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作者:炎黄刺史

当我们提到明太祖的朱元璋时,总少不了提到他的狠厉一面。他手段残酷,对待功臣不亚于对待寇仇。

然而,他对待降臣却显得异常仁慈。特别是对陈友谅之子,其宽容举动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那么,朱元璋如何对待的敌人之子?难道他不怕后患无穷吗?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朱陈之争

元末农民起义,群雄割据,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人势力最大。

其中朱元璋、陈友谅两人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朱元璋打算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统治;而陈友谅志在自保,对明确反元态度的朱元璋怀有戒心。

1360年,陈友谅进占湖南、湖北,称汉王,此时第三股势力张士诚也崛起,占据了长江下游。

朱元璋被夹在江南张陈两军之间,处境岌岌可危。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与陈友谅展开决战。

此战陈友谅自恃兵强将勇,轻敌冒进,下令将全部战船用铁链拴在一起,以示气势。

这却给了朱元璋可乘之机。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东北风劲吹鄱阳湖面.朱元璋趁机装满7条小船的稻草,点火冲向陈军主力舰队。

顷刻之间,火势蔓延,陈友谅的百余艘巨舰化为灰烬。陈友谅不战而败,鄱阳湖大捷使朱元璋声威大震。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陈友谅虽败却不服,再带重兵反扑。双方在鄱阳湖展开百里江战,杀得昏天黑地。陈友谅不敌,在战斗中身受重伤,不久便去世了。

朱元璋为何不杀死陈理?

鄱阳湖之战后,陈友谅的部下立其子陈理为帝,据守武昌。此时的陈理,不过是一个14岁的无知少年。

1372年正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攻武昌。形势对陈理极为不利,城破之日已然指日可待。当真正面对朱元璋的大军压境之时,年幼的陈理不得不举白旗投降。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按理说,朱元璋此时应该大开杀戒,将陈氏一族誅尽,以绝后患。毕竟建国之主对敌国遗孤向来没有太多容情,多以诛戮来绝后患。

然而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对陈理手下留情,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封他为归德侯。这与朱元璋日後的残暴形象大相径庭。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这其中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朱元璋想树立仁义宽厚的君主形象。

他刚完成统一,需要安民心。大开杀戒无疑会引起民众不满,也容易激发敌视情绪。

放过陈理可以显示自己宽宏大量、仁政理政,以安定人心。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第二,朱元璋希望避免陈理日後造成麻烦。

陈友谅部下甚广,一旦诛杀陈理,很可能引发他们的共鸣乃至反抗。放陈理一条生路,可以削弱他们的反叛意识。

再配合笼络,则可避免再生事端。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然而,他年纪尚轻,心中对朱元璋也颇有芥蒂。在朱元璋面前,陈理时有不敬之举,言语中也常泄露不满。

久而久之,陈理的存在使朱元璋极为窝火。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一个不懂事理的小皇帝就在自己眼皮底下晃来晃去,万一哪天受人蛊惑,引发大祸,那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朱元璋决定采取行动,将陈理远远送走,永绝后患。

陈理开始在高丽混日子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1372年,朱元璋派人将22岁的陈理与另一亡国之君明升一起押送到了远在东方的高丽国。

高丽国位于朝鲜半岛,距离南京遥远,正好可以将陈理置于天涯海角,长期监管。朱元璋还多次遣使慰问,要高丽国善待陈理,免除他的后顾之忧。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刚到高丽之时,陈理受到了极好的对待。高丽国王亲自接见,封他为“陈王”,给安排了军队护驾,衣食住行都很优渥。

然而好景不长,高丽王朝很快被李成桂推翻,新王朝对陈理的态度一落千丈。

李王直接剥夺了陈理的权力和待遇,将他踢下皇位,只给他发放了少量粮食和土地,让他自己去种地维生。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从一个小皇帝沦为白手起家的穷农民,这对陈理的打击可想而知。

他原本娇生惯养,根本不懂稻田里的粗活。一开始手上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后来干脆长满了老茧。

但是为了活下去,陈理也只能忍辱负重,在田间劳作。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寄人篱下的日子过得很不容易。他在高丽度过了短暂的穷困生涯,终老他乡,享年仅45岁。

陈理在高丽虽然境遇悲惨,但是他的儿子陈明善和本地女子结婚生子,融入了朝鲜民族。

今日韩国有很多陈姓人家,都声称自己是陈理的子孙后代。这些陈姓韩国人遍布首尔、釜山等各地,已经成为韩国一个大姓氏。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中韩建交后,这些韩国陈姓人纷纷回到中国寻根,声称要找自己的祖宗。他们来到陈友谅的老家江西,举办酒会,高调认祖归宗。

虽无法完全验证其血缘关系,但陈理子孙后人确实人丁兴旺。

结语

亡国后被流放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后代在韩国扎根

朱元璋放贤避忌的处理既展现了仁厚宽容,也彰显了其政治远见。陈友谅原是心腹大患,但朱元璋没有置之死地,而是调离故土,以绝后患。

此举体现仁德,又谋大局,可为后世君主的智慧治国提供借鉴。

朱元璋放贤避忌之道,综合运用了仁政与警惕,开明包容以化解危机,正是“仁者远忌害人”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明史》:此童孺小过耳,恐细人蛊惑,不克全朕恩,宜处之远方。

【2】《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太祖平武昌,封普才承恩侯,友富归仁伯,友直怀恩伯,赠友仁康山王,命所司立庙祀之,以友贵祔。

【3】《太宗恭定大王實錄卷十五·八年十二月乙巳》:○乙巳,順德侯陳理卒。 理卽友諒之子也。 有子曰明善。 及卒,賻米豆五十石、紙百卷, 賜棺槨, 仍咨報于禮部。

#文章首发挑战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