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区国资委:突破与创新——国企股权基金业务发展探讨与挑战应对

作者:周到客户端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松江各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扑下身子摸实情、办实事。

“上海松江”推出“调研手记”栏目,全方位、立体式呈现调研成果,在高标准、高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向往、推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发展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期关注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沈建明的调研手记。

突破与创新——国企股权基金业务发展探讨与挑战应对

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沈建明

基金是资本联系产业的重要纽带之一,基金通过对产业进行前瞻性投资,能够助推科技创新、实体企业转型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逐渐成为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融资的工具,是市场化创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立足区级投资平台定位,大力发展股权基金投资业务,但在基金业务发展中,容易出现偏离主业发展目标、管理制度缺失,对二三级以下企业投资资金管理失控、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了更好应对此类风险,我带队前往国投集团开展了实地调研。

截至2023年6月,国投集团股权投资累计投资57个项目及基金,其中自营基金及项目23个,参投基金34个,累计投资项目341个,累计完成出资29.79亿元。吸引合作资本共同成立基金总规模242.09亿,通过基金投资撬动社会资本999.75亿元,其中投资松江406.71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特别是松江区域内优质企业,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发挥基金投资对松江社会资本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区国资委:突破与创新——国企股权基金业务发展探讨与挑战应对

一、抓管控,在基金业务集中管控方面下功夫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在基金业务投资领域,存在着集中管控不足的情况。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投资决策、风险管理、项目选择等方面。投资决策缺乏明确的流程和专业团队,往往容易导致投资决策的不透明性和随意性;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潜在风险难以及时识别和应对;项目选择缺乏严格的评估和筛选机制,可能导致投资项目与企业核心发展目标不匹配,影响资金的有效配置。这些情况的存在会导致企业面临风险增加、资源浪费等问题,并且影响基金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发挥区级投资平台定位优势,加强国有企业对基金业务的集中管控。

一是提供企业政策信息,帮助企业优化投资决策。作为政企沟通的桥梁,我们充分引导发挥政策优势,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政策宣传及信息互通,帮助国有企业规范投资决策流程。同时指导企业建立投资、财务和产业方面的专家团队,确保决策的多维度考虑。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流程中,引入预案评估和风险模拟机制,帮助其在最终决策之前对不同方案进行全面比较和风险评估。二是强化风险管理,规范国企项目选择。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涵盖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环节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引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全面考虑潜在风险。目前,投资项目品质良莠不齐,规范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监测运行中的风险。我们督促下属国有企业引入专业团队,加强对风险的管控工作,同时我们着手研究制定国有企业项目选择准则,从企业战略目标匹配、项目战略定位等几方面评定项目与企业适配性。

二、抓市场,在市场化运作机制方面下功夫

由于国有企业在基金投资方面起步和发展时间较为短暂,资本市场成熟度不够,优质投资项目数量较少,培育定位不明确。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我着重完善基金投资运作与市场匹配机制,提升基金投资业务运营与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高效性,保障国有资本安全。

一是加强国有企业基金管理团队建设。目前国有企业的基金管理团队主要分为基金投资团队、基金风控团队和投资人服务中心团队。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基金团队的积极性,我们督促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团队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如灵活运用核心管理团队持股、跟投、超额收益分成等工具,有效调动基金管理团队能动性。二是加强基金团队投资能力水平培训。我们下属国有企业基金团队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小课堂,不断强化专业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并聘请专家深入研究金融市场、行业动态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状况,加强团队最新市场研判能力。三是加强投后管理,完善退出机制。投后管理的全面执行和退出机制的优化是确保基金投资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调研中,我们关注到投后管理应该贯穿整个投资周期,且退出机制的完善对于资金的回笼和资产的有效配置至关重要。因此后期我们将着重规划基金退出策略,研究合理退出机制,分析出售、并购或股权转让案例,分析团队与市场实践数据,最大程度地保障投资回报。

三、抓监管,在探索完善的基金监管体系方面下功夫

调研发现,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基金方面的运作机制较为低效,并且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有不同的行政级别,在评价管理层的政绩和收益时,通常是通过管理层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来评判的,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某些具备长期收益的投资项目,容易使企业错失投资机会,间接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因此,探索优化符合行业特性的国资监管体系尤其重要。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我们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制度,通过明确具体监管要求,探索股权投资基金行为的容错机制,准确区分容错机制的行为,为国有企业大胆投资做好充实保障。二是落实监管机制。我们通过推进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登记管理,强化对基金投资企业开展基金业务的动态跟踪监测,后期,我们将探索基金投资企业的审计和检查工作,加强对基金业务加强审计监督。三是提升服务能级。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指导国有企业加强资源对接,引导创业资本与创新资源有机结合,如我们帮助国有企业对接投资集成电路大硅片、光刻胶、薄膜沉积设备、航空发动机、ALD工业母机、自动驾驶陀螺仪等区重点产业企业。同时我们推动国有企业开展基金业务的讨论交流活动,分享成功经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区国资委:突破与创新——国企股权基金业务发展探讨与挑战应对

随着国有资产监管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将继续帮助松江国有企业进一步预判股权投资基金运营与管理风险,深化改革,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私募股权基金的顺利发展,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并且提高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

来源: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