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茗株枞缘 || 流玉之沫

作者:茗株枞缘岩茶

与艺术一样,茶也有时代及流派之分。茶的发展可粗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煎茶、点茶和撮泡法。

我们现代所归属的当是撮泡法。这几种不同的品茗方式,正体现了它们各自盛行之时的时代精神。

盖因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我们不经意间的举动,总是泄露出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并无不凡之事需要掩藏,

茗株枞缘 || 流玉之沫

茗株枞缘 — 炭焙岩茶·越喝越好喝

所以才在细枝末节之处显露了太多真实的自我。日常碎碎之事,也可与哲学或诗歌的最高境界等量齐观,

同样堪为民族理想的注疏。正如对葡萄酒的不同偏好,体现出了欧洲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独特风格,

茶道理想也反映出东方文化的不同情调。用来煎茶的茶饼,用作点茶的茶末,以及撮泡饮用的茶叶,

分别展现出中国唐代、宋代及明代所特有的情感脉动。在此,且让我们借用已经被过分滥用的艺术分类术语,

将它们划分为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及自然派。原生长于中国南部的茶树,在很早之前就为中国的植物学界与医药学界所熟知。

在各类经典中,茶也被称为荼、荈、槚、茗,因其可解乏,可明目,可愉悦身心,亦可增强意志,

茗株枞缘 || 流玉之沫

茗株枞缘 — 炭焙岩茶·越喝越好喝

故世人对其评价甚高。茶不仅可以内服,还可制成膏状外敷,用来缓解风湿疼痛。道士们宣城茶是炼制不老仙丹的重要配料,

而僧侣们则经年累月地饮茶,以保证其有长时间打坐的精力。到公元四五世纪之时,茶已经成为长江流域居民最喜爱的饮品。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现代的“茶”字被创造出来,显然此字是对古书中“荼”字的讹用。南朝诗人曾留下一些断编残简,

表达了对这“流玉之沫”的狂热崇拜。当时的皇帝也常将名贵茶叶赏赐给位高权重的大臣,作为对其功勋的褒奖。

然而,在那个时代,饮茶的方法还相当粗陋。叶子蒸过后,用石臼捣碾,制成茶饼,和米、姜、盐、陈皮、香料、牛奶等配料一同煎煮,

茗株枞缘 || 流玉之沫

茗株枞缘 — 炭焙岩茶·越喝越好喝

有时甚至还会放入大葱。如今中国的藏族人及不少蒙古族还保留着这种饮制方法,他们用这些配料制出味道奇特的茶汤。

从东方商队的客栈里学会饮茶的俄国人,其在茶中加入柠檬片的举动,正是这种古老饮法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