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作者: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记者韩雪莹 邓君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大型记录报道《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精心选择10个地点,从不同角度呈现生活里的日新月异。

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教育部先后出台文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2023-2024年度秋季学期,作为曾经的寄宿制学校,广西百色田东县祥周镇布兵小学取消晚托,将重心转移到午托管理上。校内午托,孩子们适应得怎么样?

2023年12月26日,周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教学日。对布兵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早早起床和排满课程的上午总是那么漫长。11点15分,熟悉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涌向食堂,美好的中午从一顿丰盛的午餐开始。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英语老师黎凯(左)引导同学们排队进入食堂(记者韩雪莹 摄)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校长农益国和同学们一起吃午饭(记者韩雪莹 摄)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食堂外张贴的营养餐公示信息(记者韩雪莹 摄)

三年一班排队打饭的队伍里,这学期新来了一位小小少年。他是转学生周礼涵,年满9岁,布兵小学音乐老师莫小贝的儿子。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正在打饭的周礼涵(记者韩雪莹 摄)

莫小贝,2010年以特岗教师身份进入布兵小学。成家在百色市区,工作在乡村小学,单程一小时的车程太远,只有周末和节假日她才回市里和家人团聚。周礼涵平日里多由爷爷奶奶照看,这学期刚转到布兵小学。

记者:在这儿还适应吗?

周礼涵:还不错,比之前那里好玩。

记者:在百色市上学的时候会想妈妈吗?

周礼涵:之前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妈走一次我哭一次。

记者:现在不用哭了吧?每天和妈妈在一块儿。

周礼涵:但还是想念以前,以前爷爷接我放学就会买玩具。

记者:现在妈妈不让买了对吗?

周礼涵:嗯!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这周是三年一班的值日周,午餐过后,周礼涵和同学们要打扫食堂卫生(记者韩雪莹 摄)

在这学期之前,莫小贝的境遇和布兵小学里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差不多。“像我家爷爷,基本上放午学会给他买5块钱的小玩具,反正中午不买下午就买,打电话说‘今天已经买了,明天不能买’,等到明天打电话回去,两个人就笑嘻嘻,‘今天又买了’。关键他们哪怕提出要求,孩子也未必会听。”莫小贝说。

三天两头买玩具还算小事儿,更让莫小贝头疼的,是周礼涵近三个小时的午休时间要怎么办。“我们家离学校很近,一墙之隔,所以他都是回家午休,爷爷奶奶煮饭。剩下那么长的时间他也没有午睡,而是看电视。爷爷奶奶就算说要睡觉,他前几次还会听,久而久之就听不进去了。”

上个学期,莫小贝在小区里找到一家午托机构,交了1500元的午托费,就为让儿子中午能有一个午休的环境,但花钱的效果甚微。这个学期,把儿子转到自己的学校后,午托的问题迎刃而解了——这所曾经是寄宿制的乡村小学有两栋学生宿舍楼,闲置的床位成了孩子们午睡的“宝地”。

吃过免费的学生“营养餐”,孩子们再自由活动一会儿,打打球、看看书。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午餐过后、午睡之前,这是同学们自由活动的时间(记者邓君洋 摄)

趁着这个空档,英语老师黎凯抓紧时间吃口饭,今天他午托值日,“营养餐”时间要督促学生参与“光盘行动”,过了自由活动时间,真正的挑战开始了。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临近午睡铃响,孩子们在宿舍里玩闹(记者韩雪莹 摄)

12点10分,午睡铃声响。孩子们稀稀拉拉地从学校各个角落磨蹭着往宿舍走,有些回到宿舍后还要再回教室拿些课外书或者去洗手间洗漱。10分钟过去,像“打地鼠”一样把孩子们揪回宿舍的黎凯终于可以开始点名了。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黎凯检查孩子们是否准时躺在自己的床铺上(记者韩雪莹 摄)

102个参加午托的男孩儿,多数都是有些调皮的。正在下一个宿舍点名时,上一个宿舍里一定有小家伙儿鬼鬼祟祟地伸出小脑袋。黎凯多少有些无奈,一边检查孩子们有没有盖好被子,一边嘴上念叨着“睡了睡了,快躺下来”,仿佛一位操心的老父亲。

黎凯:他不睡觉,下午没有精神上课。三四年级的学生不午睡还好,他们的精力比较旺盛;五六年级就不行了,因为他们学的东西多了,不睡午觉下午绝对打瞌睡。

记者:您能从课堂上分出来谁午睡了、谁没午睡?

黎凯:对。还有外宿的学生,他回家之后没午睡也能看出来。

下午一点多,9个男生宿舍里,窸窸窣窣渐渐停止,在黎凯自认为“有点儿凶”的眼神注视下,大半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黎凯就在两层宿舍间来回巡逻,以防孩子们出现什么意外。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进入梦乡的孩子(记者邓君洋 摄)

这一学年,布兵小学六个年级共485名学生。近年来返乡务工人员增加、留守儿童比例越来越低,到这学期初,报名住宿的学生仅有11人,学校在逐一征求了家长意愿、确定这些孩子也具备走读条件后,决定取消晚托,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午托管理上。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超过1.5公里就可以报名午托;考虑到安全问题,午托暂未向一二年级学生开放。最终,参与午托的学生共198人,约占三至六年级学生总数的六成。

学校将32名教职工编为13组,轮流值日午托。和黎凯分在同组值日的语文老师刘桂贞坦言,管理女生宿舍也不轻松,轮到值日那天,她总要做点儿心理建设,给自己打打“鸡血”再上岗。

刘桂贞说:“有时个别学生调皮或者闹脾气,躲在厕所,我们就得找;找不见人,就得联系家长,看有没有接回去;再联系班主任问问有没有请假,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还得去找。学生乖的话还好,我们也不能放心睡,怕她突然肚子痛或者发烧,而且有时候有点冲突、闹矛盾要找老师解决。所以我们老师就还要花点精力投入在午托这方面。”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午休期间的女生宿舍(记者邓君洋 摄)

下午两点,起床,整理被褥,跑向操场,午睡后的孩子们仿佛又充满了电。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午睡过后、下午上课前,孩子们还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记者邓君洋 摄)

校长农益国会在每天两点打铃时来宿舍楼前看看孩子们。尽管他心里明镜,鲜有学生能真正意识到午睡的益处,但这份午托管理,管的不仅是孩子的健康、安全,更有良好的习性习惯养成。

农益国说:“开学的前一两个月要进行强制性午睡,第三个月以后才开始慢慢恢复正常。这学期我们在习性养成方面加大了力度,从原来的习性养成周到习性养成月,甚至延续一整个学期。现在我们要求每个老师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强调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学校一些规章制度必须遵守。”

一份免费的午托,对乡村教育,对早出晚归做工、甚至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来说,无疑是珍贵的。农校长说,确实有住得离学校近、目前还不符合参加午托条件的学生家长,以及一些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向他反映,希望也能让孩子在学校好好睡个午觉。目前,学校两栋学生宿舍楼的总床位还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午托的需求,但这并不影响学校仍在计划改变——农益国正在和升学至布兵小学的几所幼儿园沟通,请幼儿园协助学校提前培养孩子们的午睡习惯。

他说,如果沟通好了,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来了以后,能够有一定的强制性让他们午睡,以后可能还要再放开一点午托,放开到二年级、甚至到一年级,减轻家长的负担。

午休“充电”后,再肆意奔跑、追逐上半个小时,孩子们收收心,两点半,下午的课程开启。校园里的午休时光短暂而美好,那些甜蜜的梦乡为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的保障,很难用数字估量。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布兵小学一角(记者韩雪莹 摄)

【记者观察】

作为乡村教育的样本,我们观察记录布兵小学已超过十年;在这所“村小”,我们认识“城里来的音乐老师莫小贝”也已超过十年。往年每提到留守在城里的儿子,莫老师总会眼眶泛红。把儿子从百色市最好的小学之一转到一所平凡的村小,“反其道而行之”的选择,又何尝不是对布兵小学十年来不断突破的认可。不可否认,城市和乡村教育的差距依然客观存在,但或许这已经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丨校园里的午休时光

莫小贝和儿子周礼涵(记者韩雪莹 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