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0岁以后要重视“养骨”,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

作者:中医科李医生

过了50岁,如何长寿是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了。长寿养生:

基因研究是重点,因为可能“逆天改命”;

血管状况是关键,因为血管问题会带来诸多问题;

肌肉维护是首要,因为肌肉流失和衰老成正比;

营养补充是热门,因为营养能帮助身体走得更远。

50岁以后要重视“养骨”,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

其实,长寿养生还需要重点关注一条:养好骨骼,防止骨质疏松。

骨骼保养,对50岁以上人群是刚需,不论男女、贫富、贵贱、骨质疏松是一定会发生的,无人能避免。

如果经常感觉静止状态下骨骼痛,夜间疼得更明显,早上起床肌肉僵硬,骨骼麻木和疼痛加剧,以及经常抽筋、小腿发颤,很可能是骨质疏松加剧了。

骨骼作为人体“承重墙”和“柱梁”,如果弱了、脆了,身体就垮了。老年人会经常受到摔跤威胁,很多老年人摔不得,摔了生命就进入倒计时,这就是骨质疏松的危害。

50岁以后要重视“养骨”,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

50岁以后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多见于烟酒、吃得太咸太甜、缺乏运动等,女性还多了一个更年期干扰,使骨质疏松提速了。

人体的骨骼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两大主力和对头。成骨细胞负责生长、愈合、修补,在人体成长中有重要作用,破骨细胞负责修剪、吞噬和拆除,可以防止骨头长歪了、乱长一通,也有重要作用。在青壮年时期,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配合默契,相安无事。

当人体进入中老年,身体机能下降,成骨细胞变懒惰了,需要及时补充能量才行。破骨细胞变勤快了,这不是好事,它会加快骨质流失。当成骨细胞新增的骨量小于破骨细胞除掉的骨量时,骨质疏松出现,随着时间推移,问题越来越严重。

50岁以后要重视“养骨”,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科学家们在两个方面想办法:一个是防止破骨细胞捣乱,使用药物抑制其活性;一个是保持成骨细胞活力,防止骨头变脆了,可用药物或用生活方式改善。

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生活方式改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关键成分,少做伤骨头的事。具体来说是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

1、少吃1物——鸡蛋

鸡蛋是生活中常见的平价高效补品,其所含养分和人体高度近似,大部分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中老年人吃鸡蛋,是长期以来补骨、强身和增强免疫的优先选择。

50岁以后要重视“养骨”,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

为什么少吃鸡蛋?不是说鸡蛋对骨骼没有作用,或者是有副作用,而是研究发现,鸡蛋补充的营养,成骨细胞吸收转化和利用率一般,反而更有利于破骨细胞吸收和活跃,背离了治疗骨质疏松的初衷。

但鸡蛋的营养物质,很多是中老年人必需的,所以并不是禁止吃鸡蛋,而是要少吃,隔几天吃一次即可。

50岁以后要重视“养骨”,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

2、不做2事——不吃腌制品和肥肉,不做跳绳和深蹲

腌制品和肥肉,一个是含有大量盐分,多余的盐分会把钙质带出体外,加剧骨质流失,成为骨质疏松的帮凶;一个是含有大量脂肪,中老年人常吃不容易消化,反而容易肥胖,对骨骼是意外负担,加剧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50岁以后要重视“养骨”,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

跳绳和深蹲,这两项运动不适合中老年人,对脊柱、腰椎、膝盖影响巨大,带来疼痛、炎症,甚至加剧关节磨损,得不偿失。

3、多吃3样——牛奶、鱼肉、豆腐

牛奶,公认的含钙大户和补钙高手,100毫升牛奶,约等于120毫克钙质,人体每天需补充钙约1000毫克,坚持每天1—2瓶钙含量高的牛奶,能满足大部分补钙需求。

50岁以后要重视“养骨”,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

鱼肉,富含维生素D,这是骨骼必需成分,通常海鱼优于淡水鱼,以三文鱼最佳。

豆腐,每百克含钙量高达138毫克,卤水豆腐含钙量甚至超过牛奶,价格很便宜。但痛风、高尿酸、甲亢等人群慎吃豆腐。

另外,生活中还可以补充虾皮、紫菜海带、坚果、深色蔬菜等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

所以,少吃1物,不做2事,多吃3样,希望能帮助我们做好生活中的钙质补充、骨骼防护,帮助我们养好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