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不是许世友,而是另一位重量级人物

作者:回顾近代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中越关系急速恶化,越南对大陆边境的和平与安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我军对侵犯大陆边境的越南军队展开自卫反击作战。

在这场对越反击作战中,被大家熟悉的是前线作战总指挥许世友和杨得志两位将军。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不是许世友,而是另一位重量级人物

许世友和杨得志

而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又是何人呢?

对越反击战

他就是时任大陆国防部长的徐向前元帅。

1978年,已经77岁高龄的徐向前元帅接替叶剑英元帅的职位,成为大陆的国防部长。

而在不久之后,这位“高龄”的国防部长便迎来了他任内的第一次挑战。

1975年,越南刚刚取得了抗美战争的胜利,然而此时的他们却没有把精力放在国家建设上来,而是凭借着苏联对其的支持,大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中国和越南本是山水相依的友好国家,在20世纪中期,大陆对越南进行了许多军事和经济上的支持。

而此时越南竟然忘恩负义,对大陆的边境地区多次进行侵扰,并且伤害大陆许多的平民百姓。

士可忍,孰不可忍,面对这样的挑衅,大陆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不是许世友,而是另一位重量级人物

徐向前

1979年2月,中越边境上的大陆解放军边防部队进入阵地,吹响了自卫反击战的号角。

战斗打响之后,许世友将军和杨得志将军指挥广州军区、昆明军区的部队在前线作战。

而徐向前元帅则坐镇北京,对战局进行着调度和指挥。

虽然徐向前元帅不在前线,但他需要时刻注意着从前方传来的战报,并且进行着战略部署和军事调动,更重要的是要顾全大局。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不是许世友,而是另一位重量级人物

此时大陆的敌人除了在南面已经交上火的越南,在北边的超级强国苏联和大陆的关系也是剑拔弩张。

因此徐帅不但要给予来犯的越南军队打击,更要注意着北面苏联的一举一动,徐帅肩上承担的压力,常人根本难以想象。

面对这样的局势,徐帅制定了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越军毁灭性的打击。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不是许世友,而是另一位重量级人物

然而,在经历了美越战争之后的越军爆发了强劲的战斗力,并且他们使用了游击战术,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面对前线报告的伤亡数字和久久不能推进的战局,徐帅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经过了多天的深思熟虑之后,徐帅做出决定,暂时忽略北方苏联的战略压力,集中我军优势兵力和炮火,向越南方向进行猛攻。

见识了我军的真实实力之后,本就实力一般的越军终于招架不住,开始节节败退。

而我军则是一路高歌猛进,攻占了越南许多重要的城市,在攻取越南军事重镇谅山之后,越南首都河内已经完全暴露在我军的军事射程之下。

至此,我军作战已经基本取得胜利。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不是许世友,而是另一位重量级人物

3月5日,我军发出声明,自卫反击战的预期已经基本达成,即日起中国军队陆续撤出越南,回到中越的边境地带。

对越自卫反击战能取得这样的胜利,离不开徐向前元帅的悉心指挥,徐帅虽然身在后方,但仍是付出了不少心血。

据当时徐帅身边的人回忆,那段日子里,徐帅好像又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里。

徐帅有个习惯,每当指挥战斗时,他就会睡得很晚,饭量也比平时少了许多。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不是许世友,而是另一位重量级人物

已经年过古稀的徐帅本就身体不好,在这样的劳累许久之后,他的身体也承受不住而病倒了。

徐帅正是拖着抱恙的身体,指挥着部队完成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戎马一生

一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对于徐帅那星光熠熠的功劳簿来说,只是冰山一角。

作为黄埔军校首届毕业生的徐向前元帅,早在国民革命时期,他就参与过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战役。

之后他加入我党,先后参加过广州起义等多场战争。

红军建立之后,他曾担任红四军军长,并指挥了一系列对国民党的反“围剿”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时间,徐向前的名字,敌人无不闻风丧胆。

抗日战争时期,徐帅又先后担任了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和第一纵队司令员,指挥了许多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先后指挥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解放了包括太原在内的数十座城市,歼灭了无数的国民党反动派部队。

徐帅的战斗风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越是面对着硬仗、恶仗,他越是英勇向前,他戎马一生,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军队,率领着我们的人民军队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不是许世友,而是另一位重量级人物

虽然徐帅一生立功无数,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

徐帅在日常生活里为人和善淳朴,爱兵如子、平易近人。

因为他的这份朴实气和和善的性格,士兵们亲切的称呼他为“布衣元帅”。

徐帅的生活也十分符合这个称号,徐帅朴实一生,从未因自己的功劳而为自己或亲人谋得半分利益。

甚至在女儿出嫁时,他仅仅送去了一支钢笔作为嫁妆。

徐帅的这种把苦留给自己吃,而把甜蜜全部奉献给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歌颂。徐帅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和革命事业,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敬和爱戴。

参考资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