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作者:大胡子说房科技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208万!连续两年人口负增长,我们该如何应对?

最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208万人。

这意味着,人口通缩速度正在加快。而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新生儿人口的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生儿人口仅902万人,已经7连降,相比于2016年的高点,减少了883万人,跌幅达49.5%,妥妥腰斩。

那么问题来了,又是什么导致了出生人口的七连降?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大胡子点评:

关于人口负增长这件事,从2022年正式进入之后,就意味着不可逆转。

我在前几天的文章其实也有做分享,甚至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人口负增长你最担心是什么。

大部分人担心的其实是幼儿园及相关行业关停,岗位减少,收入降低。

其次才是接盘侠不够的问题,可见大家对人口负增长这件事看得还算是透彻。

人口减少会影响楼市吗,当然会。

这意味着一大批城市过剩的房子将不再有人接盘,有些人现在持有的房子,自己就是最后一波接盘侠了。

但你说楼市就彻底狗带了吗,当然也不可能,要真如此,那日本的东京,韩国的首尔房价也应该崩盘了。

人越少,而为了获得更强的经济效益,就一定会聚集。

我们每年是人口负增长,不是完全没有出生人口了,只要有出生人口,就会有住房需求,而且存量房市场也是需要优化和更新的。

何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会变的,有房子,就会想住好一点的。

我昨天刷到一个视频,一个专家说其实现在年轻人不生孩子,反而是有太有责任感的原因。

过去6-70年代家长想的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吃饱喝足不受冻就行。

但现在年轻人想的是,孩子为什么要用差的,孩子的教育自己有没有信心教好,自己能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实际上都是责任心更强的表现,这样的教育之下本就给了孩子往更优质更好的城市去发展的基础。

所以人口负增长之后,聚集速度会越来越快。

未来人口不一定会往四大一线城市去走,可能是强二线城市,也可能是以一线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

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新一线城市,赋予新时代城市新的使命。

从2022年开始,我们的人口红利时代就彻底结束,随着城镇化的缓慢发展,我们国家的财富也会逐渐完成沉淀和固化。

过去大家觉得贫富差距很大,不,未来还会更大。

现在我们站在人口拐点、新房改3.0到来,以及聚集还未大规模完成之前。

对于资产都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孩子在大城市工作,准备留在大城市的家庭,我建议大家做好布局和筹备。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2023年的GDP超过126万亿,增幅5.2%,含金量有多少?

在全球GDP均值3%的当下,大陆GDP能增长到5%以上,成绩当然亮眼,尤其还是逆周期调节,可谓功不可没。

这里面的担当,就是M2的增幅对应其贡献的GDP。

对应去年不堪入目的股市楼市,我们更需要知道这个GDP数字背后带来的影响。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大胡子点评:

关于数据的出炉,我知道大家肯定觉得体感不同。

5.2%的GDP增长数据好像还不错,为什么我没觉得自己赚到钱?

就好比我昨天看到去年广东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9万元,同比增长4.8%;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一样。

体感的参差很正常,我们来看5.2%的数据增长,大头都是来源于消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2%。而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82.5%,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

毕竟2022年还在封控期间,想花都没法花,2023年大部分能花的开始花了。

加上有钱人也开始了报复消费,数据显示,去年高净值人群花钱最多的五大领域是游艇、飞机、美容和护肤品、高档烟酒茶和奢侈品等价格都出现了6%以上的大涨,其中飞机和游艇的涨幅达到14.8%。

不要小看有钱人和中产的消费能力,有钱人消费能力强,推高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普通人当然也就感受不到了。

另外,大家体感还是很难受,中国是世界工厂,本质就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但去年的出口下滑了4.6%,肯定有一大批人从事出口类的赚不到钱了。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还有第三个原因,因为过去都是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过去3年有口罩原因影响,还说的过去,但去年实打实的感受到增长的明显下滑,体感当然难受了。

所以今年我们才要全力以赴冲刺经济,除了要刺激消费,还要加大投资,解决出口,才能真正扭转去年的这个局面。

至于体感的难受,我只能说再忍忍吧。

中国GDP5.2%的增长其实在这个比烂的世界里已经是一支独好了。

而且:2023虽然不好,但2024大概率不会更差了。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70城最新房价数据出炉,全线下降?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70个大中城市12月份房价数据显示:

第一,新房62个城市环比下跌,比上月下跌数量增加了3个,下跌面积进一步扩大。

不过其中北京持平,上海上涨0.2%,看来京沪政策落地还是有较显著的效果。

第二,二手房全线下降。

继2023年11月份创造的无一城上涨历史之后,12月份新的历史又被创造了。

11月份的无一城上涨是69个城市下跌,1个城市持平。

12月份,同样也是无一城上涨,7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全部下跌。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大胡子点评:

说实在的,12月数据出来,真的要吸一口冷气。

二手房价格环比全线下跌,无一幸免。新房方面也只有7个城市价格在涨。

只能说,从数据来看,真的跌到谷底了。

而且这还是在频繁刺激政策出台之下的成绩,从现在的市场来看,政策刺激的只是成交量而不是价格。

也就是说现在的楼市正在以价换量。

另外,现在市场的情绪还是悲观,尤其是对预期收入的悲观,让很多家庭不敢贸然背负30年的房贷压力。

而改善家庭呢,有换房的需求,但又要卖掉原来的那一套才可以换新的,现在就是卡在了刚需不进场的这一步。

所以楼市回暖的闭环始终走不通,接下来怎么办?

我之前说过,今年又会是去库存的一年。

怎么去,参考2015年,货币棚改化,今年开年psl已经重启了,3500亿只是开始,一定还会有更多的资金跟上。

今年明线是去库存,但隐线是涨价。

因为大家长很清楚,大家不买房核心是因为房价不涨,房价上涨的时候,你信不信一堆人会抢着去买。

但单涨价还不行,还要稀释现有的企业和居民的负债,让大家债务压力降低,才敢继续背债。

这就需要温和通胀的出现了,所以钱在今年一定会以各种方式流出来。

去年底的国债,今年初的psl,还有各种大基建工程的动作,都是放水的信号和动作。

反正信号很清晰,我们会站在新一轮财富分配的风口,怎么选看个人。

最后,今年各种信号聚在一起之后,大家要学会判断:

如果通胀真的来临,你是不是有足够的盆子装水。

你的盆子是不是坚固的。

也就是说你要判断你想持有或者准备持有的房子是不是优质资产。

如果是,可以坚定继续持有。

如果不是,抓住今年的机会卖掉,还有一次优化置换的机会。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披露2023年全年房地产相关数据,同比有涨有降。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

这一数据,自2022年4月份转负以来,一直没有回过正。

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拿地、开工积极性已经持续下降了近两年时间。

不过统计局长也表示,2024开年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包括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收窄,房地产竣工面积增加较快等。

怎么回事,楼市还没跌完?

大胡子点评:

全年数据出来了,这个数据应该就在大家的体感之内了吧。

全年数据中,最惨的就是开发增速,以为开发商的危机没有真正过去,现金流吃紧,根本不敢拿地。

去年开发商处在一个主动去库存的阶段,地块拿的少,预计今明两年入市的新房供应量会有所减少。

经济周期和去库存周期,从历史规律来看,是完美重合的。

经济周期是: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而去库存周期是: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被动补库存、主动去库存。

所谓库存其实就是商品房滞销,库存周期可以说是经济周期的子周期,他们相互影响,又以相同结果出现。

现在显然就是主动去库存中。

比如广州推出一线城市首张房票,不直接给现金给房票让你去房源超市里面去买房,不就是帮开发商把房子卖出去吗?

还有再之前降首付、降利率,不也是鼓励你赶紧进场买房吗?

我们今年会进入第二轮去库存的提速。

或许这一轮新周期的启动难度会更大,但消息也会更多,要不然1月动作为什么那么频繁。

或许大多数消息大家看麻了,也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可以化难为易,大家只需要关注今年自己要怎么做就好了。

顺势而为,是我给大家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