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照片:寒冬采冰人背后的故事,夏日贵族清凉的奢侈享受

作者:指尖看历史

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有些传统职业犹如渐渐消逝的冰块,其中之一便是在酷寒冬季从事的冰块采集工作。记得在1924年至1927年间的一个冷冽冬季,一位名叫西德尼·甘博的美国社会学者,罕见地记录了北京工人如何在冰面上辛勤劳作的情景。

如果把时光倒流三千年前,你会看到我们的祖先们在河流湖泊结冰时,忙着切割冰块,然后存放到地下的冰室里。《周礼·天官》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凌人,司冰事;年终十二月,命斩冰,三倍其凌。”这里的“凌人”,就是负责监管冰块采集的官员。

老照片:寒冬采冰人背后的故事,夏日贵族清凉的奢侈享受

民国时期采冰工人正在采冰

到了明清两代,采冰活动可不是谁都能干的,只有官府才有这个权力。采来的冰块会存到夏天,由皇帝赐给贵族大臣。一直到清朝末年,普通百姓才被允许采集和储存冰块。这项工作主要是在北京的北海、筒子河、护城河等地进行的。

冰块采集通常选在最冷的“三九”和“四九”期间,也就是一年中最冷的18天。这时候,北京的气温可以降到零下15℃,河湖的冰面特别坚硬,更适合保存。

老照片:寒冬采冰人背后的故事,夏日贵族清凉的奢侈享受

工人们正在将采到的冰块拉出河面

但要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采冰,工人不仅得有坚韧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还得有一套精细的工具和熟练的技术。古代的锯子通常是木制的,锯齿用铁打造,有时也会用牛角或骨头。这种锯子设计成长条形,适合在冰面上来回拉动,切割出规则的冰块。锯齿的间隔和角度都是精心设计的,以便有效地切割冰面。还有钩镰这种特殊的工具,用来钩取切割好的冰块。它通常由铁或铜制成,有一个弯曲的钩子,可以用来勾住冰块并将其拉到岸边。冰钏则是一种用来测量和标记冰块的工具,它通常由木制成,一端有一个金属尖端,可以在冰面上划出切割线,确保冰块的尺寸和形状的一致性。采冰过程中,工人们会使用这些工具,凭借经验和技巧,精确地切割出均匀的冰块,以备储存和销售。这项工作风险也很大,工人们得时刻小心,防止掉进冰窟。

到了民国时期,虽然比清朝有了很多进步,但夏天还是缺冰箱、空调这些制冷设备,甚至连电风扇都很少有,所以市场对冰块的需求依然很大,采冰的传统就保持了下来。

老照片:寒冬采冰人背后的故事,夏日贵族清凉的奢侈享受

工人正在使用工具在冰面划出切割线

老照片:寒冬采冰人背后的故事,夏日贵族清凉的奢侈享受

工人正在使用工具在冰面划出切割线

采冰和储冰的成本挺高的,到了夏天,冰块的价格也不便宜,普通百姓承受不起,大多都是富贵人家在用。而且,这些河里采集的冰块,卫生条件并不理想,主要用来降低室内温度或制作冰镇食物,并不是直接用来食用的。

在古代中国社会,冰块的价值可不止是奢侈品那么简单。在婚礼上,它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在节庆中,它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在医疗上,它有着重要的应用;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它是夏日清凉的享受。

老照片:寒冬采冰人背后的故事,夏日贵族清凉的奢侈享受

工人正准备将采集到的冰块运往冰窖储存

老照片:寒冬采冰人背后的故事,夏日贵族清凉的奢侈享受

工人正准备将采集到的冰块运往冰窖储存

在婚礼上,新婚夫妇会饮用冰镇饮料,象征两人的关系纯洁无瑕。在重要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冰块被用来制作冰镇食品和饮料,为庆祝活动增添乐趣。

在古代医学中,冰块被用来降低体温,治疗发热病症,或者作为冷敷材料,减轻肿胀和疼痛。此外,冰块还被用于保存药物和草药,防止其变质。

老照片:寒冬采冰人背后的故事,夏日贵族清凉的奢侈享受

采集到的冰块被整齐的摆放在一起

在夏季,冰块被广泛用于制作冰镇饮料,如冰镇茶、冰镇酒等,为人们提供消暑的清凉感。在文人雅士的生活中,冰块是夏日清凉的奢侈品,他们可能会在书房或庭院中放置冰块,享受冰镇带来的凉爽,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为了确保冰块不易融化,每块冰都必须达到一定的体积和厚度,这使得采冰工作格外繁重,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古时的诗人就有“当念阑干凿者苦,腊月深井汗如雨”之句,描绘了采冰的艰辛情景。

老照片:寒冬采冰人背后的故事,夏日贵族清凉的奢侈享受

采集到的冰块被整齐的摆放在一起

采集好的冰块需要尽快存放入冰窖中。这些冰窖通常位于干燥且避免阳光直射的地下空间,窖内温度常年保持在零度以下。冰块在地下存放约半年之久,待到夏日才被取出,运至市面销售。

所以,下次当你享受夏日的冰镇饮料时,不妨想想那些在冰冷河面上辛勤劳作的工人,他们的努力让冰块成为了古代中国的宝贵财富。而这份传统,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