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作者:赵赵的期待

前言

雍正上位后,三位未参与夺嫡的皇子,胤礼、胤禄、胤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波折?他们在雍正皇帝的统治下,又是如何应对变局,维系着怎样的家族关系?这三兄弟是否因为未参与夺嫡而遭受宫廷斗争的波及,或是有着意想不到的结局?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十七阿哥险些被拖下水

十七阿哥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比四阿哥小了十多岁,已经错过了夺嫡的黄金时期。然而即便没有参加皇位争夺,他也颇受康熙宠爱。

胤礼生母纯裕勤妃陈氏温婉睿智,来自满洲镶黄旗人,是一名二等侍卫的女儿。陈氏体察后宫生存之道,将自己的低调谨慎传授给儿子胤礼。她教导胤礼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尊重各位兄长;同时,也要小心翼翼处事,切忌参与朝堂纠纷。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在母亲的熏陶下,胤礼性情温和,为人低调。他不像几位兄长那样骄纵张扬,而是安安静静地在一旁读书、习武,小心翼翼不踏入政治风波。即便北京已是党争迭起,康熙对他也颇是欣赏。

可惜好景不长,待四阿哥胤禛最终获胜登基,十七阿哥也难独善其身登基之夜,当胤禛的支持者欢呼雀跃之际,年仅二十多岁的胤礼却是心神不定。他对此前皇位争夺的情况了解不多,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更要命的是,他的女婿还是四阿哥死对头之一阿灵阿!这层关系势必会招来新君的猜忌。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果然,雍正登基后很快便关注到了胤礼。当晚值班太监向他禀报,十七阿哥面色窘迫,一副抗拒模样,这更令雍正疑心加深——难不成这个少年心怀不轨?

一想到胤礼与阿灵阿的姻亲关系,雍正就倍感头疼。要知道,年仅二十岁便稳坐江山的他,此时此刻最担心的就是有人谋反造反。一个与阿灵阿关系密切的皇叔子,简直是个定时炸弹!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当下雍正便想直接把胤礼流放到景陵,与几位被软禁的囚犯兄长为伍,省得他日后生出异心!这一凶狠手段还是隆科多力劝他打消的。隆科多表示,十七阿哥尚且年幼,与政敌又没有实质利益关系。不如先观察察他几年,日后自然会交出真心。

然而雍正还是决定亲自动之。他唤来十三阿哥胤祥,商议对十七阿哥的处置。出乎意料的是,胤祥却为胤礼说了一番好话,让雍正打消了整肃的念头。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聆听兄长的建议,雍正这才稍安。或许真如胤祥所言,自己过度敏感,小题大做了。于是他决定暂时放任十七阿哥,但私下还是吩咐心腹继续盯紧这个少年皇叔。

日后果然证明,胤祥的判断没有错。胤礼并无谋反之心,只是个有些胆怯的。看着他一天天沉迷读书,雍正这才逐渐放下防备,开始频频提拔这个弟弟。只可惜好景不长,胤礼与十三阿哥一样,都因劳碌成疾,先后在四十出头时病故,英年早逝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十六阿哥为四哥站台

十六阿哥胤禄与十五阿哥胤禑同母,生母为密嫔王氏。王氏原是康熙宠爱的宫外汉女,后进宫为妃嫔。然而生母身份低微,注定两兄弟都无缘皇位。

相比之下,胤禄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二十出头便已是文武全才。他未参与皇位争夺,却极有可能是四阿哥夺嫡的隐形支持者。比如,在登基之夜,雍正特意安排他负责宫廷防卫——这种重要任务必定是交给心腹才对。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胤禄颇得雍正信任,此后他继承了亡兄博果铎的世袭罔替之位,成为庄亲王。在朝中受到雍正的倚重,辅助处理内务府和宗人府大事。时人皆知他与十三阿哥分庭抗礼,联手辅佐大明王朝。

为四阿哥站台,胤禄后来还曾与三阿哥礼节上的纠纷,藉此向三阿哥狠狠扣上了“不敬大罪”的帽子。当年三阿哥在十三阿哥丧礼上,心不在焉、志不在事,这让胤禄大怒。他随即向雍正举报三阿哥失仪,请雍正将他革去亲王之位,幽禁于家。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出乎意料的是,雍正竟然依言照做,直接削夺了三阿哥的权力地位!为此,胤禄在许多皇亲国戚心中留下了“势力巨大”的印象——他能随心所欲地打压异己,请君主为自己出头。这让一些皇子很不舒服,暗地里对胤禄颇有微词。

即便到了乾隆朝,十六阿哥依然权倾朝野。起初,乾隆也不好明目张胆地惩处这个蛮横的叔父。后来胤禄自己也看开,主动引退下来,这才没再惹是生非。作为一代铁帽子王,他不但是四阿哥忠实的支持者,也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十五阿哥最为平庸

相对于亲生兄长十六阿哥顺风顺水、仕途一马平川的人生,十五阿哥胤禑的经历则平凡得多。

他与兄长胤禄同年同月生,本是同母所生的孪生子。然而二人自幼性格迥异,胤禄勤奋用功、深得长辈喜爱;而胤禑从小懒散随性,既不读书,也不思进取,只知道整日消遣玩乐。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其实,胤禑之所以懒散,也与生母王氏有关。王氏本是宫外宠妃,后被康熙封为嫔,遂带着两个儿子进了宫。相比起严苛的宫规来说,王氏对儿子们实在是过分宠溺。她不肯让孩子吃一点苦,整日为他们准备美食佳肴,唯恐食不饱肚。

这种娇生惯养的教育方式,让胤禄性情大变。他整日无所事事,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康熙情严厉,极为反感他这种懒散做派,渐渐也疏远了这个儿子。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的胤禑,比四阿哥小上十余岁,自是无缘参与皇位争夺。再加上懒惰的做派,更是被康熙疏远。入主大内的雍正对这个弟弟还算不薄,只是将他送去清东陵外围游玩——一个轻松惬意的差使。

四年后,雍正有些不忍,还是象征性地封胤禑为愉郡王,但并未给予实权与政治职务。一直到死去,胤禑也没有摘下贝勒的封号,只当个食禄的闲散皇叔。与众位辛劳操劳的手足相比,这位郡王政绩平平,堪称最为平庸的一位皇子。

雍正上位后,未参与夺嫡的胤礼、胤禄、胤禑这三兄弟的结局如何?

结语

康熙诸子杰出者众,却也有平庸之辈。参与夺嫡的四阿哥、八阿哥都以不同的姿态在历史上留下烙印;而未参与者中,十七阿哥和十六阿哥也各有机缘,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唯独十五阿哥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最终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贡献。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胤禑这般平庸之人的存在。正如海中总有大浪滔天,也必将存在一隅平静。历史源自人心,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其内心的波澜壮阔也绝非我们能够想象。或许在胤禑内心的世界,依然上演着一出出波澜壮阔的人生大戏。

所以,我们不应只看重那些“大器晚成”的杰出英才,那些最终“一鸣惊人”的佼佼者。历史无情却也公平,并不是每个皇子都能走向辉煌。但纵观他们的一生,也依然充满传奇与故事。我们要问,一个普通人,能像他们任何一个那样度过有趣的一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