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数字化改造试点后效益平均提高12.3% 兰溪纺织业被“数”激活

作者: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 客户记者 徐贤飞 薛文春股份联盟 兰溪站 郎迪纳玉 王伟峰

数字化改造试点后效益平均提高12.3% 兰溪纺织业被“数”激活

智能化改造后,纺织生产线的工人数量大大减少。共享联盟兰溪站王平照片

兰溪纺织业的生产力正在被"数字"激活。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后,能耗、错误率和就业率均可下降,效率平均提升12.3%。

7月7日,在2021中国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大会上,兰溪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受到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称赞。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陈文兴表示,兰溪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已经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可以复制和推广。

这种评估是有意义的。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兰溪纺织行业招聘困难、就业成本高、产能大、利润微薄等矛盾日益突出,发展遇到了困难。企业找到了办法,也没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两年前,兰溪市抓住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机遇,开始探索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以产业数字化引领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值得研究。

数字化改造试点后效益平均提高12.3% 兰溪纺织业被“数”激活

鑫兰纺织引进机械臂,打造自动化生产线。共享联盟兰溪站王平照片

从拒绝到喜欢,企业的心中都有一个"数字"

多年的行业沉浸,兰溪纺织人很自信,也很苦恼。

自信地说,自1965年以来,国家投资建设了兰溪棉纺织厂,这里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是白色空白布料、牛仔布产量在全国第一。

苦恼,虽然兰溪已经花费了大量精力进行"机器换代",引进了25000台世界先进织机,但工人仍然短缺,利润越来越薄。

这样的矛盾,让浙江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ZHES)专家没有少吃"闭门汤"。

浙江渭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谊还记得,2019年夏天,浙江省智力特委副主任徐继平第一次去他们的企业调研,他还是喜欢不理会的。"我一直在寻找很多方法来解决智能制造的问题,我不相信它。张说,其实前几年他们的公司也尝试过智能制造,花了钱,"说的很高,大多不理解,投资很大,没有效果。"

但没过多久,徐继平带着专家、教授们来访,这次张友情了解。"专家表示,一旦他们到达,投资不一定是巨大的,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引入高端设备,而是使数据富有成效。"尽管我们使用最先进的织机,但我们只能用它们进行编织,"张先生说。机器没有连接,数据没有被使用,我们的生产管理决策不能精细,太广泛。这些专家讲的直言不讳,通俗易懂,让张友情第一次感受到智能制造没有那么高。他决定试一试。

随后,浙江长隆纺织有限公司旗下的浙江威辰纺织有限公司成为兰溪市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九大试点企业之一。如今的张友情是"一台机器在手,整个厂家都能知道"。"在他的手机应用程序中,工厂一目了然地生产,购买和销售所有数据,"效果非常好。

从拒绝到"真香",离不开兰溪市政府的推广。

2018年底,兰溪市政府特邀浙江省知识专家小组进驻全国,引导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浙江省智委参照国务院设立的制造业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设立的机构,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咨询和技术指导。2019年7月,兰溪市听取浙江省知识分子专委会的建议,结合市委高标准文件,发布《关于在兰溪市创建纺织工业智能制造示范城市的决定》。准备使用3年,逐步实现纺织企业设备网络化、数据互联、文档无纸化、流程透明化、车间减少化、管理可视化、服务平台化。

"在我看来,这也是纺织业的死水战。兰溪市经济信息局局长童永生表示,多年来,兰溪纺织行业寻找出路,效果并不明显。"随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已经在使用,一些企业甚至没有库存,只有数字化转型,数据生产力。佟永生表示,这样的全新转型,非常专业,超出了很多企业主的意识,需要政府"亲力亲为"的帮助。

兰溪纺织行业一堂精准数字化的"补充课"拉开了帷幕。正如 Zhang 所说,该课程旨在允许机器"对话"和连接数据,并且通常不涉及设备更新。企业只要安装传感器、码枪、显示器等,解决设备、材料"聋、哑、瞎"的问题,实现数据采集,然后通过MES(制造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两个软件系统,实现生产、采购、销售数据的互联互通;

数字化改造试点后效益平均提高12.3% 兰溪纺织业被“数”激活

万州纺织全自动滚筒生产线。共享联盟兰溪站王平照片

从收购到应用,企业用"数字"大方

这种数据互连激活了生产力。

数据显示,兰溪9家试点企业98%的生产设备数据连接后,每万米水、电、蒸汽平均消耗量分别下降9.8%、1.6%和5.6%,错误率由2.4%降至1%,效率平均提升12.3%。

站在公司覆盖着几面墙的大屏幕数据前,看着每台织机的运行上面闪过,浙江鑫海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海滨感受到了千丝万眷。"什么时间,多少效率,现在一目了然。但两年前,为了理解这些数据,我们指派了六名抄表员。笔错对错不说,我有24小时才知道机器是如何工作的。"邱海滨说。

记者了解到,在传统的纺织车间,生产状态依赖于人工抄写报表、黑板记录,人力物力消耗,数据记录既不完整,也不准确,更难实现实时同步。将各种工艺设备数字化联网,实现全过程设备数据协议的采集和传输。业务经理和工人可以实时监控状态数据,并通过车间看板、手机和手镯等设备推送和接收生产任务。这样,可以实时管理生产状态,可以自动记录数据,可以自动组织报告,使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60%,调度效率提高30%。

数据收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据。当机器连接时,变化就来了

节约用电。"鑫海"电大户——空压机,不再"傻"供气。它可以按需"读取"织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鑫海纺织一年可节约电费近500万元,公司生产效率提高10%,能耗降低10%。

数字化改造试点后效益平均提高12.3% 兰溪纺织业被“数”激活

在威森纺织品检测车间,高速摄像机实时收集布料信息,自动查找错误,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作多台机器。共享联盟兰溪站王平照片

布料检查即将推出。浙江万洲控股集团完成了数据自动化采集、软件连接、数字显示和员工智能制造培训,构建了目视检测系统。原布巡检机,安装有10个摄像头和一个操作显示屏,原来巡检机需要两名工人,现在两台机器只要一人负责,每分钟从原来的33米到55米。"在所有数据和机器都打开后,目视检查系统的输出和合格率也可以指导织机的生产。我们设置了一个阈值,一旦布料缺陷点超过阈值,可以主动提醒相关织机进行维护,从而减少不合格产品的生产。浙江万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常务副总裁徐建忠表示,通过智能化改造,公司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织机整体效率大幅提升2%,运营成本降低10%,能耗降低5%,劳动力下降16.6%, 订单交付时间缩短了5天以上。

仓库很"大"。传统的纺织品仓库是手动管理的,空间使用率低,材料获取效率低下。浙江七星纺织有限公司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二维码、PAD等成熟技术,虚拟定位管理,形成了数字化地图仓库,布料效率提升了80%。鑫兰纺织实现自动进入库,仓库利用率提高了50%,效率提高了70%。

数字化改造试点后效益平均提高12.3% 兰溪纺织业被“数”激活

万州纺织自动包装生产线。共享联盟兰溪站王平照片

从试点到推广,行业拓展"数量"栏目

兰溪纺织行业具有典型的分行业特点,主要是中小企业,配备类似设备,技术相似,生产同类产品。这意味着可以实现"努力做一个批次,开车一块"的目标。

但两年前,兰溪的许多企业主都对张友好,张说起了"数字"变色。"大规模的智能制造就是花钱。我们的中小企业薄,利润薄,我们怎么能做到呢?在采访中,一位企业主谈到了这个问题。

这样的嫌疑,随着试点企业有了"号",使用"号",逐渐消失。鑫海、万州等试点企业投入2亿多元,节能降耗等收入上百万元,投入产出性价比很高。

为了加快企业主的认知速度,实现行业的快速推广,浙江省智委专家与兰溪市相关部门共同完善"4+X"纺织数字化转型模式。需要明确的是,是用"小转型"加上"大补贴"来引导。"4"是基本规定的动作,是指通过数据、应用数据、呈现数据和实施培训四个环节,"X"为可选升级动作,包括基于智能物流仓库的数据深度应用、能源管理系统、视觉智能巡检等。市政财政是重新分配不同比例的补贴,作为"小改造"的"4"补贴高达50%,"X"生产设备也可以补贴10%。

同时,针对传统信息管理系统成本高、维护困难、人才短缺等难题,兰溪市通过竞争性选拔,使第三方企业浙江博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接云平台服务。纺织企业可以根据介绍、基础、改进三个文件,选择适用于企业不同阶段的平台系统服务,实现轻量化应用。目前,该平台拥有31家企业,1万多台云设备,纺织行业专行业APP30余台,初步形成了一个平台效应。

"我们的目标是带领企业逐步走向智能制造的轨道,让企业更容易迈出智能制造的第一步——数字化转型,用更少的投入,实现更大的效益。兰溪市委书记陈凤起表示,目前全市纺织企业500多家,40多家以各种方式接触数字化转型。企业主从原来的谈论"数字"颜色变化,到谈论"数字"为音乐的转变。

数字化增加了企业的利益,工人也受益。浙江万洲控股集团,马宗霞,女职工,原本担心自己跟不上数字化的步伐,没想到数字化能为她减轻负担。"原布巡检,昼夜的眼睛都要盯着布料,很酸,很累,现在布料有缺陷,机器会停下,摄像头会显示位置,布料检查速度快,操作简单。马宗霞说,效率提升后,她的月薪也增加了四五百元。

数字化改造试点后效益平均提高12.3% 兰溪纺织业被“数”激活

纺织行业专家深入兰溪企业指导。兰溪市委宣传部地图

专家学者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严建勇:

目前,我国纺织强国目标已基本实现,纤维原料、纺纱面料、服装家纺技术制造和装备水平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疫情、成本、就业、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纺织行业逐步进入数字红利、网络红利、智能红利时代,智能制造成为"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五大重点发展项目之一。但是,我国智能制造中仍有一些关键技术没有掌握。核心装备和核心工业软件必须完全自主化,纺织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和公共研发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陈文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

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完善的企业结构、扎实的生产基础、完整的团队,实施数字化转型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而中小企业由于数字化转型成本比较高,信息管理人员缺乏,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数字化转型之路相对困难。浙江省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街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正在加大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在诸暨、义乌、兰西、新昌、长兴等地设立不同的智能制造试点,推动中小企业完成智能化转型,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在兰溪,智能制造实现了数据连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秘书长高勇:

近年来,在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和兰溪市的全面推动下,兰溪纺织行业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提升为抓手,为中小企业导入智能制造必将作为基础,以云平台服务为重点,提供轻量化转型、通用、可持续、 可复制、易于推广的"兰溪体验",为以纺织行业智能化转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路径和实践经验,值得学习,值得推广。"十四五"期间,要构建高质量的纺织知识体系,提升先进产业基础,升级产业链现代化,提升高端制造能力,运用"蓝溪经验"实施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转型升级,让智能制造走进普通百姓家,在全行业开花结果。

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

推进棉织行业的智能制造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和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坚持透明化运作,逐步开放数据的各个方面,利用数据体现生产价值,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效益,提高质量效率, 降低效率成本,让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