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作为导师,亲眼目睹带的研究生在实验室打游戏,是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editage意得辑
作为导师,亲眼目睹带的研究生在实验室打游戏,是种怎样的体验?

导师和学生这两种特别的生物不仅在学术科研上有牵绕,在生活中更是少不了互相往来。为了做本次题目,小e特意采访了两位导师和一位在读博士。

其中一位导师说起现在学生之难带,不禁哀叹连连。实验室打游戏只是导师和学生之间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双方立场不同带来的更多矛盾才是水下暗涌的波涛。

你对此怎么看?

01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

角色的转变确实会扭转看问题的角度。

回想起自己十年前读研究生的情景,眼界只限定在自己的课题进展范围,很少去关注周围同学以及实验室师兄师姐的科研节奏,不知道他们是几点来实验室几点离开实验室,周末是出去玩还是在实验室里卷科研。

十年后的自己当上了研究生导师,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科研进展,而是将70%的精力都聚焦于带教学生的科研状态和成果产出。每天比学生更早地来到实验室,一边处理科研工作,一边像监工一样留意学生们是否按时到达实验室。

每位新晋的研究生导师心中应该都孕育着一个与学生“教学相长、相互成就”的美丽梦想,但似乎在每位导师的带教生涯中总会出现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让导师在实现美丽梦想的过程历经风雨飘摇、泥泞不堪的劫难。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西游记的一幅名场面:菩提老祖对悟空说的最后一句话:日后你惹出祸来,不把为师说出来就行了。

我也曾有幸遇到过一位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研究生。历经千辛万苦从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Top大学的研究生,开学后却屡屡让我这个年轻的导师血压飙升。

开学后的第一学期,学校会统一安排新生上一个学期的专业课以巩固基础。

在上课期间,我会给学生挑一个前沿的选题,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写一篇英文综述,一方面可以锻炼阅读文献和英文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入了解前沿的科学研究进展,为后续的科研奠定基础。

我同时给A、B、C三位学生布置了任务,并约定每周组织一次组会讨论综述进展。同学A和B非常积极认真,每周汇报完进展后还会规划下周的综述计划,同学C却是纹丝不动,任凭你如何敲打和提醒,每周都进展缓慢,甚至每次都汇报一样的东西来完成汇报任务。

最终学期结束,不出意外的,同学A和B撰写的英文综述都在领域Top(影响因子>10)期刊顺利发表,而C同学的综述毫无悬念地无疾而终。经此事件后,我对C同学便格外关注,但C同学似乎要沿袭他“摆烂”的传统——经常不来实验室。

一周7天,他可能只来1天,似乎来实验室就是一种出差。为了规范他来实验室,我单独要求他每天签到。这招初看起来似乎颇有成效,但细细一探,发现他签到之后就坐在办公室打游戏。

出于对他毕业的担忧,好几次私下找他,以交流课题进展的名义提醒他加快实验进度。但每次单独敲打,同学C都真诚道歉并表示,自己这周有点偷懒了,导致课题进展缓慢。这无疑让我对他的督促和敲打好似拳头打在棉花上,柔弱无力。接连几周的沟通就像打太极,收效甚微。

着急上火的我开始在课题组会上公开督促他的课题进展,怎奈这位同学已然不care我的批评,依旧过着“游戏该打就打、实验想停就停”的日子。为了不让自己的血压在年纪轻轻就飙升,我及时调整了心态,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了其他优秀努力的学生A和B身上。

转眼研二过完了,学生A和B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开始准备论文发表了。可能这时候C同学开始有了毕业的紧迫感,才慢慢从游戏世界中抽出身来跟我商量怎么发文章。

此刻的我已经波澜不惊并做好了让他延期的打算,从容不迫地跟他分析了当前的课题进展以及完成课题需要花多长时间,最后叮嘱他,如果从现在开始努力就有可能顺利与你下一届的师弟师妹一起答辩。

或许是毕业的压力让他有所省悟,现在的同学C虽然还是不能准时出现在实验室,但是比之前有很大改观。

在此,我祝愿他能顺利毕业,让我不再劳心费力。

作为导师,亲眼目睹带的研究生在实验室打游戏,是种怎样的体验?

02 @一位东北高校导师

我自己还比较年轻,而且学生比较少,没啥代表性,所以说个我导的事。

前两天,在我们师门群里,大家分享了不少老照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猝不及防地,老板分享了几张当年还是学生的大家联机打游戏的照片。当年玩的还是魔兽,照片清晰可见夜色的白炽灯下,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照片不放了,有点泄漏实验室内部“秘密”,不过我导在群里调侃了大家一下后,还是回忆了一下当年看到我们大伙打游戏的心情——

作为导师,亲眼目睹带的研究生在实验室打游戏,是种怎样的体验?

简而言之——

“看见大家打游戏了,知道大家很喜欢玩,那咱们科研也用你们玩游戏的方式跟你们说,这样是不是更酷一点”

所以,看到大伙在实验室打游戏我导是什么感受?估计没多少“怒其不争”,更多的是“因势利导”。

过后和我导聊过打游戏的话题,老板总是大气的笑一笑,他自己不玩游戏,但不影响饶有兴趣地看我们玩,既不生气也不push,你们打你们的,只要工作完成了就没问题。

甚至于,还经常拿这个事情跟大家开玩笑——

“玩游戏好啊,要不要参加个比赛?”

“你们几个要不要一起组个战队?”

总之,在这种氛围下,组里的小伙伴都开始迅速成长。

别以为大家沉迷游戏不干正事,实际上组里的小伙伴在学术和工作上都“自驱动”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读书那会一个师兄出了一套某软件的教程视频,某师弟自己录了个本领域前沿系列讲座,另一师兄写了几个网站,据说他毕业后继续深入研究,从开公司到财务自由只花了不到10年。

**科研本就是一件“动脑子”的事,用“工业化”和“工厂”思维(比如打卡,比如计件)是做不出优秀的科研工作的。**我导应该是深谙此中道理吧。

最后,一事一议,我们组能有这种氛围和现状,跟大家基础条件也分不开,对自驱力比较差的同学们,可能老板就不会如此放纵了吧。

作为导师,亲眼目睹带的研究生在实验室打游戏,是种怎样的体验?

03 @港大在读博士

犹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日下午,按照惯例老板周日会待在家里不来实验室。根据常规操作,我在茶百道买了一杯加料版的大杯杨枝甘露,到了实验室坐在工位上,双脚一翘,拿出手机准备展现五杀操作,姿势大概如下:

一开始一切照常,实验室下午只有偶尔几个人,都是师兄弟大家都很放松,我也在一局局游戏的快感中逐渐放松警惕,丝毫没有察觉到实验室的大门已经悄然打开。

在我团战正酣的时候,不停的发语音叫我的开黑队友草丛埋伏的时候,老板猛地走到我跟前。霎时间我只感觉身边突然暗了下来,猛的抬头一看,只看到老板表情复杂的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玩味,嘴角略微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笑意,似乎是充斥着一种现场抓包之后的得意(我们实验室禁止打游戏)。

我吓得一个鲤鱼打挺,赶忙把脚从桌上抽离,慌忙之间差点摔下椅子,赶忙把手机一关,从王者峡谷的激烈战况中脱身而出,秒回现实。老板看到我慌不择路的行为之后,什么也没说,一个转身又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我吓得魂不守舍,心跳急剧加速,面色惨白,赶紧打开了显示器,翻出一篇文献装模做样的在那里看。

好在老板只是来办公室拿个东西,前后不到一分钟,就走出了实验室。只留下我惊魂未定的呆坐在电脑前,许久才平复下来心情。

事后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下周的组会上又强调了一遍实验室不能打游戏,都没有点我的名字,也没有叫我请全实验室吃零食(违反规定要请大家吃零食),可能是看在上个月我才给他写了一篇SCI的份上放过我了。

作为导师,亲眼目睹带的研究生在实验室打游戏,是种怎样的体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