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巴以冲突的朋友都知道,以色列与阿拉伯的民族纠缠起始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在“锡安主义”的召唤下,大批流散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引发了后续的五次中东战争以及延续至今绵绵不休的动乱。
但是,对于两个民族在此之前的交往却知之甚少。这篇文章,就来补上这块拼图。
一.伊斯兰教创立前的交往
1.摩西时期的最早交往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最早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摩西时期。摩西出埃及后,在西奈半岛的旷野漂流。在西奈半岛的东边,有一个亚喀巴湾。摩西就在亚喀巴湾沿岸的米甸迎娶大祭司的女儿西帕拉为妾。西帕拉还为摩西生下两个儿子。
西奈半岛,东边的是亚喀巴湾,西边的是苏伊士湾
2.第二圣殿被毁以后,犹太人迁入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有一条商贸之路,也被叫做“希贾兹”,原意是“分开”,意思是分隔东部的沙漠地带和西边的沿海地带。 “希贾兹”正式的中文翻译是汉志,代表一个地理区。北起约旦,南至也门,中间包括沙特阿拉伯的三个省份。
为避免拜占庭和波斯人的战乱,印度与中国的宝石、香料和丝绸等珍贵物品往往经由阿拉伯海运输到也门后,再通过“希贾兹”运送到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66年,犹太人反抗罗马的起义失败,耶路撒冷圣殿被摧毁,大批犹太人被迫逃离巴勒斯坦,迁移到阿拉伯半岛的“希贾兹”,并在麦地那、海巴尔等地形成了文化中心。
犹太人定居希贾兹后,占领了半岛西北部的绿洲,包括麦地那。 麦地那在前伊斯兰时代叫“叶斯里卜”,是商路上一块绿洲。
犹太人定居后,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农业耕种经验、新的植物品种以及金属制品、染料、珠宝的新工艺,还有如何经商的方法。
麦地那居民也受到犹太人影响,逐步接受了犹太教,放弃原来的多神崇拜。这也为后来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打下基础。麦地那的阿拉伯人受到犹太教弥赛亚观念的影响,也希望阿拉伯民族能够出现一位像弥赛亚一样的人物,以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制止内部仇杀。穆罕默德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来到麦地那解决部落纷争。
两个民族的影响是双向的。麦地那的犹太人既影响阿拉伯人,也深受阿拉伯人的影响。那个时期,阿拉伯语在犹太人中间已经相当流行,犹太人广泛使用阿拉伯语翻译的希伯来圣经。不仅如此,犹太人还模仿阿拉伯建立自己的部落。
3.也门地区的希木叶尔王国皈依犹太教
阿拉伯半岛分别被东边的波斯湾、西边的红海、南边的阿拉伯海包围。半岛北部和中部为高原地形,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原,夹杂着若干小块绿洲,气候干旱,难以耕作。
半岛的西南地区,雨水相对充沛,塞白人在公元前的数世纪就开始发展农业,并建立了塞白国家。公元前两世纪左右,一支早已迁出半岛的闪族希米亚人再次返回半岛并成功征服了塞白人,建立了希木叶尔(希米亚)王国。
希木叶尔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也门地区。公元300年以后,犹太教在此地逐渐传播。很多臣民和王室开始信奉犹太教。公元340年,埃塞俄比亚人第一次攻占也门。许多阿拉伯人逃亡到“希贾兹”的犹太人居住区。
希木叶尔王国首位犹太教国王阿布·卡里卜在远征北阿拉伯时选择皈依犹太教。相传,阿布·卡里卜为报复杀子之仇,讨伐叶斯里卜(麦地那)。围城期间,阿布·卡里卜大病一场,后得到两位犹太人的医治后放弃围城,并皈依犹太教。
到6世纪初期,在也门地区从事商业贸易的犹太人逐渐增多,犹太教也更为普及。公元523年,希木叶尔国王祖·努瓦斯攻击了阿拉伯半岛纳季兰地区,要求当地的基督徒改信犹太教。受到坚决抵制后,祖·努瓦斯烧死了许多基督徒。
有一位基督徒死里逃生,向拜占庭国王求救,拜占庭决定发起进攻。公元525年10月,拜占庭支持埃塞俄比亚人第二次进攻也门,祖·努瓦斯战败,希木叶尔王朝灭亡。
4.公元3至5世纪,也门地区阿拉伯居民向北部迁移
北方的拜占庭帝国、萨珊波斯帝国、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阿苏姆王国为了争夺也门国际商道,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这场持续百年之久的争霸战争给阿拉伯半岛南部带来严重的创伤,一度繁华的南阿拉伯早期文明被彻底毁灭。
公元3至5世纪,也门地区的居民纷纷向半岛的北部地区迁移。这些移民大多信奉犹太教或基督教,在迁居到北方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仰和习俗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当地的居民,尤其是一神崇拜的宗教理念。这也为后续伊斯兰教的一神崇拜理念埋下传播的种子。
二.伊斯兰教兴起时的交往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和追随者分批迁徙到了叶斯里卜(麦地那)。穆罕默德成功调解了犹太人与阿拉伯部落的矛盾。
刚开始,穆斯林和犹太人关系友好,共同签署了《麦地那宪章》,规定犹太人可享受平等的权利。在关系良好的那段时期,耶路撒冷也成为穆斯林礼拜的圣城。
但后来犹太人不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与穆斯林彻底决裂。在麦加,犹太人曾联合多神崇拜者参与了对穆斯林武装的战斗,一度战胜了穆斯林军队。
在麦地那,穆斯林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发生了激烈冲突。穆斯林阿拉伯人获得胜利后,将两个犹太部落驱逐出麦地那。
其中之一的奈迪尔部落就在海巴尔,联合异教势力继续抵制穆斯林阿拉伯人。公元629年,穆斯林阿拉伯人进攻海巴尔,激战3个星期后彻底战胜了犹太人。此后,犹太人在半岛上的势力大为削弱。
三、阿拉伯帝国时期的交往
1、阿拉伯帝国对犹太人的信仰比较宽容
公元7世纪到8世纪初,阿拉伯人建立了横跨西亚、北非与西班牙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对统治下的犹太人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政策。犹太人只要服从伊斯兰教政权的统治,缴纳“人丁税”,就可以自由信仰犹太教。
虽然阿拉伯帝国也曾出台过一系列限制异教徒的法令,如禁止建立新的犹太会堂与基督教堂等,但一般没有严格执行。
2、犹太人成为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商业纽带
地中海沿海出现了信仰基督教的加洛林帝国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由于两大帝国长期对峙,犹太人则成为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润滑剂。
分布在阿拉伯世界的犹太人,通晓罗马语、希腊语、希伯来语与阿拉伯语,这也使得他们在商业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犹太人为阿拉伯宫廷服务
由于犹太人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因此不少犹太人担任了阿拉伯宫廷的外交、贸易、财政顾问。
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有许多犹太人为皇室服务,尤其是在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执政时期,不少犹太人成为政府高级官员。
11世纪以后,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分裂出许多侯国,其统治者纷纷聘用犹太人担任政治、经济顾问等高级职务。
4、犹太社团及文化得到发展
穆斯林时代,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团逐渐恢复。在哈里发欧玛尔的允许下,70个犹太家庭迁入耶路撒冷定居,并登上圣殿山,清洁了圣殿。
后来,又有一些被称为“锡安哀悼者”的犹太人在西墙附近定居下来,拉比学院重新开学。
在太巴列、加沙、阿什克伦、叙利亚的特里波里、推罗、阿乐颇、大马士革以及开罗、亚历山大、凯鲁万、的黎波里塔尼亚、摩洛哥,犹太社团及其文化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5、在西班牙,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友好相处
公元1世纪前后,就有犹太人来到西班牙。公元412年,西哥特人占领了西班牙。在被西哥特人统治期间,犹太人的权力受到种种限制,曾被强迫改信基督教。
公元711年,穆斯林将领塔里克进入西班牙时,受到犹太人的热烈欢迎。在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犹太人在信仰自由、司法自治、职业选择获得了空前的自由。
从8世纪到13世纪,犹太文化在西班牙出现了“黄金时代”。希伯来语中把西班牙称呼为“Sepharad”,人们也把西班牙、葡萄牙的犹太人及其后裔称为“塞法迪犹太人”,他们的文化也被统称为“塞法迪文化”。
在当时的科尔多瓦、格拉纳达、托莱多等城市,出现了大量的犹太社团和圣经学院。特别是科尔多瓦圣经学院,不仅拥有汗牛充犊的图书馆以及学富五车的学者,还成为处理犹太人事务的权威机构。在巴比伦逐渐衰落后,这些圣经学院就成为散居犹太人的宗教文化中心。
西班牙也涌现出一批犹太学者,他们热衷于研究希伯来经典,并逐步从宗教、哲学、语言、文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脱颖而出。
其中最负盛名的学者有犹大·哈列维(1075-1141年)和摩西·迈蒙尼德(1135-1204年)。
1986年发行的以色列新谢克尔纸币A系列
6、西班牙犹太人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西班牙犹太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向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很多犹太学者成为当时著名的翻译家,他们把希腊、罗马文化中的经典翻译成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又把阿拉伯人的著作翻译成拉丁语。
最著名的西班牙犹太翻译家是乔哈涅斯(约1090-1165年)和杰兰德(1114-1187年)。乔哈涅斯将阿拉伯数学的杰出成就介绍给拉丁语世界。杰兰德翻译了70余种著作,其中就包括阿拉伯著名学者阿维森纳的《医典》。
正是通过犹太人的文明火炬传递作用,中世纪晚期还处于落后状态的欧洲获得了文明发展的源泉。
7、基督教星期后,西班牙出现反犹运动
14世纪以后,基督教政权在西班牙兴起,反犹势力大行其道。犹太社区被大量摧毁,犹太人或被迫害致死,或被强行改宗,或被卖身为奴隶。
1492年,西班牙下达驱逐令,大约20万犹太人被驱逐出境。自此,西班牙犹太人流散到葡萄牙、意大利、土耳其及北非等地。直到1869年,西班牙宪法才废除了1492年的驱逐令。
四、总结
历史上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都属于闪族。按照希伯来圣经的记载,亚伯拉罕与妾夏甲生下以实玛利,也就是阿拉伯人的先祖。再后来,亚伯拉罕与妻撒拉生下以撒,以撒也就是犹太人的先祖。
两个民族在地理上也是近邻,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早在摩西时期,两个民族就有相互联姻的历史记载。第一圣殿被毁以后,犹太人流落至阿拉伯半岛,与当地居民产生相互的双向影响,特别对当地的宗教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公元7世纪之后,随着伊斯兰教兴起,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出现宗教冲突。但当伊斯兰政权稳固后,双方又出现了和睦相处的局面。
阿拉伯帝国时期,犹太人获得较高的包容,犹太文化获得长足发展。在阿拔斯王朝,许多犹太人受雇于宫廷,取得了很高的政治、军事地位。而在西班牙,塞法迪犹太人在阿拉伯人的包容之下,迎来了黄金时代,形成了灿烂的塞法迪文化,并为阿拉伯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交流承担着火炬传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