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连载丨支持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的演变与构建

摘要:美国空军的“敏捷作战部署”概念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为了实现这一概念,美国空军提出了“多能空军人员”倡议,试图通过人员培训提高作战能力。2023年12月20日,兰德公司发布报告《我们需要的部队:培养多能空军人员,实现敏捷作战部署》,对“多能空军人员”倡议进行了全面介绍。本文摘自上述报告,主要对多能空军人员的演变与构建进行介绍。

关键词:多能空军人员、敏捷作战部署、美国空军、训练、任务支柱

连载丨支持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的演变与构建

多能空军人员的演变

多能空军人员(MCA)倡议旨在为美国空军实现敏捷作战部署(ACE)概念培养关键人员,因此该倡议与敏捷作战部署密不可分。报告提出,随着其他国家常规武器系统的进步,美国太平洋空军(PACAF)基地和美国驻欧非空军(USAFE-AFAFRICA)基地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特别是中国,已在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不但导致美国空军基地面临风险,还将在武装冲突中阻碍美国空军采取行动。为此,美国空军至少以两种主要方式做出了回应。首先是加强对峙态势,使空军能够在其对手的武器使用区外(或至少是在对手武器使用区最严重的区域外)开展行动;其次是通过敏捷作战部署来增强空军在对手武器使用区内作战的能力。

美国太平洋空军于2017年通过一系列演习验证了敏捷作战部署概念,随后于2018年初发布了首份《敏捷作战部署作战概念》(Agile Combat Employment Concept of Operations)文件。该文件设想在整个印太地区设立和使用多个辐辏式基地群。美国驻欧非空军则紧随其后,根据不同的地理限制条件开发出了改良版的敏捷作战部署概念。根据敏捷作战部署概念,由空军人员组成的小队将前往条件艰苦的前线空军基地,负责作战飞机的起飞、回收和维护。在某一特定地点迅速完成支援任务后,这些小队将前往其他空军基地,以规避对手的集中打击。

敏捷作战部署概念的引入给空军人员带来了两个不同的挑战。首先,更多的空军人员必须深入条件艰苦的前沿阵地开展行动,且几乎没有外部支持并时刻面临敌方攻击的威胁。其次,空军人员要在各个分散的空军基地尽可能减少暴露的可能性,以降低遭受敌方打击的风险,同时减轻后勤负担和实现快速机动。

面对这两个挑战,美国空军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培养多能空军人员。早期的敏捷作战部署相关文件并未具体提及多能空军人员,只是笼统地阐述通过“交叉使用训练”(CUT)启用敏捷空军人员小队的必要性。因此,在早期开发敏捷作战部署概念之际,美国空军领导层就强调了培养和使用多能空军人员的必要性,但却缺乏集中指导来真正落实这一点。到2019年,太平洋空军、美国驻欧非空军以及空中作战司令部(ACC)的空军各联队已开始制定地方性的多能空军人员培训计划,并在没有空军一级司令部(MAJOM)过多指导的情况下在本地演习中对多能空军人员相关概念进行实验。

2019年8月召开的跨一级司令部空军敏捷性会议(cross-MAJOM Air Force Agility Conference)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本次会议就支持敏捷作战部署的多资质、多职能或多技能人员队伍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会议产生了一份由与会的各一级司令部副司令签署的《协议记录》(Record of Agreement),指定美国空军远征中心(USAFEC)为定义多资质/敏捷作战部署空军人员并创建培训大纲的主要责任部门,以对执行空军专业(AFSC)核心之外任务的相关人员进行认证或授予资质,从而为敏捷作战部署提供支持。为完成这项任务,美国空军组建了一个工作组(亦称“老虎队”),该工作组由来自美国空军远征中心、空军教育与培训司令部(AETC)、空中机动司令部(AMC)、空中作战司令部、太平洋空军和美国驻欧非空军的专家组成。该工作组确定了“多能空军人员”这一术语,并于2019年末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提出了“多能空军人员”的定义,并阐述了多能空军人员倡议的基本原则。该倡议直至2022年末仍保持总体有效。随后,美国空军远征中心于2020年初发布了《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培训大纲》(Multi-Capable Airmen Training Syllabus for Agile Combat Employment)。

2021年3月,美国空军将官指导组(GOSG)审查了多能空军人员倡议的进展情况,认为各一级司令部之间严重缺乏协调和标准化。因此,空军将官指导组责成各一级司令部将多能空军人员倡议制度化,特别是根据太平洋空军和美国驻欧非空军的要求,就多能空军人员任务制定空军标准。空军将官指导组还制定了跨空军专业交叉使用训练指南。这些投入促使美国空军远征中心于2021年10月为各一级司令部和空军总部工作人员代表召开了一场以多能空军人员为主题的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与会者最终敲定了多能空军人员的官方定义,并将其纳入即将发布的空军敏捷作战部署条令注释中,更重要的是,就战斗机任务生成(MG)的交叉使用训练授权表(TOA)达成了跨一级司令部共识。该授权表概述了指定用于交叉使用训练的任务和空军专业,因此该授权表实际上也说明了多能空军人员在特定任务区域内的多重能力。尽管最初的授权表仅限于战斗机任务生成,但也为其他航空平台任务集提供了模板。最后,美国空军于2021年12月发布了敏捷作战部署条令注释,确定了多能空军人员在更广泛敏捷作战部署概念下的正式定义。

多能空军人员的结构

美国空军条令注释第1-21条“敏捷作战部署”对“多能空军人员”的定义如下:接受过远征技能训练并能够完成核心空军专业以外任务的空军人员。具体而言,这些人员通常被训练成一个跨职能团队,为执行敏捷作战的人员提供战斗支援和勤务保障。通过交叉使用训练,他们能够在远征环境中独立行动,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完成任务目标。

除了描述多能空军人员的特征外,该定义还表明了空军将如何训练和使用这些空军人员。特别是,多能空军人员的发展涉及战斗支援和勤务保障两个专业领域,既需要职业化的交叉使用训练,又需要在远征环境中独立行动所需的技能培训。这些定义要素反过来又反映在多能空军人员倡议的基本结构中。

1.多能空军人员的训练层级

多能空军人员倡议主要围绕三个层级的多能空军人员技能类型和相关训练要求构建而成。一级技能为远征技能。相关的远征技能一般不划归至任何空军专业,而是指空军人员在艰苦的作战环境中生存和行动所需的任何技能。对于多能空军人员而言,这些技能超出了根据空军指令(AFI)第10-405条“远征战备训练”进行的“基本空军人员战备”(BAR)或“基本部署战备”(BDR)训练所涵盖的技能范围。多能空军人员的高级远征技能包括武器维护、战术性转移、战斗伤员护理、陆地移动无线电使用和空运货物准备。美国空军远征中心制定并使用了一份一级远征技能训练(EST)要求和相关训练计划清单,该清单的最新版本可通过空军SharePoint网站获取。美国空军远征中心还在其远征作战学校为少数空军人员提供内部培训,但大部分培训是在当地空军联队内进行的。

多能空军人员二级训练内容包括通过美国空军所谓的“交叉使用训练”获得的跨职业或跨空军专业技能。鉴于一级远征技能训练更广泛地适用于与多能空军人员相关的空军专业领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与空军专业无关,而二级训练内容则会因空军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换句话说,至少在理论上,二级训练内容是按照与多能空军人员相关的空军专业制定的标准化内容,空军专业不同,二级训练内容也不一样。如前所述,多能空军人员授权表将不同的空军专业与不同的二级职业化技能集对应联系起来。交叉使用训练的目的是让空军人员学习并保持一定水平的娴熟技能,这些技能通常分属不同的空军专业领域。假设一个多能空军人员能够替代若干技能单一的空军人员,这就有效减少了空军人员暴露在各个敏捷作战部署分散地点上的可能性。除了有利于减少暴露以外,交叉使用训练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在出现人员伤亡时增强多能空军人员团队的应变能力。

最后,多能空军人员三级训练内容涉及广泛的空军各联队或战区特定要求。一级和二级训练要求旨在使空军各联队和各一级司令部的技能集标准化,但空军意识到每个联队和每项作战部署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各联队和各一级司令部可根据空军指南制定超出多能空军人员一级和二级训练要求的三级训练要求。表1概述了多能空军人员三个层级的训练计划。

连载丨支持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的演变与构建

表1. 多能空军人员的训练层级结构

2.多能空军人员的任务支柱

除了三个层级的训练以外,多能空军人员倡议还围绕三个任务支柱(如图1所示)构建而成。这三个支柱大致相当于三个空军专业集群:任务生成、指挥与控制(C2)和基地运行支持(BOS)。这些支柱结合起来,概括了空军人员在敏捷作战部署环境中所需的职业化技能,从而确定多能空军人员二级训练(交叉使用训练)的范围。在第一个支柱中,任务生成人员负责飞机的起飞、回收、加油、重新装弹和维修。相关的职业领域包括飞机维护、飞机武器系统和空中交通管制。在第二个支柱中,空军指挥与控制人员(指挥所或气象人员)负责飞机联运、探测、通信、评估与通报。在第三个支柱中,支持基地运行的空军人员负责保护、防御、遮蔽、维护空军基地以及运输任务,以保障空中作战行动顺利开展,这就意味着空军人员要负责基地基础设施的运作和维护,包括位于敏捷作战部署辐射地点的远征基础设施。所涉及的职业领域包括土木工程师、安全部队、后勤人员、地面燃料加注员和运输专员。

连载丨支持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的演变与构建

图1. 多能空军人员的任务支柱结构

与当前的支柱型结构相反,多能空军人员概念的早期迭代将多能空军人员描述为具备任务生成、指挥与控制、基地运行支持技能中任意两种或全部三种技能的空军人员。(如图2所示)这一技能重叠模型反映了相对广泛的多能空军人员交叉使用训练范围。在2018年进行的一系列先导演习中,空军通过让一名土木工程师在飞机库内负责飞机的出动和回收,并进行基本的飞机维护来展示这种技能广泛性。一名空军发言人表示,这些演习彰显了“新型空军人员”的能力。具体来说,“新型空军人员不仅能够完成他们职责范围内的任务,还能胜任他们专业领域之外的任务。这使得空军人员不仅仅是一名维修人员或安全部队成员,甚至是一名土木工程师。他们可以扮演以上三种乃至更多的角色。”

然而,随着美国空军逐步完善其将多能空军人员与单一任务支柱联系起来的方法,后续衍生出的多能空军人员概念摒弃了宽泛的交叉使用训练构想和相关图形。例如,利益相关者如今谈论多能空军人员时使用的措辞已变为“任务生成型多能空军人员”或“基地运行支持型多能空军人员”。这代表了美国空军思维微妙但至关重要的演变。正如一位空军官员所述,“我们已经放弃了让财务人员在飞机库内转动扳手的想法。”然而,利益相关者在要进行多少跨任务支柱的交叉使用训练这一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

连载丨支持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的演变与构建

图2. 多能空军人员任务集概念的早期版本

2022年6月,在兰德公司研究人员与空军利益相关者进行重要讨论后,空军总部工作人员基于某些多能空军人员比其他多能空军人员具备更多技能的想法,提议增加多能空军人员的级别。具体来说,空军正考虑采用一种两级或三级模型。在两级模型中,多能空军人员将被归类为“敏捷多能空军人员”或“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接受过更多的远征技能一级训练和交叉使用二级训练。三级模型中的一级多能空军人员和二级多能空军人员分别大致相当于二级模型中的“敏捷多能空军人员”和“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三级模型中的第三种多能空军人员级别为零级多能空军人员。该级别不侧重于特定的远征技能或交叉使用,而是强调“以构建思维模式为主进行多能空军人员教育”,主要针对的是接受基础军事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学员。通过这些模型,空军工作人员设想向且仅向“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或“二级空军人员”授予一种特殊经验标识符(SEI),只有被指定为“敏捷作战部署多能空军人员”或“二级多能空军人员”的空军人员才能在敏捷作战部署环境中的前沿阵地执行任务。

多能空军人员级别的正式划分至少部分源于空军领导层最近采取的举措,即强调多能空军人员倡议应是更广泛文化转型的核心,而不仅限于敏捷作战部署这一狭隘的作战重点。2022年5月,时任空军参谋长小查尔斯·昆顿·布朗(Charles Q. Brown Jr.)将多能空军人员倡议描述为一门“哲学”,并指出“多能空军人员的出现象征着我们思维方式、战斗方式和向空军人员赋能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多能”不仅仅意味着培养新技能,还反映了早在基础军事训练阶段就已出现的新思维模式。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空军人员都应该是多能空军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