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比亚迪DM-i,为什么能做到“人见人爱”?

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比亚迪DM-i,为什么能做到“人见人爱”?

和多档位混动系统比起来,不能进行档位切换的DM-i,其实在结构、布局上更加的简单一些。

DM-i的结构逻辑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80km/h以内的时速是增程模式,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辆,车速更高之后,电池反拖启动机启动内燃机,让内燃机直接驱动车辆。

虽然DM-i只有一个档位,但已经是最高档位,所以内燃机直接驱动的时候,转速已经是最佳转速。

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比亚迪DM-i,为什么能做到“人见人爱”?

有人认为内燃机发电、电机驱动车辆多了一道转化,能量浪费更大,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忽略了重要一点,就是内燃机的最佳工作效率,增程架构下内燃机的工作状态可以持续在较高热效率区间。

虽然多了一道转化,但是综合的经济性能都很棒。

市区使用状态下,增程架构下的车辆油耗都不高,比如说日产e-POWER就是很纯粹的增程架构,时速40、60的情况下,内燃机工作效率最佳,电机状态也是最佳,很容易跑出最低油耗。

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比亚迪DM-i,为什么能做到“人见人爱”?

比亚迪的DM-i同样是如此,市区80以内的时速,就是纯粹的增程架构,让系统工作效率达到最佳。

时速更高之后,发电效率下滑,并且电机工作状态下滑,采用最直接的直接驱动方式,用1.5L内燃机拖动车辆,用内燃机的相对最佳效率驱动车辆。

所以综合来看,比亚迪的DM-i市区表现是同级别PHEV最佳表现,主要原因是其能够将内燃机介入时速做到更靠后。

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比亚迪DM-i,为什么能做到“人见人爱”?

当然,1.5L发动机驱动车辆跑高速,也自然会带来油耗更高的问题,所以跑长途不是DM- i的优势,主要是目前内燃机排量小、功率小的问题,持续高转速工作下的油耗表现会更高一些。

很多企业其实也在用比亚迪的这套逻辑,比如说奇瑞的CDM,工作逻辑差不多,70-80时速以内是增程架构,车速更快直接驱动车辆,和比亚迪不同的是,CDM配得是1.5T发动机。

一方面是为了弱化持续高速奔跑状态下,EV受限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原因是为了增强动力表现,提升操控竞争力。

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比亚迪DM-i,为什么能做到“人见人爱”?

PHEV架构拥有比燃油车更高的生产、设计、制造成本,未来的发展空间一定是兼容经济性、可靠性、稳定性,并且让产品拥有较低的价格,才能够在未来的大市场中,从燃油车手中更好的抢夺份额。

单档变速箱省去了更多设计上的投入,并且制造成本更低,在定价上拥有更多的优势。

多档变速机构的出现,其实是在经济性能基础上,植入了品牌调性、产品定位、用户体验感,比如说长城的3DHT是为了兼容产品越野表现力,放大扭矩,吉利的雷神是为了让整车拥有更好的动力表现,强化赛道属性。

多档位更像是为了展现产品个性,牺牲了制造成本和经济性能。

技术含量并不高的比亚迪DM-i,为什么能做到“人见人爱”?

回头来看更多工薪阶层的使用诉求,更多是为了可靠、耐用、经济,所以只有一个最高档位的DM-i,能够保证市区最低的油耗表现,而且购买价格也能做到最低。

比如说目前的秦PLUS DM-i价格,能做到9万价格,这是很多多档PHEV做不到的。所以从用户角度来看,技术不是越顶尖越好,而是越能够和用户产生消费链接越合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