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女兵将儿子托地主收养,13年后来认领,谁知地主的举动出乎意外

作者:人物奇谈

1937年冬日的一个清晨,地主王学文推开门,一股寒风夹杂着雪花扑面而来。他正准备清扫门前的积雪,却突然发现了一个昏迷的女子躺在雪地里。他急忙走上前去,发现这名女子身穿军装,看上去只有二十岁左右。

“哎呀,这是怎么回事?”王学文惊呼一声,环顾四周却无人回应。他来不及多想,迅速将女子扛起,走进屋内放在炕上。

女子在温暖的环境中逐渐苏醒,她微微睁开眼睛,看到了眼前的王学文和他的妻子。她挣扎着想要说话,却先解开衣襟,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大哥,大姐……”女子虚弱地开口,“我求你们,帮我照顾这个孩子。他以后就跟您姓吧,就叫王继曾。”

一女兵将儿子托地主收养,13年后来认领,谁知地主的举动出乎意外

在当地,王学文是个出了名的大地主,但他与那些只知敛财的冷酷之人截然不同。他为人和善,正直无私,经常帮助有困难的村民,深受大家的尊敬。每当村民们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

然而,在子嗣方面,王学文却一直遭遇不幸。他的妻子曾为他生下四个孩子,但每一个都夭折了。每当他看到其他村民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时,内心都充满了羡慕和无奈。不过,他并未因此怨天尤人,而是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

“或许,这就是命吧。”王学文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命中注定我无儿无女,那就顺其自然吧。”

然而,在他39岁那年,命运似乎终于眷顾了他。他的妻子再次怀孕,并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儿子。这让王学文欣喜若狂,他激动得热泪盈眶,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

“看看这小家伙,四肢粗壮,将来定会出类拔萃!”他骄傲地对村民们说,“我儿子面带福气,一看就是个有福之人。自从他出生后,我们家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有一天清早,王学文的妻子发现家门口躺着一个人。走近一看,是个身穿军装的女兵,冻得直哆嗦。妻子赶紧把她扶进屋,又准备热毛巾给她擦擦脸。这时,女兵突然睁开眼睛,一把抓住妻子的手。

王学文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他一看这情形,就明白了八九分。他温和地对女兵说:“姑娘,别怕,我们是好人。你晕倒在我们家门口,我们只是想帮帮你。”

经过一番交流,他们得知女兵名叫吴仲廉,是红九军的一名高级干部。她因战乱与部队失散,又刚在河沟张家庄生下孩子,身体虚弱至极才会昏倒。

一女兵将儿子托地主收养,13年后来认领,谁知地主的举动出乎意外

其实,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老百姓的生活苦得无法形容,自己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更别说再养个孩子。红军长征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所以,经常有红军把孩子托付给好心的老百姓。

吴仲廉就是个例子。她生了个儿子,但战争让她根本没法养。孩子饿得哇哇哭,她心里也疼得跟什么似的。可是,她实在没办法,只能和丈夫商量着把孩子送走。

“孩子,是妈妈对不起你。”吴仲廉紧紧抱着孩子,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妈妈多想亲自抚养你长大,可是现在这个世道……”

她无法继续说下去,只能将头埋在孩子的襁褓中,无声地哭泣。丈夫看到她这样,心里也非常难受。他知道吴仲廉是多么爱这个孩子,但是现实却让他们无法在一起。

“仲廉,我们得为孩子想想。”丈夫轻声说道,“我们不能让他跟着我们受苦。我听说有个叫王学文的地主,他为人善良,也许会愿意收养我们的孩子。”

吴仲廉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丈夫。她知道丈夫说的是对的,但是作为母亲,她怎么舍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呢?

一女兵将儿子托地主收养,13年后来认领,谁知地主的举动出乎意外

“可是……”吴仲廉哽咽着说道,“我怎么能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呢?万一……”

“仲廉,我相信王学文是个好人。”丈夫打断了她的话,“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跟我们一样过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

吴仲廉沉默了片刻,她知道丈夫说的是对的。为了孩子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她必须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于是,她就带着孩子去找王学文。

一女兵将儿子托地主收养,13年后来认领,谁知地主的举动出乎意外

王学文看着眼前的婴儿,心里犯了难。他自己家里也有一个快一岁的孩子,如果再加上这个,生活压力就更大了。但看着吴仲廉那恳切的眼神,他又怎么能拒绝呢?

看出王学文的犹豫,吴仲廉急忙说道:“王大哥,我知道这是个很大的负担,你如果不方便,我可以再去找别人。”说着就要挣扎着起身离开。

他内心挣扎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帮这个忙。他接过孩子,郑重地对吴仲廉说:“你放心,我一定会把这个孩子养大。”

吴仲廉听到这句话,感激得泪流满面。她最后看了一眼孩子,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一女兵将儿子托地主收养,13年后来认领,谁知地主的举动出乎意外

就这样,王学文夫妇俩收养了吴仲廉的孩子小继曾,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他们想,等战争结束了,就把孩子还给他的母亲。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曾日三,那个英勇的战士,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牺牲了。紧接着,吴仲廉也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这些消息传到王学文夫妇耳中,他们感到无比沉痛,但生活还得继续。

为了能让吴仲廉看一眼孩子,王学文夫妇四处奔波,花费了大量的积蓄,终于疏通了关系。他们带着小继曾来到了监狱,见到了吴仲廉。看到孩子被养得白白胖胖,吴仲廉很是欣慰,她知道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她含泪告别了王学文夫妇和孩子,心中充满了感激。

然而,没过多久,吴仲廉被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关押,王学文夫妇与她失去了联系。他们只能默默地抚养着小继曾,希望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可是,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个家庭。就在小继曾快要满周岁的时候,王学文的亲生儿子因病去世了。这个打击对于王学文夫妇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他们整日以泪洗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

然而,生活还得继续。王学文夫妇看着小继曾一天天长大,他的笑容、他的成长给了他们莫大的慰藉。他们知道,这个孩子是他们生活的希望,是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王学文的精心抚养下,王继曾不仅顺利入学,还长得结实健康,每次在村子里走动都吸引着众人的目光。王学文深知这个孩子的身世之谜,但他选择沉默,只是时常在心里默念:“等时候到了,再告诉孩子真相。”

一女兵将儿子托地主收养,13年后来认领,谁知地主的举动出乎意外

1950年的一个清晨,王学文家门口突然停下了几辆军车。王学文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以为自己的过去又要被翻出来。但当他看到领头的解放军军官时,军官却走上前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王先生,我们不是来找麻烦的,我们是来看望王继曾的。”

王学文疑惑中带着几分释然,他请军官们进屋。在交谈中,他得知吴仲廉当年被救走,一直在战场上奋斗,如今和平了,她最挂念的就是这个孩子。

王学文深吸了一口气,对军官说:“其实,我一直想告诉继曾他的身世,但我觉得他还小,怕他承受不了。既然你们来了,我觉得是时候让他知道了。”

说完,他叫来了王继曾。当孩子听到自己的身世时,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对王学文夫妇的感激。而王学文则对军官说:“我希望你们能带他去找他的亲生母亲,我…我身份不好,不想给他带来什么麻烦。”

军官被王学文的话深深打动,他承诺会好好照顾王继曾,并带他去找吴仲廉。临别时,王学文紧紧抱住王继曾,眼中满是不舍和祝福。

在那个年代,吴仲廉和王学文一家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吴仲廉看到孩子平安回到自己身边,眼泪止不住地流。她心里清楚,这泪水是欢喜的泪水,是感激的泪水。她没有因为孩子的回归就切断了他与王学文一家的情感纽带,反而总是跟孩子说:“王叔叔他们一家对你好,你要记得常回去看看。”

一女兵将儿子托地主收养,13年后来认领,谁知地主的举动出乎意外

后来,吴仲廉听说王学文一家生活陷入了困境,她二话不说,就托人给他们送去了600元钱。在那个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吴仲廉自己生活也不宽裕,但她知道王学文一家更需要这笔钱。

每当吴仲廉有空闲的时候,她都会带着王继曾去看望王学文一家。两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那么温馨。

直到吴仲廉去世前,两家人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而真挚,让人感动不已。

一女兵将儿子托地主收养,13年后来认领,谁知地主的举动出乎意外

王学文夫妇与吴仲廉夫妇之间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他们虽然都是普通人,但他们的行为却充满了爱和温暖。

王学文和吴仲廉,两位看似平凡的人,却因一个不平凡的约定让人心生敬意。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了一份力量。我们才得以战胜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