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历史上4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为什么只有清朝输了?

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每年大约有1500多次地震,平均每天就能发生3~4次。对于这个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来说,这足以让该国的大多数人在一年中经历多次地震。

中国历史上4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为什么只有清朝输了?

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日本人来说,广阔肥沃的东亚大陆是一片“流着牛奶和蜂蜜”的地方。

所以,从1000多年前日本大体上统一了日本列岛之后,便企图把势力伸到东亚大陆。

在历史上,日本曾经主动在这一方向发动了4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4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第1次是唐朝高宗年间的朝鲜半岛霸权争夺战。此时,唐朝军队的一支偏师驻扎在朝鲜半岛南部。日本以为百济复国的名义,主力尽出,在白村江口与唐朝驻军爆发大战。

第2次是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在统一了日本列岛之后,企图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入侵大明,乃至于征服世界。征服世界是丰臣秀吉在吹牛,但是他入侵明朝的计划却是实在的。当时按照他的想法征服大明之后,天皇搬到京师,他自己搬到宁波去养老。

中国历史上4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为什么只有清朝输了?

第3次是清朝光绪年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初步完成了近代化,同样是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与清朝爆发甲午战争。这一时期的日本初步计划是拿下朝鲜半岛和辽东,并以此为基地逐步蚕食大清。

第4次就是著名的抗日战争,日本方面的想法是拿下全中国甚至整个亚洲东部地区,可以说是野心勃勃。而且,日本方面认为仅需三个月就能征服中国。

四场战争的结果。

第1次,在唐朝军队的有力打击之下,一战便重创其主力,也打服了日本。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虚心向唐朝学习,到今天日本人的心中大唐仍然是举世无双的存在。

第2次,前后分成两场战争,都以明朝的胜利为告终。战争规模也远超唐朝时期,日军前前后后组织了数十万大军,但是在明军精锐的攻击之下,依然不是对手,让日本加深了对中原王朝无敌的印象。即使到了1644年的时候,仍然认为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4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为什么只有清朝输了?

第3次,战争爆发之后清朝消极避战,无论是海战还是陆战都打得一塌糊涂,最终不得不签订城下之盟赔款2亿两白银。关键是把大清上下都给整破防了,以前是看不上小日本,从那之后开始以日本为师。小日本也第1次以俯视的心态来看待中原王朝及其臣民。

第4次,日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有独立的建造航空母舰、飞机、坦克的能力。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在综合国力方面比不上小日本。但是,在全国上下的抵抗之下,还是打赢了小日本。

为什么只有大清输了?

说实话,这4次大战大清输的挺让人意难平的。论综合国力,面对初步工业化的日本大清还是有很大的优势,最起码比抗战时期中日双方的对比要好的多。

想了解大清为什么输,就得先知道唐朝、明朝和抗战期间为什么能赢?

这三场赢了小日本的战争,唐朝、明朝国力强盛,远超小日本。抗战时期国力衰弱,远不如小日本,他们能赢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全国上下一心对日本敢战。

唐朝高宗时期国力强盛,在扫平了东北亚的高勾丽之后,唐朝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峰。面对倾国而来的小日本,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仅凭一个偏师,就将小日本干败。

中国历史上4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为什么只有清朝输了?

明朝万历年间,国力不如唐朝那么强大,但是明朝的国力仍然是小日本不能望其项背的。可是,跨海远征到朝鲜半岛跟小日本作战,需要克服非常多的问题。当时几乎整个朝鲜半岛都被小日本给占了,明朝需要从大后方运粮食到朝鲜半岛,这个成本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第1年冬天明朝军队就损失了上万匹马。即便如此,万历皇帝仍然不惜一切代价对日本宣战,跳梁者虽强必戮!

抗战时期国力简直是衰弱不堪,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小日本,我方没有造大型军舰的能力,没有造飞机的能力,更没有造坦克的能力,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几乎100%高价从海外进口。就这,全面战争爆发之后,全国上下一心,虽然在大型会战中几乎是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在敌后,我军建立了大片的根据地,展开了游击战,前后配合使小日本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数千万人伤亡的代价。

相比于唐朝、明朝和抗战时期,清朝差在哪儿?

清朝差就差在不敢战。

无论是主和派的李鸿章,还是主战派的光绪都有这个问题。

早在甲午战争的20年前,也就是“江华岛事件”的时候,面对日本对朝鲜王国的军事威胁,李鸿章的想法是息事宁人。

中国历史上4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为什么只有清朝输了?

当时朝鲜王国认为,既然被小日本欺负了,来到大清这告状,清朝应该会像当年的明朝一样给他主持公道。可没想到,李鸿章怕刺激小日本,怕和日本爆发大战,选择了向小日本妥协,给小日本儿输送了一半的朝鲜半岛利益。

伊藤博文一看,还有这好事儿?大清也太完蛋了!

从这一刻开始,便决定了清朝和日本之间的战争早晚会爆发。

甲午战争爆发前夕,袁世凯建议李鸿章吞并朝鲜半岛设省,然后就才能够遏制日本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扩张。

可是李鸿章没有同意。

袁世凯一看,您既然不同意,那我也就拜拜了。

连夜从朝阳半岛逃回大清。

不久之后,甲午战争爆发。

光绪皇帝一开始是个主战派,但是战争开始之后,光绪又担心打不过小日本,前前后后发了很多矛盾的指令,搞的前线官兵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日本连续取得胜利之后,把光绪皇帝给吓坏了,同意和日本议和。

中国历史上4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为什么只有清朝输了?

结果就是本来在战场上日军的进攻能力已经是日渐降低,再打下去小日本儿必输无疑,因为朝廷的妥协,大清却必输无疑了。

2亿两白银让日本加速了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到了10年之后的日俄战争,竟然能够打败欧洲列强俄罗斯,这少不了大清的输血。

同时,日本在东亚大陆上的势力扩张,也决定了抗战全面爆发这件事迟早会发生。

所以,大清的失败跟国力无关,跟他们的态度有关。

不敢打,让他成为四次反日侵略战争中唯一输的一场。

而其他三场战争之所以能胜,不在于国力,而在于对日本有敢战的态度和必胜的信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