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戒掉你身上的穷气(深度好文)

作者:艺境
戒掉你身上的穷气(深度好文)

古语有言:“人穷三分冷,心穷七分苦。”

物质上贫穷,尚且可以通过勤勉来补救;可若是精神上贫瘠乏味,便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很多时候,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不仅体现在身家财产的富与寡,更体现在不同高度的认知与思维。

穷人之所以很难翻身,是因为身上有以下这三种“穷气”。

戒掉你身上的穷气(深度好文)

01

眼穷:眼界窄,格局小

作家丁川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创业者由于公司规模扩大,于是委托一名教授帮他推荐一位学生做他的助理。

于是,教授推荐了自己的得意门生约翰。结果录用后没几天,约翰就离职了。

他向教授吐槽,说是这名创业老板太小气,每个月的月薪只有600美元。而自己找的新公司,月薪可以给到800美元。

于是,教授又推荐了杰克去应聘,并事先告诉了他月薪是多少。然而,杰克却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

因为他真正看重的,是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

多年后,杰克的年薪不仅涨到了200万美元,还获得了股权。而约翰的年薪只有4万美元,与杰克天差地别。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狭窄短浅的目光,只会局限你的决策,将你困于一隅。

走出自己的方寸之地,扩宽眼界持续精进,才是一个人获得成长的必经之路。

传音手机的创始人竺兆江,早年在波导手机就职。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引入,他马上意识到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海外欠发达的地区。

可他的领导却认为,向国外的贫困地区推销手机简直是痴人说梦,因此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多次劝说无果后,竺兆江毅然辞职。随后,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开发了传音手机。不久后,这款手机就在非洲迅速打开市场。

反观曾经风光无限的波导手机,如今早已寂寂无名。

作家冯两努说:“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井底之蛙无法想象大海的波浪,夏日的蝉永远不能理解冬天的冰花。

一味地坐井观天,无异于给自己画地为牢,永远看不到更高更远的风景。

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见识,提升眼界和格局,才能抵达理想的人生高度。

戒掉你身上的穷气(深度好文)

02

脑穷:认知低,盲点多

罗振宇说:“认知是人与人之间的唯一壁垒。”

认知越低的人,脑中的概念就越趋向单一,缺乏弹性,因而做出来的决策也很狭窄。

只有打破认知上的困境,不断拓展思维边界,才能走出自我囚笼,打开人生格局。

巴菲特曾讲起过一位公司财务员的故事:

这位财务员的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每月拿着固定的月薪。

为了补贴家用,下班后,他会开三小时的专车赚外快;到了周末,他就去做小时工,平均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直到深夜才疲惫地下班,第二天又要早起去公司上班。

工作强度如此之大,甚至没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但他的收入却还是不尽人意。

因此,巴菲特建议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来增加收入,而不是单纯靠着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工作。

可在这位财务的认知里,提升自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让他担心的是,结果怎么样还不得而知。

他觉得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去干活挣钱来得更简单,更实际。

因此,他委婉谢绝了巴菲特的建议。最终,他也只能靠着自己的身体累死累活地挣钱。

马斯洛曾说:“我们不能指望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获得新的认知。”

那些身处低位、固执己见的人,缺乏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因此寸步难行。

而那些站在高处的人,无一不是勇于破圈,虚心求教,补己之短。

认知突围,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袭的绝佳途径。

当你的认知不断提升,未来之路才会行稳致远。

戒掉你身上的穷气(深度好文)

03

嘴穷:抱怨多,爱抬杠

你身边是否有这么一些人:

工作不顺心,就吐槽同事不配合、领导不近人情;

生活不如意,就抱怨另一半不分担,不听对方任何的解释......

总之,任何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而自己总是那个无辜的受害者。

所谓“怨者固穷”:一遇事就怨天尤人,往往穷气缠身。

长此下去,不仅会让自己丧失斗志,还会被别人敬而远之。

人生在世,越抱怨,越不幸。

只有不停反思自己的缺点,及时做出调整,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早年间陪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陆军基地里。

丈夫奉命到沙漠里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孤独寂寞。

于是,她写信给父母诉说这种苦闷。

她先是说这里环境太差,气温太高,根本不适宜人类居住。

后来她又说自己在这里没有朋友,整日无所事事,也找不到娱乐消遣,日子过得非常难熬。

她父亲在回信中说道:“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出去,一个人看到了泥土,一个人看到了星星。”

这位女子把父亲的话读了一遍又一遍,决心改变自己当下的态度,在沙漠里寻找自己的星星。

她开始学习语言,主动和当地人交朋友,研究各种沙漠动植物。

转变心态后,她不再觉得自己身处于“牢房”之中。

后来,塞尔玛又开始尝试用文字记录生活,并逐渐爱上了写作。

两年后,她写成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

杨绛曾说:“一旦抱怨成为恶习,人生就会暗无天日。”

人生在世,没有谁的生活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

总是抱有一种“受害者心态”,既改变不了现状,又无益于自身。

与其一味抱怨,不如淡然处之,专注自己的生活。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认清自己的处境,把怨气化作底气,默默蛰伏,静静沉淀。

遇事不怨,受挫不责,才能重获应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戒掉你身上的穷气(深度好文)

04

马德说:“所谓穷气,就是把人性中的卑劣,养成了生活中的习惯。”

经济拮据只是表面的穷,更多的“穷”来自于思想的固执、眼界的逼仄。

倘若身上充满这些污浊之气,霉运也会紧随其后,自然越来越穷。

只有心里的穷气少了,身上的财运方能滚滚而来。

拥有善洞察的眼界,才能走出盲区,看得更远;

建立高层次的认知,才能突破局限,主导全局;

保持常自省的心态,才能向内归因,专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