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访,我到底访了个啥?

作者:玫玫日志

每学期都有家访任务,临近期末需上交材料,任务还未完成,我焦头烂额。

我不喜欢家访,也不善于家访。我一直搞不懂职业学校开展家访,到底是要访个啥。

今天一个班主任约我过两天和他一起去家访,他挑选了两个学生。

一个女生平常喜欢化妆打扮,脸上成天涂抹着厚厚的脂粉,嘴唇也抹得鲜红。

一个男生特别喜欢玩手机,上课也经常偷偷地玩。我对这两个学生不太熟悉。

他们上课不爱表现,课后作业也不认真,留给我的印象不深。

我和班主任一起去家访,说什么呢?开批斗会吗?我很踌躇。

家访,我到底访了个啥?

我很怀念戴口罩期间的线上家访,那种方式我很自在。

既不用登门去打扰家长,还不用通过观察了解到学生的家事,甚至能做到全员家访。

线上家访特别简单,我事先罗列好许多问题,然后和家长一一开展文字对话。收集到答案后,截图、整理,再上传,轻松搞定。

线下家访我就十分为难,我为什么不喜欢家访呢?

家访,我到底访了个啥?

首先,学校要求家访时要拍照。

没拍照时,家长心里估计还有点波澜,以为老师是出于真心关心自家孩子。

一拍照就成了完成任务,作为证据和素材提供。和学生、学生家长硬生生挤在一个画框里憋出个尴尬的笑容。

摆拍瞬间就让家访变了味儿,不是真心实意,像是走过场。

特别怕到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家家访。

有一次我和一个女生的妈妈说,你的孩子平时很内向,不喜欢与人交流,甚至我从来没见她笑过,主动和人打过招呼。

这些话触动了这个妈妈的心,她诉说着自己不幸的婚姻,噼里啪啦地掉下眼泪来。搞得我不知要如何安慰她。

如果不是和她面对面只是打打电话聊天,我会觉得很自在。

人家掉了眼泪之后我还要求要拍照纪念,这像话吗?

家访,我到底访了个啥?

其次,家访到底是访学习好的学生还是表现不好的学生我很为难。

当着学生和家长的面,我通常喜欢说好话。对一个好学生的好话不过是:在校学习表现不错,上课很认真,课后及时完成作业,成绩很稳定,和同学相处愉快,爱劳动等等。

接下来就开始列举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例如性格可以再大方些大胆些。

实话实说,我自己性格还不够大方还不够大胆呢。

有一次和领导一起去家访班级里一个表现不错的学生。我这个班主任全程说的话不超过五句。

就听领导和家长说一些场面上的话:很感谢你们家长选择和信赖我们学校,你们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遇到了负责任的班主任,请尽管放心。诸如此类的话,我在旁边听着万分尴尬。

家访,我到底访了个啥?

第三,遇到过于热情的家长让我很为难。

有一次去一个男生家家访完,他父亲非要塞给我一盒茶叶。

我无论如何推辞都不行,后来还被迫花钱给他寄回去。

还有一次,家访过后,家长给我寄来了两盒月饼。我知道这个月饼价格不菲。

收到这个烫手的月饼,我很为难,后来还好说歹说请学生再带回家里去。

家访,我到底访了个啥?

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偏心是很难的。但肯定不会因为和家长多交流了几句就对某个学生刮目相看。

现在许多家长也知道老师是完成任务。这种家访的意义真的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