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郑钦文:成长的快慢 梦想的传递

作者:光明网
郑钦文:成长的快慢 梦想的传递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欢迎,2024年澳网女单决赛选手,郑钦文!”

沿着一个个往届冠军的名字,走过荣誉满载的球员通道,时隔整整十年,终于又有一名中国金花,牵引着我们的目光和心跳,走到了大满贯单打决赛的舞台。

只是这一次,响彻罗德·拉沃尔球场的名字不再是李娜,她叫郑钦文。

郑钦文:成长的快慢 梦想的传递

站在大满贯的决赛场一端,为了冠军的奖杯打响最后一场战役,应当是所有网球运动员都想象过的场景;于郑钦文,也是。

但在21岁的年纪、正式投身职业网坛的第四个赛季,就将它转化为现实,对大多数人,尤其是过往的中国球员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想象;于郑钦文,却不是。

郑钦文:成长的快慢 梦想的传递

“Tell me”的反问,让郑钦文这个名字在第一次为人知晓时,就被冠上了“女王”的头衔。借此,人们了解到,她如何用10个月的时间,将自己的世界排名提升400多位;也见证了她在参加的第一项大满贯赛事中,就连赢四场闯进第二轮,第二项大满贯就打进16强……于是,诸如“火箭女孩”“Queen Wen”之类的称号,都给到了郑钦文;而所有这些称号,都表达了一个共识:她的潜能无限。

随后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个“共识”:从2022年初的第126位,到年末的第28位,郑钦文仅用一个赛季,便闯进了WTA排名前30。于是,在2023赛季开始前,她给自己定下了“世界前十”的目标。

郑钦文:成长的快慢 梦想的传递

自信,可能是郑钦文身上最大的标签,却一度给她带来了最多的讨论和争议。出于种种原因,过去一年,郑钦文的战绩有所起伏,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也出于对自己的高预期,她时常会将比赛的失利归咎于自己的实力未能充分发挥,类似“几成水平”的自我反思,却成为他人口中“自大”的表现。

用郑钦文自己的话说:“如果我表现得低调谦逊,赢球时,人们会说正是因为我谦虚好学;但输了,则会说我需要更自信。但如果我表现得很自信,那么赢了就是因为自信,输了则变成了自大。”她很清楚,“一切都取决于成绩”;也因此,她曾想用,甚至急于用成绩证明自己。

郑钦文:成长的快慢 梦想的传递

在熟悉郑钦文的人眼里,她是一个满脑子都是网球的人,成天琢磨的都是如何提高,距离梦想更近一点。从少时沿着职业化路线成长的投入,到不同阶段辗转各地求学的经历,再到通过努力不断积累的一些优势和天赋,都推动着郑钦文去追寻更高的目标……这些都是她自信的来源,也使得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历过去年分离又回归郑钦文团队的教练佩雷·里巴就坦承,两人最开始合作时最打动他的,便是郑钦文的努力:“她从来都会按时按量完成我制定的训练计划,从不会喊累,甚至有时产生争吵的原因,也是她总想练更多,而我不得不让她停下来。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像她这么努力的球员,你可以想象她心中怀有怎样的梦想,她是真的一心想迈上职业网球的顶端。我真的太为她本次澳网的表现开心了,因为她的努力配得上这一切。”

郑钦文:成长的快慢 梦想的传递

闯入澳网四强后,郑钦文一年前许下的“世界前十”目标终于达成。但面对这个有些“迟到”的成就,她却更加强调了“慢慢来”的重要性:“我的团队也说我之前太急于求成了,经过去年上半年的几场失利之后,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逼迫自己。一方面我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实现目标,另一方面我也要学会慢下来,一点点去进步。我告诉自己,专注于当下,不要再去考虑结果了。”

郑钦文的“慢慢来”,从去年参加的第一项WTA250级别赛事——帕勒莫站开始。在此之前,她一度遭遇了单打四连败;而后,WTA单打首冠、美网八强、WTA500赛(郑州站)冠军、亚运会冠军、珠海精英赛亚军等荣誉接踵而至。她的成绩又“快”了起来,世界排名也随之来到了前20;但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一场场比赛的打磨,她的网球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首先,去年的教训让郑钦文学会了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再者,之前被人反复提及的发球问题逐渐得到改善,底线在保持正手优势的基础上,反拍稳定性也不断提升,甚至能成为制胜的武器……本届澳网,郑钦文在女子ace球榜上的持续领跑,在关键分上的强势发球和底线攻防两端的持续输出,以及无论比分领先或落后时一直坚定自我的心态和果敢的出手,都全方位呈现了她的改变和进步。

郑钦文:成长的快慢 梦想的传递

不可否认,通往第一次大满贯决赛的晋级之路,郑钦文没有遭遇一名种子球员的挑战,有一定的幸运成分。但这一方面源于其他高排位球员本身的欠佳表现,另一方面就像郑钦文的“自信”一样,莫不如说更具锋芒和个性的运动员往往更易在网球项目上取得成功,单就这两年她在职业网坛交出的成绩单,2022年WTA最佳新人、2023年进步最快球员,她也有足以“自信”的底气和资本,更别说本届澳网她所取得的每场胜利都展现了自己领先于对手的硬实力。

“成功”的方式不止一种,定义也因人而异。就像当下在WTA齐放的中国金花一样,每一朵都因其独特的个性,闪耀着属于自我的光芒;也因当下开放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抓住属于自己的那一次绽放。也像本届澳网郑钦文几乎每次接受采访都绕不开的名字——李娜一样,无论是年少成名,还是大器晚成,她们都是自己的梦想实现家。

郑钦文:成长的快慢 梦想的传递

谈及梦想,曾在十年前亲眼见证李娜澳网夺冠的郑钦文说,那场决赛她看了十几次,是李娜的成功让国人的网球“梦”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也在她心中埋下了那颗“梦”的种子;由此,新时代的她,希望自己不仅能成为一名好的球员,也能成为一个好的“人”,一个自信积极、热爱生活、给年轻人带来激励的人。

谈及梦想,闯入今年澳网女单决赛时,面对记者关于“圆梦”的提问,总能应答自如的郑钦文说,她的“梦”不止于此,她还有更多的战役要打、更长的路要走。

谈及梦想,在郑钦文赛场上的成名地——2022年法网,笔者也曾写下:19岁的天空依旧广阔,离开罗兰·加洛斯,郑钦文仍然紧握着她的梦——一个前程可期的“梦”;而今,和13年前首进澳网决赛的李娜一样,带着大满贯亚军的奖盘,走出墨尔本公园,21岁的郑钦文,依然以“梦”为马,且渐行渐近。

来源: 央视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