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作者:智先生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1941年12月,停靠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被日本偷袭,损失惨重。

也是从这一刻起,太平洋战争正式打响,双方暗招全摆上了台面。

既然日本能利用空袭拿美国一血,那美国同样可以杀日本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将目光瞄向了敌人本土,你打我的前沿阵地,我就炸你大本营。

空袭日本的计划并不是临时起意,早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美国陆军就已经悄悄制定这个计划了,他们驾驶着P-40战斗机,秘密参加中国的空军作战,寻求对日本的空袭机会。

当日本正式对美国宣战后,美方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只是该采用何种战术、哪类机型,袭击哪个目标,需要好好斟酌。

美国复盘了一下,自家的双引擎轰炸机续航能力有限,根本飞不到日本本土,只能考虑以航母为发射平台,再搭配B-25中型轰炸机。

而当击中军事目标后,这些轰炸机还可以飞越东海,最后在中国安全降落。

作战方针弄好后,美国把首次空袭日本的重任,交给了王牌飞行员杜立特中校,给他一个月时间改装飞机和训练飞行员。

之后,十六架B-25轰炸机被运送到海域前线,瞄准日本列岛,一切准备就绪。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4月18日,杜立特把飞行员分成几组,分别轰炸东京、横滨、名古屋、神户等6个地点。

当杜立特的飞机第一个抵达东京上空时,不少日本百姓看到轰炸机,还以为是友军,直接挥手致意,根本不会想到敌机敢跑到自己头上撒野。

第一轮东京轰炸正式开始。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日本钢铁公司、名古屋飞机制造厂、三菱重工公司等军工企业,还有一些电力公司、军用医院、学校等受损严重,一共造成87人死亡,151人重伤。

严格来说,这次空袭对日本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战略意义却很重要。

一方面,美国将珍珠港受到的恶气发泄了出来,振奋士气,另一方面也让肆无忌惮的日本有所顾忌,得分出精力守家。

《纽约时报》的头版直接强调——

「两千多年来,日本一直自诩神圣领土从未受到任何攻击,但现在我们正盘旋在他们的领空,对日本帝国心脏造成有力一击。」

空袭后,日军先是震惊,接着恼羞成怒,迅速发动浙赣战役,企图摧毁位于浙江衢州、玉山、丽水等地机场,阻止美国飞行员安全降落。

随后日军还丧心病狂地发起扫荡作战,一边抓捕美国飞行员,一边在大陆多地进行大屠杀,造成约25万中国平民伤亡。

某种程度上,美军轰炸日本的代价,是由中国人来负责承受的。

在杜立特空袭后,美军又在1943年中期多次空袭千岛群岛,但造成的破坏力很小。

因为美军一直采用的B-25和B-17轰炸机,在综合性能上不够看,这也是多次空袭失利的重要原因。

而准备服役的B-29轰炸机可谓美军的及时雨。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作为一款专为亚洲战场定制的轰炸机,B-29轰炸机在性能、航程、载弹量等方面非常出色,被命名为「超级空中堡垒」。

美国军方还把轰炸了德国十几个月的柯蒂斯.李梅少将调了过来,指挥第一个B-29轰炸机联队。

这位李梅少将的经历非常传奇。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和满天星上将麦克阿瑟不一样,李梅没有显赫家世,也不是西点军校毕业生,但他凭借着彪悍战绩,依然在37岁那年晋升美国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

李梅性格坚忍、冷酷、执着,坚持「轰炸即是王道」的信条,是一位把空战上升为艺术的天才,指挥多次重大战役,并且在每次行动中身先士卒,越战越勇。

与此同时,美军针对日本的空袭暴露了许多问题。

比如从1944年6月到12月,美军一共轰炸了20次,投放近千吨炸弹,但对日本本土造成的实际性破坏,甚至都没法覆盖炮弹成本,是雷声大雨点小。

根据美国陆军的官方文献显示,后勤补给困难、B-29引擎故障以及投弹效率低下等等,是空袭失败的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美国陆航军及时作出一些调整。

先是把出击基地从大陆成都,移到新建成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机场,因为这里距离日本不到2500公里,是最佳狙击位置。

同时,美国军方把负责主攻的汉塞尔准将给撸掉,让李梅来亲自接手。

除了前面列举的问题,李梅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欧洲惯用的高空轰炸战术,并不适用于日本。

因为在日本上空7000米以上,常常会有强劲的高空气流,而且云层还特别厚,严重影响投弹精确度,所以平均投弹命中率只有5%,惨不忍睹。

几次无功而返的空袭行动后,李梅认为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在日本高空气流难以解决的情况下,盲目采用之前的精确轰炸战术,只是在白给。

而燃烧弹取得的奇效也让李梅眼前一亮,他发现日本和中国一样,大多以木质建筑为主,那为什么不采用大规模的燃烧弹战术呢?

他先做了一个「大型实验」,派出172架B-29轰炸机,对东京投放500余吨燃烧弹,结果2.6平方公里内的建筑被摧毁殆尽。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这一刻,战局终于被打开了。

1945年3月10凌晨,李梅正式对东京实行大规模放火行动,也就是闻名世界的「三月火攻」。

李梅为了这次行动赌上一切,因为在发动袭击前,他并没有呈请阿诺德上将的批准,也许是为了保护老领导。

毕竟这次的行动战术,已经违背了军方一直坚持的精确轰炸指令,而且大规模投放燃烧弹的战术还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得到军方首肯。

事实证明,李梅再次赌对了。

在他的指挥下,346架B-29轰炸机拆掉了大部分防御机炮,然后载满燃烧弹,在凌晨两点浩浩荡荡地飞往东京,统一执行在1500米低空投弹战术。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为了扩大战果,李梅先是派出王牌飞行员鲍里斯,驾驶轰炸机精准投放燃烧弹,在东京市中心烧出一个巨大的火焰十字架,给后方战友们标识——往这死里投。

同时为了加强燃烧效果,李梅安排10架轰炸机往「烤场」内倾斜了几十吨汽油。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经过一番微妙操作,效果如何?

1665吨燃烧弹倾泻而出,看上去还算「坚固」的木屋,在大火攻势下没挨几下就崩塌了。

而且在「适时」刮起的大风中,火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往四周蔓延,引发更大面积的火灾,就像东京版的火烧赤壁。

第一下没被烧死的人,纷纷逃出屋外,跳到水缸、浴池、河里去,但在助燃剂的威力下,持续燃烧的大火甚至把水给烧沸腾。

现场哀嚎连连,更多的惨状图我就不放出来了。

据粗略统计,这次空袭摧毁了大量军工企业,41平方公里建筑焚烧殆尽,占东京城区面积的7%,同时有8.3万人死亡,4万人受伤。

美军只损失14架B-29轰炸机,另外有42架被高射炮击伤,但依然可以安全返航。

见效果惊人,从3月11日开始。李梅分别对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大城市实施轰炸行动,整个三月份,日本地面都是滚烫的热感。

承受美军的三月攻势后,日军疯狂反扑,对盟军舰队开展大规模神风特攻队空袭,采用自杀式撞击,炸沉了众多军舰和运输舰。

但李梅岿然不动,针对日本本土防空差的弱点,大搞烧烤攻势,对日本各城市、重点建筑进行持续性轰炸。

直到日本投降前的一个月,在李梅的指挥下,轰炸机群对日本所有城市光顾了一遍,许多重点城市甚至被轰炸了好几回,直到完全瘫痪为止。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根据日本和美国官方,以及各机构的综合数据整理,从1945年3月-8月,美军对日本的轰炸造成约50万人死亡,500万人无家可归。

除了大量平民伤亡外,还炸掉了600余家大型工厂,让日本工业生产大幅回落。

这里面「李梅烧烤」造成的损失超过7成,自此李梅成了全日本人的噩梦。

其实打到最后几个月,日本平民早就渴望投降了,只是右翼分子们还想挺一波,觉得自己还能行,就算整个日本都被炸得坑坑洼洼,只要他们没死就有希望,苟住就能拖垮美军,要让一亿人玉碎。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广岛和长崎一共种了两颗大蘑菇。

为什么说李梅烧烤,是日本人永远的噩梦

大范围无差别的核威慑,让日本政府、尤其是高官们一下子老实了,在8月10日扔白旗投降。

由于「李梅烧烤」和原子弹轰炸造成的视觉效果太惊人,在战争结束后,围绕「空袭日本是否道德」这一点在国际上引起争议。

可不管国际社会如何纷纷攘攘,如果真要对比日军在中华大地以及全世界施展的暴行,那日本受到的那点轰炸损失都只是九牛一毛,论喊冤的话,日本人得打后排几百名再说话。

李梅将军当然算是一位反法西斯英雄,只是要说他对中华民族有恩,是国际友人的话,倒也不必。

因为在火烧日本之前,他是先在中国本土练手,并练出了事故。

据《武汉城市志》记载,1944年12月18日,在李梅少将的指挥下,第20轰炸机司令部派出92架装载大量燃烧弹的B-29轰炸机,对武汉日占区进行轰炸。

尽管在空袭前,美国军方以空投传单、秘密张贴标语的方式,警告武汉市民提早避难。

但由于投掷顺序的错误,只有少数燃烧弹投向了日占区,绝大部分投放到了居住区,造成大量中国百姓伤亡。

「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汉口市中心大部分化为废墟,直到1945年12月仍是一片白地,40000多平民在轰炸中伤亡,其中死亡人数约25000余人。」

这个污点,李梅是怎样都洗不掉的,又或者,他根本不怎么在乎。

就如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士兵过多关注战争的道德并深受困扰,就不是合格的战士。」

所以对于李梅来讲,轰炸才是一切,其余的连浮云都谈不上。

从国家层面来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利益和矛盾总是互相纠缠。

而对于民族情感来说,铭记历史不是在渲染仇恨,而是铭记先辈为了抵御侵略者所洒的鲜血,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耻辱,避免历史重演。

【部分参考资料】

1、詹姆斯·M.斯科特:《轰炸东京:1942,美国人的珍珠港复仇之战》

2、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战争与沉迷》

3、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太平洋:从马特霍恩到长崎》

4、菲利普·梅林格:《B-29对日空中战役》

5、军事文摘:《“天火”的惩罚:美国轰炸日本本土》

6、巴雷特·蒂尔曼:《旋风:1942至1945年对日空战》

7、贝特霍尔德·泽瓦尔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常规空袭》

8、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9、梁辉:《论战时美国对日本的战略》

10、理查德·弗兰克:《炸弹的长期影响》

11、匡己:《东京大轰炸始末——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战略轰炸记》

12、席康:《东京大轰炸真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