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中将吴信泉回忆十六个战斗的日日夜夜:苏北高沟、杨口大捷

一九四四年四月十六日侦息,困守在高沟、杨口的日军,有向涟水城撤退的征候,果然于十八日向涟水城退去,高、杨留下伪军在困守。与此同时,三师司令部转军司令部敌情通报,住连云港日军军车四列,装满装备和人员,沿陇海铁路向西开去,四月十八日,日军开始进攻郑州。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盟友希特勒法西斯的军队,在苏德战场上节节败退;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同样遭到惨败,两大法西斯的军队,仍在作垂死挣扎,但它们绝不能逃脱最后灭亡的命运。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日伪军出动七千余人,对淮海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我淮海军民经过一年多的"扫荡"与反"扫荡"、"蚕食"与反"蚕食"、伪化与反伪化的艰苦斗争,根据地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至一九四三年冬,拔除日伪军深入根据地的据点数十处,歼灭日伪军五千余人,使淮海根据地基本上恢复到日伪"扫荡"前的态势。我淮海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经过这场斗争也发展壮大起来了。主力部队由三千二百余人发展到八千余人,地方武装(县、区、乡)包括脱离生产武装约九千余人。在反"扫荡"斗争中,由于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一元化领导、精兵简政、主力地方化的政策,同时在所属部队中开展了创造模范兵团、模范党支部、模范党员的运动。在此运动的推动下,我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的战斗素质显著增强,政治觉悟、思想水平、战术技术水平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战斗作风有了根本的转变。部队不仅会打游击战,而且会打运动战和攻坚战。

高、杨据点,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日伪军大"扫荡"后建立的,是插入淮海根据地东部最大的据点,也是东部最大的集镇,并且是淮海区与盐阜区两大根据地联结的要地,它位于涟水北、灌云南、沭阳东南的三县交界地区,属于涟水县管辖。高沟位于杨口东南,南六塘河南岸。杨口位于高沟西北、北六塘河北岸,南北六塘河中间有一个东西长约三十华里的小洲(湖荡地),最宽地段约有五、六华里,在春、秋、冬季节均可徒涉,夏季不能徒涉。

自日寇从高、杨撤退以后,高沟由伪军三十六师七十二旅李实甫部一四四团、保安团、七十二旅办事处、警察局等部一千二百余人困守,以高沟为核心,周围设有七个互相联结的据点,各据点都修筑有地堡、炮楼、外壕,铁丝网等工事。杨口由伪三十六师七十二旅旅部率一四三团、保安第五大队等部一千三百余人困守,以杨口为核心,设有八个互相联结的据点,各据点也都修筑地堡、炮楼、外壕、铁丝网等工事。高、杨之敌,自日军撤走之后,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对固守失去信心,想撤走,日寇又不允许,处于守退两难之境地,士气非常低沉。

一九四四年春,敌后抗日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伪军由主动向我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伪化,转为被动困守点线。而我军则由反"扫荡"、反"蚕食"、反伪化转为发动局部反攻。由于敌伪大部据点被我拔除,所以高、杨据点便成为孤立据点,高杨战役就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发起的。

淮海军分区军政党委分析了全局形势和困守在高、杨伪军的具体情况,认为是拔除高杨据点的大好时机,故决心集中我一、四支队、二支队六团,涟水、沭阳、灌云三县县总队的兵力发起高、杨战役。其具体部署:以一、四支队于四月二十一日二十四时前,分别分割包围高沟、杨口之敌,一支队负责分别包围杨口为核心周围据点,四支队以两个团和警卫连负责分别包围以高沟为核心周围据点,以一个团兵力和涟水县总队配置在高沟东南适当位置,准备狙击由涟水、新安镇向高、杨增援之敌。沭阳、灌云两县总队负责监视沭阳、灌云之敌的任务。二支队六团为总预备队。高、杨之敌,虽然是士气低落,战斗力极弱,但其工事是很坚固的,所以我们在打法上仍采取稳打稳扎的战法,把敌人包围之后,实施近迫作业,迫击炮平射和曲射结合,并构筑近距离机枪阵地,以机枪火力掩护步兵送炸药,摧毁敌地堡、炮楼火力点。各参战部队限二十一日晚二十四时前完成分别分割包围高、杨之敌。

原定对高沟、杨口进攻的一、四支队是统一行动的,但由于高沟守卫南门的伪军一个班,班长率领起义,接应我军进入市内,所以四支队在十九日晚提前行动了,四支队十团于十九日黄昏后,在这个起义伪军班的接应下一直攻入市内,顺利占领警察局、七十二旅办事处、区公所三个据点,连续攻占敌炮楼十余座,将守敌全歼。二十日拂晓,敌人集中兵力进行多次反击,妄图夺回失去的据点,均被我十团击溃。十团将敌击溃之后,又加固工事,并向东北角几个大据点进行近迫作业。与此同时,四支队十一团,以一个连强袭高沟西南张庄伪据点,一举攻克,将守敌全部歼灭。十一团主力继而攻克高沟东南小黄庄据点,全歼了守敌。二十日晚,十一团进入市内与十团会合,并肩与敌人展开巷战,攻克伪一四四团据点歼敌一部,余敌逃入东北角几个大据点内。二十一日侦息,日伪军五百余人,从新安镇出动,向高沟增援,四支队为打好增援之敌,派支队警卫连进入镇内,协同十团坚守已夺阵地,将十一团从镇内调出,协同十二团和涟水总队,迎击新安镇来援之敌,上午十一时,日伪军进到我预伏的吴二圩东小圩阵地前,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战,歼敌一部,余敌逃回新安镇。十一团击退援敌后,又进入镇内与十团并肩战斗。二十三日,新安镇日军五十余人,伪军周法乾、蒲应龙部共六百余人,分两路沿南六塘河向高沟增援。其一路日军五十余人、伪军二百余人,进到吴二圩打援阵地前,被我十二团和涟水总队及从镇内调出的十一团打援部队歼灭一部,余敌慌忙回窜。另一路伪军三百余人,进到丁头庄,被我一支队二团击退,余敌逃回新安镇。二十三日晚,十一团又调进镇内,与十团并肩向高沟镇内东北角之敌据点进攻,但因敌人工事坚固,进展不大。二十四日拂晓,有九名伪军携械向我投降,从伪军的口供中,得知敌人已弹尽粮绝,惶惶不安,有企图逃跑之意。因此在二十四日白天,我军除严密监视敌人外,继续进行近迫作业,我十团、十一团组织了七个连的兵力,准备当晚发起总攻。我十二团在高沟东六塘河南岸设置一道截击线,一支队二团在高沟东北设置第二道截击线。黄昏时敌军开始突围,我军乘敌离开工事之机,一举攻入敌人最后一个据点,敌人大部被歼,少数突围之敌,又被我十二团全部歼灭。高沟战斗从十九日晚至二十四晚连续五昼夜的激战胜利结束。十团在镇内坚守五个昼夜,部队极为疲劳,但指战员的斗志仍然高昂,呼声一致,不全歼敌人决不罢休。十一团四个夜晚在镇内进行战斗,三个白天又调出打援,三出三进,日夜连续作战,具有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全体指战员对全歼高沟之敌充满着胜利信心。

一支队负责分别分割包围杨口周围据点之敌,完全按原定计划进行。当晚,一支队三团分为两部,一部攻克杨口外围据点葛集,歼灭伪保安五大队一个连;另一部进攻杨口外围据点汤圩子,部队尚未接近,敌闻风向杨口逃窜。一支队一团,当晚进攻杨口外围据点王集,以一团主攻,三团打援。二十二日,一团对王集从三个方面进行近迫作业,十一时杨口之敌一部出援王集,在陶码庄西南被我三团击溃,歼其一部,余敌逃回杨口。一团经过三个日夜对敌近迫作业,把战壕挖到距敌地堡、炮楼约三、五十米,在敌人脚下构筑重机枪阵地和迫击炮平射火力发射点,在实施土工作业中,敌人多次向我反扑,均被我击溃。二十五日上午十时,一团在我猛烈火力掩护下,分三路总攻王集之敌,经一小时激战,全歼守敌,生俘敌人一百六十余人。经过这一战斗,杨口外围据点已被肃清。我进攻部队又重新调整部署:一支队二、三团为主攻杨口第一梯队,一团为二梯队,四支队和涟水总队配置在高沟东南吴二圩、秦二圩、王小圩之线,狙击新安镇、涟水西援杨口之敌,二支队六团为总预备队。二十六日上午十一时,新安镇之敌五百余人,沿南六塘河南岸西援杨口,被我四支队和涟水总队在高沟东南吴二圩、王小圩之线击溃。

杨口镇内由两大据点构成大圩新宅,只有把大圩打下之后,才能进攻新宅核心据点。二十六日,二团攻占杨口东南租地,歼敌一部,余敌逃回大圩内,二十七日,杨口之敌反扑七次,均被我二团击溃。二团当晚与三团协同向大圩发起攻击,经激战攻人大圩内,占领了四个炮楼,接着向大圩中心扩大战果。三团从北面同时攻入大圩内,大圩大部为我二、三团占领。二十八日,二、三团又并肩与敌进行巷战。驻守在北圩西北据点的伪保安五大队,在三团猛烈攻击下,企图突围逃入新宅核心据点,被我三团全部歼灭。杨口镇除新宅核心据点和一叛徒带领的三十余伪军困守在大圩西头河边一个地堡内顽抗,其余均为我二、三团所占领。二十九日中午十二时,日军少林中队长率日军百余人,伪军四百余人,向四支队打援阵地王小圩、吴二圩发起猛烈攻击,我指战员英勇顽强,多次打退日伪军的冲锋,在反复冲杀中双方伤亡都较大,日军少林中队长看到他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去,气急败坏,手持战刀督促他的士兵向我十一团阵地扑来,十一团二连连长樊曙东,身先士卒,带领全连反击,展开了一场白刃战,樊曙东一连刺死四、五个鬼子,身负重伤仍坚持和敌搏斗,直至光荣牺牲。该连指战员带着复仇的怒火,愈战愈勇,经过两小时的血战,将敌击溃。我十一团乘胜追击,其他部队实施迂回包围,把敌人团团围住,在围歼中,击伤日军少林中队长,打死日军七十余人,活捉日军三人,歼灭伪军一部残敌逃回新安镇,打援战斗取得了辉煌胜利。

高、杨战役正在激战中,师长兼政委黄克诚令七旅二十团从盐阜区星夜赶来支援,三十日上午到达纪头,此时攻打杨口核心据点和打增援之部队作了重新部署:二十团一个营归四支队指挥,协助四支队执行打援任务。二十团主力接替一支队二、三团担任主攻新宅据点。一支队一团归二十团指挥作为预备队,一支队二、三团调至杨口东北的南北陶码庄之线,担任狙击响水口方向西援杨口之敌的任务。

五月一日,日军一部配合伪军徐继泰部五百余人,分三路沿北六塘河北岸向杨口增援,在陶码庄之线,被我二、三团击退,歼敌一部,余敌逃回响水口。敌军自五月一日起,从连云港连续三天出动飞机九架次,在杨口上空盘旋投弹、扫射,妄图挽回其失败的命运,与其说是为杨口之敌打气壮胆,倒不如说是为即将覆灭之敌临终吊丧!二十团和一团连续近迫作业,构筑重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作总攻新宅据点的准备工作。五月三日八时,响水口伪军徐继泰部约六百余人,沿六塘河北岸西援杨口,进到二、三团在陶码庄打援阵地前,激战一小时,歼灭一部,余敌逃回响水口。

五月四日十二时,总攻前我军占领了进攻出发地,二十团两个营为第一梯队,一团为第二梯队,二十团两个机枪连占领原设阵地,一支队和二十团两个迫击炮连按时进入阵地,十三时开始总攻,对新宅实施五分钟火力急袭,重机枪、迫击炮一齐开火,一支队迫击炮连连长亲自瞄准射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连长亲自打的三发炮弹,落在敌人核心炮楼顶上开了花,还未等我部发起总攻击,敌人就吓得把枪往外扔,手举白毛巾向我投降了。二十团一梯队乘机攻入新宅据点,接收敌军放下的武器,新宅据点为我顺利占领。但在此时,还有一个叛徒带领三十余人困守在大圩西头河边一个地堡里进行顽抗,后来他们听到新宅方向激烈的枪声突然消失,估计他们判断出新宅已被我所占,叛徒即带队突围。当时刘震和我令一支队供给处长申元军率骑兵二十余人向叛徒追击,三十余名伪军全部被俘,叛徒被申元军当场击毙。杨口战斗于四日下午四时胜利结束。

五月四日战斗结束,我分区前指对参战部队作了如下部署:一支队三团留在杨口,协同地方干部动员群众所拆毁所有工事,掩护地方干部开展新区群众工作,一、二两团返回驻地休整。涟总留在高沟协同地方干部动员群众拆毁工事及开展新区群众工作。四支队各团回原驻地休整。沭阳、灌云两总队回原县活动。二十团移至高沟西南吴圩、南湾一带休息两天,尔后返盐阜区归建。分区前指和二支队六团返回泗沭地区休整。各部队回到驻地后,进行作战经验教训总结,开展战评活动。在这个基础上,以团为单位召开庆功祝捷大会。

高、杨战役,历时十六昼夜,攻克了深入淮海根据地东部最大的据点,全歼伪三十六师七十二旅的两个整团,一个保安团,一个保安第五大队,警察局,区公所等部二千五百余人。击溃涟水、新安镇、响水口等地的日伪军的六次增援,打援战斗歼灭日伪军九百余人,活捉日本鬼子三人。整个战役共歼灭日伪军三千四百余人,收复五十平方公里土地,解放被日伪践踏的人民群众八万余人。参战部队凯旋归来,沿途村民举着小红旗,站满村头热烈欢迎人民子弟兵。部队进驻驻地后,老百姓自动让房、烧水、做饭,为战士洗缝衣服,各县、区、乡政府带领群众,带上军鞋、鸡蛋、花生、猪肉等到部队慰问,军民共享胜利的喜悦。为庆祝这一伟大胜利。淮海地委、行署、军分区,于五月十六日召开了军民祝捷大会,并在《淮海报》上发表了告淮海军民书。高杨大捷,是对我淮海军民的极大鼓舞,军队士气高昂,地方群情振奋,进一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十二年过去了,当年参加高杨战役的指战员,绝大多数已与世长辞了,幸存者也接近古稀之年,当年我四支队的支队长钟伟,是一位英勇善战的优秀指挥员,他为高、杨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在以后的解放战争中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现在已和我们永别了。为追念先烈,缅怀战友,回顾四十二年前的这十六个日日夜夜,犹历历在目,乃集其万一,草拟成章,以志其勉。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