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作者:陈志华观天下

他是父母双亡,出身贫寒的穷小子。

她是出身富贵的名门千金。

本来毫无关系的两人却成为了一对恩爱夫妻,也是一对医学伉俪。

生前两人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去世后两人都将自己的遗体捐给了医学,继续为医学事业服务。

在14年后,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重逢”了。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穷小子与千金大小姐的爱情故事

2019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的人体科学馆入口,摆放着两具人体骨架。

在两具骨架的旁边,是“献身医学,敬畏生命”八个大字。

等到众人了解了两人的故事之后,人们也都被深深的感动了。

很多网友表示,这就是跨越时空的浪漫,更是无私的奉献。

那么两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胡素秋1922年出生在昆明的一个富贵家庭,她的父亲是胡瑛,曾经是国民政府的陆军上将,参加过护国运动,还曾两次代理过云南省的政府主席。

之后胡素秋考入了云南大学医学院,在读完6年的本科学习之后,进入了甘美医院成为了一名住院医师。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那时候,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胡素秋本就出身名门,再加上学习以及工作都非常优秀,所以上门说媒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其实从胡素秋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有很多的媒人找上门,并且上门提亲的很多都是各种商人富人以及文武高官的子弟。

但是胡素秋却并不喜欢,她觉得自己的婚姻大事不能由别人来定。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在读大学的时候,胡素秋喜欢上了自己的同学李秉权。

但是两个人之间却有着很大的差距。

李秉权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的一个贫寒家庭,在他小时候,他的父母便先后因病去世了,哥哥和嫂子靠着卖布将他养大,并供他读书。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那时候,李秉权目睹了被日寇侵略的灾难,所以他立志要报效国家,于是他选择了学医。

当时由于家里太穷,李秉权便步行了两个月去到了昆明,在昆明投靠了自己的同乡。

之后他考入了云南大学医学院,在读大学的时候,李秉权也是非常的用功,1947年他毕业了。

在读大学的时候,李秉权认识了胡素秋,对于胡素秋那样美好善良的姑娘,很多人都想要追求,李秉权当然也不例外。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没想到的是,胡素秋竟然也喜欢李秉权,胡素秋曾在《九十自述》中写到,“我选中李秉权是爱慕他的贫贱不移,自强不息,勤学刻苦,努力钻研,而且对我一往情深。”

很快两人便相爱了,李秉权比胡素秋早毕业两年,所以他参加工作也更早。

在1948年,李秉权向胡素秋求婚了,而求婚礼物则是一支派克钢笔。

这对于胡素秋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但是这支钢笔却花费了李秉权一个多月的工资,胡素秋非常的开心,她笑着点头答应了。

1949年胡素秋从学校毕业,而这一年,两人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为医学奉献一生

1949年,李秉权成为了云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外科医师,同时还担任了云南大学医学院的助教。

由于工作很忙,两人很少有见面的机会,但是两人的感情却非常的好。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1953年,当时在天津医学院举办了全国首届“脑系外科高级进修班”,参加进修的一共有23人,而李秉权就是其中之一,而这些人也都成为了日后大陆各地神经外科的带头人。

经过一年的学习,李秉权回到了昆明,并成为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的医生。

那时候医院并没有开颅专科器械和设备,也没有专门的病床,就连李秉权也没有固定的助手,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李秉权和神经内科的同事们创立了云南省第一个脑系科门诊。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在那之后,也有更多的“第一”以及“首创”在李秉权的手中诞生,就像是在1978年,李秉权与五官科的医生合作,进行了全国首例“颈颅中窝硬膜外进路面神经移植术”,并取得了成功。

之后李秉权还进行了国内首次为一个双头畸形人却出了寄生性小脑。

他还首次引进了专业设备,并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经颅多普勒超声室”,也为很多的医院培养了许多高级医师。

凭借着多年的优秀成绩,李秉权先后获得过一级军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劳动模范等的。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而胡素秋也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的奋斗,她从1964年被调入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妇产科,之后还成为了妇产科的主任以及教研室主任

胡素秋也多次的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以及优秀教师等的。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由于两人平时工作很忙,虽然两人有着三个孩子,但是两人却很少能见面,甚至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也都是吃食堂,甚至有时候就连坐在一起吃饭,两人都是在聊病人。

虽然平时工作都很忙,但是两人的感情却非常好,而且他们也都在理解着对方。

有一次胡素秋生病了,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了大出血休克了,但是这时候李秉权却因为要抢救病人,都没能陪在妻子的身边。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捐献遗体

而之后,胡素秋因为跌到导致了脑出血,那时候李秉权已经将近七十岁,但是他还是亲自操刀,将妻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993年,已经71岁的李秉权退休了,但是他还是有着一些专家门诊以外,在空闲的时候,他就读书、写作,或者是翻译医学著述。

但是慢慢的李秉权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李秉权当了一辈子的医生,也教了一辈子的学生,所以他知道一直以来也用于教学和科研使用的遗体还是太少了。

甚至当时现存的遗体不仅不够学生使用,就连教师的临床科研也满足不了,这让李秉权非常的担忧。

所以他也一直有着要捐献遗体的想法,之后他不止一次的跟自己子女和妻子提起过要捐献遗体。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但是一开始妻子胡素秋还有三个子女都难以接受,但是对于李秉权的心愿,他们也不想让他留有遗憾。

于是在之后,李秉权和胡素秋两人一起捐献遗体申请表。

在2005年3月8日,李秉权和胡素秋都领到了捐献遗体的“荣誉证书”。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几天后,李秉权教授因病辞世了,他体内的病灶被制成了病理标本,骨骼也被制成了骨架标本,这也是满足了李秉权教授的遗愿,而李秉权教授也是云南省医学界捐献遗体的第一人。

在丈夫去世后,胡素秋虽然非常的难受,但是还是坚持着工作,她一直坚持门诊工作到了85岁的高龄,之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开自己热爱了一生的工作岗位。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李秉权去世后,胡素秋将家里的摆设仍然保持着李秉权生前的样子,她说那样才能感觉两人还在一起。

在李秉权教授去世十年后,胡素秋教授也去世了,而根据她的遗愿,子女们也在她的遗体捐赠书上签了字,她的遗体也捐献给了她的母校,继续为医学服务。

2005年,夫妻携手捐献遗体,14年后重逢“讲台”,两架白骨并肩站

然而时隔14年后,在2019年,两人的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逢”了,两人的骨架重新站在了一起,这也算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延续他们的爱情。

参考资料

央广网——93岁医学教授去世捐献遗体 其丈夫10年前已捐

云南网——她在天国 安之若素静美如秋胡素秋教授遗体捐献仪式在昆明医科大学举行

人民资讯——医学伉俪捐献遗体10年后特殊重逢,二人骨架并肩而立,浪漫至死不渝

中国新闻网——传奇医学伉俪的“特殊重逢”:把灵魂赋予教学骨架

新华网——医学伉俪把灵魂赋予一副骨架

光明网——泪目!云南这对夫妻的“合照”,感动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