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作者:MTO社

当地时间1月7日晚,第81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典礼上,以14.4亿美元领跑全球票房的《芭比》获票房成球奖,其导演格蕾塔·葛韦格登上了《名利场》杂志的2023~2024跨年刊封面。从演员到编剧,再成为独立电影的导演,终于有机会执导商业大片《芭比》,她的事业发展路径是好莱坞成长电影的真人版,她的成功有助于女性编剧、导演群体受到更多关注。

“呢喃核第一夫人”,从独立电影到主流

2023年,格蕾塔·葛韦格(Greta Gerwig)创下一个纪录:由她编剧、执导的电影《芭比》全球票房收入达14.4亿美元,她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票房过10亿美元的女性导演。2024年第81届金球奖,《芭比》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喜剧类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等9项提名;她还要担任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的主席,是戛纳历史上首位担任这一重要角色的美国女导演。

好莱坞是梦工厂,《名利场》则是这间工厂精美的宣传册。以著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为首的《名利场》摄影师军团为这本杂志树立了一种人像摄影标准:把名人拍成永恒。登上《名利场》的封面,意味着身列奥林匹亚众神殿,甚至可能比走上金球奖、奥斯卡奖的奖坛更能证明你的尊崇地位。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名利场》杂志跨年刊封面

今年40岁,进入不惑之年的葛韦格是当下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她的个人导演作品迄今为止不过3部,分别为独立文艺片《伯德小姐》、中等投资规模的《小妇人》和真正意义上的大片《芭比》。一个导演的影响力并不全靠作品的数量、票房来决定,也取决于电影之外的因素,比如导演的身份、种族、政治立场。葛韦格本人凭借自己的女导演身份,为女性电影人群体发声,推动这个群体获得关注和拍片机会,并在业内赢得尊重和地位,这让她的影响力超出了美国,扩展到了全球电影行业。

葛韦格是以演员身份入行的。她从演员到编剧,成为独立电影导演,积累了好评后再进入正统电影商业体系,导演了高票房的商业大片,她演、编、导拍的三部电影《伯德小姐》(2017)、《弗朗西丝·哈》(2012)和《芭比》,正好串起她的个人成长史。这种事业发展路径中蕴含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历来是好莱坞电影的主旋律之一,总受到观众的喜爱。所以,葛韦格把《芭比》的主题定为女性成长片。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芭比》剧照

有个不成文的规律:最酷的人往往来自最无聊的地方。比如大卫·鲍伊来自伦敦东南的布罗姆利镇,乔治·克鲁尼来自俄亥俄州,歌星“王子”普林斯来自明尼阿波利斯,而葛韦格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出生、长大,都是些非常不酷的地方。她自编自导的电影《伯德小姐》,故事背景地就安排在故乡萨克拉门托,处于青春期的女主角伯德小姐一心想逃离这个沉闷的小城,逃到纽约去,这成为她和妈妈冲突的导火索。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伯德小姐》剧照

葛韦格高中毕业后,原本可以上家门口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音乐剧,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去了纽约的巴纳德学院主修英语和戏剧。上学期间,她在乔·斯万伯格的《开怀大笑》(2006)中出演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小角色。接下来她除了主演斯万伯格的两部电影《爱的阶梯》(2007)和《无数个周末和夜晚》(2008),还担任编剧,并共同执导了《无数个周末和夜晚》。

这三部电影让她成为美国独立电影运动“呢喃核”(mumblecore)的重要参与者,被戏称为“呢喃核第一夫人”。呢喃核运动的第一部作品是安德鲁·布加尔斯基导演的《笑哈哈》(Funny Ha Ha,2002),他的音效师随口说出mumblecore这个词,媒体就把它安在了这类电影的名上。呢喃核运动支持原创剧本,鼓励年轻人拍摄以自己生活为蓝本的低成本影片,因此电影里的角色往往是嬉皮士或者爱做白日梦的人,带有主创者个人的生活烙印。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笑哈哈》剧照

2010年葛韦格主演了诺亚·鲍姆巴赫执导的《格林伯格》。《纽约时报》影评人A.O.斯科特(A.O.Scott)称赞她献上了“非凡”的表演,“很可能是她那一代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大银幕女演员”。在此之前,呢喃核电影虽然常常被谈及,看过的人却不多,《格林伯格》把呢喃核拉进了电影主流。

葛韦格是《弗朗西丝·哈》的编剧之一。她写了一个时而自命不凡时而笨手笨脚,对未来充满天真,努力用神经大条来掩盖迷茫,总是乐观地说服自己漂在纽约的舞蹈演员,是呢喃核影片一贯的人物设定。葛韦格在这部电影中跳跃式的看似即兴的表演,又是她嫁接过来的新浪潮电影的美学。《弗朗西丝·哈》让葛韦格拿了多项表演奖提名,首次获得国际上的认可。她通过拍呢喃核电影获得关注,拿到投资,拍大制片公司的电影。她告诉《名利场》杂志:“我非常幸运。我得到了体制的支持,而没有被体制侵蚀。”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弗朗西丝·哈》剧照

没有合适的角色,那就自己写一个

葛韦格的志向绝不仅限于做个好演员。伦敦电影节总监特里西娅·塔特尔(Tricia Tuttle)说:“女演员在电影里是为了获取关注,为了表达男性导演的想法。”葛韦格演得最多的是浪漫喜剧里的角色,并不能带给她巨大的成就感。她的榜样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一辈子都在拍电影,编剧、导演、主演。

从镜头前转身站到镜头后当导演,这也是每个有志女演员的职业梦想。演员玛吉·吉伦哈尔2022年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作为一个女演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项是当一勺糖”,意思是必须在片场要始终表现得甜美顺从,做喝茶时增加风味、服药时减少苦涩的那勺糖。她在2021年拿出导演处女作《暗处的女儿》,改编自意大利作家埃琳娜·费兰特的同名小说,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新人奖。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暗处的女儿》剧照

迄今为止,只有7位女性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其中3位获奖。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嫩伯格包容倡议”(Annenberg Inclusion Initiative)202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11位好莱坞电影导演中,只有9%是女性。同一年,圣迭戈州立大学电视和电影女性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赛璐珞天花板》(◆The Celluloid Ceiling),报告追踪了过去25年来250部票房最高的电影中的女性幕后工作人员,结果发现,这些电影中只有30%是有女编剧参与的。

英国倡导组织“影视业从业女性”(Women in Film and TV)的首席执行官凯蒂·巴利夫(Katie Bailiff)说:“当过女演员的人经常会想,‘我想要这个,但我得不到,所以我就自己来做’。”第一步是做编剧,先为“自己”写一部电影,从源头就介入电影生产。做编剧,听上去振奋人心,现实不免惨淡。法国演员朱莉·德尔比参与编写了理查德·林克莱特三部曲中的《爱在午夜降临前》《爱在日落黄昏后》剧本,还自编自导了《纽约两日游》《巴黎两日游》两部电影。她说,20多岁的时候,没人能为她写剧本;她也不想演“风骚的拉丁女人”,所以拒绝了好莱坞的合同,要去写《爱在日落黄昏后》的剧本,经纪公司愤而解雇了她。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巴黎两日游》剧照

美国演员克里斯汀·韦格有个绰号“怪阿姨”,2011年她为喜剧片《外星人保罗》做宣传,全球媒体都车轱辘般问她一个问题:“你这样聪明的女演员怎么会去演一个小角色,而且还那么不着调?”这是个永恒的问题,一线女演员几乎都被问到过。韦格回答:“好的女性角色也不是没有,只是没有那么多。”她竭力让语气听起来少些哀怨,接着说她不甘心被摆布,已经写了部女性题材的喜剧电影剧本。第二年,她编剧、主演的《伴娘》公映,全球票房近3亿美元,获2012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韦格得到了她所期待的赞赏和肯定。

韦格和《伴娘》的成功对葛韦格也有激励。同一年,葛韦格就和导演诺亚·鲍姆巴赫第二次合作,推出《弗朗西丝·哈》。葛韦格编剧、主演的这些电影虽然都是小成本的独立制作,但产生了辐射效应,之后两年集中出现了一批年轻女演员编剧、主演的影片,极具个人风格:凯蒂·阿瑟尔顿在《黑岩》里又编又导又演,堪称女性版《激流四勇士》。《黑岩》的另一个演员蕾克·贝尔也自编自导自演了新片《在这个世界》,还毛遂自荐做《好莱坞报道》的特约编辑。电视明星拉什达·琼斯编剧、主演了喜剧片《离婚不分手》。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伴娘》剧照

还有一位布里特·马灵的成绩也可圈可点。马灵原本是电视业内的演员、主持人,却不是荧屏上常见的那种疯疯癫癫、兴致来了就“扑通”跳进喷水池里的姑娘。2011年,她一下子拿出两部自编自演的电影作品《另一个地球》《倾听我的声音》。在前一部幻想浪漫的电影里,她沉默寡言;后一部影片中,她是高深莫测、宣称来自未来的邪教组织头目,两个人物角色均不同于传统,让马灵成为当年圣丹斯电影节上的黑马。为了编剧、主演电影《东方》(2013),马灵还推掉了索德伯格的商业片邀约。她在片中扮演了一个非典型性角色:一个间谍受大公司派遣,潜伏进一家反商业激进人士组成的秘密机构,她爱上了组织首领之际,也是忠诚被严格考验之时。这种纠结的英雄人物是好莱坞类型片的套路角色,很多一线男明星都有过出色的表现,比起他们,马灵塑造的角色在艺术性上不乏争议,但她的表现引起了好莱坞的重视,因此有了更多的编剧和导演机会,得以担任电视剧《先见之明第二季》(2019)的编剧,连续剧《世界尽头的一场谋杀》(2023)的编剧兼导演。

女性在片场该有怎样的权力

习惯了影像表述的演员转型写剧本,是跨入了另一个行业,因此有些女演员会找个导演做男友、丈夫,或者选择与导演伴侣做事业伙伴,由他来负责镜头语言。葛韦格最初是和导演乔·斯万伯格合作,《格林伯格》之后她与鲍姆巴赫合作了《弗朗西丝·哈》《美国情人》和《白噪音》。葛韦格在镜头前完成她的工作,鲍姆巴赫塑造镜头,二人共同分享编剧的荣誉。

鲍姆巴赫是少有的独立电影导演,他倒是从不介意在电影中体现出他受到了女性的影响。《格林伯格》是他和当时的妻子詹妮弗·杰森·利共同编剧的。在拍摄《弗朗西丝·哈》的过程中,他和葛韦格的职业关系演变成了私人关系,2023年12月正式结婚。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格林伯格》剧照

葛韦格只要被说成是鲍姆巴赫的“缪斯”就忍不住反驳。“缪斯这个词挺好的,只要你承认她能写剧本。”她在一次采访中说,“我大概是世界上声音最大的缪斯吧。”

女编剧和男导演的合作模式带来一个问题:女性在片场该有怎样的权力?女编剧一直都存在,但直到1991年才有单个女性赢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那是编剧了《末路狂花》的卡莉·克里。女编剧远不如女导演受重视。

成为女导演后,如何处理故事情节中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也饶有趣味。备受好评的小清新电影《恋恋书中人》的导演是维莱莉·法瑞斯,编剧是佐伊·卡赞,她和真实生活中的伴侣保罗·达诺一同出演了该片男女主角,与剧中人物的关系互成镜像。女主角露比是宅男小说家凯文虚构出来的理想型女孩,有一天出现在凯文的现实生活中。露比有无伤大雅的怪癖、鬼点子多、顺从,高兴了穿着衣服就跳进泳池,喜欢看巫术僵尸电影,做一手好菜,总而言之集中了食草男心中女神的种种特质。凯文但凡对她有一丝不满意,只需敲敲电脑键盘,通过修改文字就能修改露比。电影中是聪明的男人操控女人,不断修改他对女主角的想象,露比得按照她被描述的样子行事;实际上电影是卡赞写的,一切机关都是卡赞和导演法瑞斯设置的,现实中男女的较量完全是倒过来的。卡赞和法瑞斯聪明地通过电影,取得了掌控权。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恋恋书中人》剧照

权力转移的思路同样贯穿于葛韦格的《芭比》。葛韦格的导演处女作《伯德小姐》是小成本影片,第二部《小妇人》投资4000万美元,全球票房2.2亿美元,成绩不好不坏。《芭比》是她的第一个大预算项目,预算近1.5亿美元,是《小妇人》的三倍多。葛韦格接到片约后,没有跟鲍姆巴赫商量,就把他写进了合同,要求他与自己共同担任编剧。这透露出一个信息: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已经发生了翻转。

美泰公司于2018年开始策划《芭比》。美泰迫切希望保护自己品牌的价值,葛韦格和制片人兼主演玛格特·罗比却要质疑“芭比”这个品牌的意义。据罗比透露,为了片中一个反映芭比对女孩的自尊产生负面影响的场景,她们和美泰公司辩论了近6个小时。

火爆的《芭比》:金球奖背后,一部真人版女性成长史

《芭比》剧照

她们赢了。葛韦格塑造了一个滑稽地穿着假皮草大衣,胸肌发达脑子却不够有力,什么事都想插一手,毫不在乎女人的想法,妄想制造父权社会的男人肯;葛韦格还制造了一场冒着粉红色泡泡、塑料感十足的权力之争,一群花里胡哨的肌肉男“败”于下风。芭比赢了,葛韦格和罗比也取得了胜利。罗比的1250万美元片酬,让她成为2022年好莱坞收入最高的女演员,葛韦格也将会在各大金像奖、电影节上拿奖拿到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