写在红色的纸上,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这种习俗,承载着中国百姓最朴素的生活理想,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图个吉祥与吉利。这种传统,寄托了人们对新春佳节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千家万户门口的一道独特风景。这种风尚,记录着书法爱好者所有的情愫,每一次下笔、每一抹色彩,皆如美妙乐章里动人的音符。

翰墨挥春送祝福

新桃换旧符,翰墨送祝福。2024年1月25日上午,在广州市晓港公园“兰桂堂”广彩艺术研究院前的小广场上,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美术工作委员会举办的迎春送福公益活动热闹开场,为冬日注入了温暖的底色,为龙年营造了喜乐的氛围。

翰墨挥春送祝福

书画家区伟垣,卢俊夫,刘凯焰,李显达,陈自强和书法爱好者悉数参加。他们挥毫泼墨,尽情挥洒,行、草、篆、隶、楷,不同书体在红纸上舒展铺开,大气、婉约、奔放、清丽、文雅、爽利,各美其美,如一道文化风景线,为市民街坊送上新春祝福。

翰墨挥春送祝福

浓墨书福气,龙年福满门。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著名书画家李显达,依托对传统福文化的熟稔和对群众审美心理价值取向,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由衷的敬意为之。在当天的活动现场上,大师写的福字,创意独特,气势跌宕;笔墨娴熟,书体多变;古朴端庄,典雅别致;寓意丰富,极具内涵;激情饱满,让人惊呼!朴素的气息、书法的墨韵与幸福的理念融为一体,以不同的写法,写出了同样的祝福!

翰墨挥春送祝福

大师认为,这个福字有好多种写法,把这个字面的意义和福的含义糅合起来,以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彼此会意,一看明白,不管是送给谁,不管是张贴在什么地方,让人们看了以后都有一个幸福感,心里有个过年了的喜庆气氛。

翰墨挥春送祝福

今年是龙年,龙的传人不仅是对炎黄子孙的一种称呼,更是对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和精神风貌的概括。在活动现场,书画家们书写的挥春,有不少包含着福字、龙字的作品。

翰墨挥春送祝福

从教四十多年美术教学、广州岭南画派纪念中学专职美术教师区伟垣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在现场,只见老师铺纸,蘸墨,挥毫……不一会儿,一幅线条饱满、大气、流畅、生动、形象的吉祥“福龙”组合画作,跃然纸上,妙趣横生。画者认真,观者亦入迷。寓意着鸿运当头、龙年有福运的美好预兆,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和美术创意的文化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展现。

翰墨挥春送祝福

红红的挥春、浓浓的墨香,寄托着人们对即将到来的龙年春节的憧憬和向往。“龙腾盛世千家喜,春满神州万物荣”“福到门庭起祥云,春临华堂添瑞气”……

翰墨挥春送祝福

一幅幅喜庆吉祥的对联,一句句温馨美好的祝福!赞颂美好生活,充满吉祥祝福,寄托美好心愿,反映百姓心声。

翰墨挥春送祝福

看着晾晒在地面上、花基上、园道上上、栏杆上……的春联和福字,市民街坊们既欣赏书画创作,又品评春联寓意;更挑选自己心仪,真的好温暖好开心!当拿到自己合意的春联和福字,满心欢喜,连连道谢称赞!一位阿姨高兴地说:“这些书画家们写得真好,比印刷的多了一份温暖,也更有意义。”这些吉祥如意的春联福愿,不仅为市民街坊送去一份温暖,也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翰墨挥春送祝福

“名家送福,格外有福。迎春送福活动,不仅能让我们在新春到来之际讨个好彩头、好福气,还让我们获得名家的真迹,更让我们能够真正有机会亲近书画家,在接触与交流中,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通过这些红火的春联和福字,仿佛真正找回了已经逐渐变淡的年味。”一群女士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翰墨挥春送祝福

这场活动,直至中午时分,墨尽纸光,人们还意犹未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翰墨挥春送祝福

图文:罗可安

编辑:谢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