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复旦留美博士流浪16年:昔日英才如何走上这条路?

作者:懂事的美月讲故事

近日,复旦大学留美博士孙某某结束在纽约街头的流浪生涯,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他的经历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这位昔日的英才为何会走上这条路?

复旦留美博士流浪16年:昔日英才如何走上这条路?

孙博士的学术背景可谓辉煌,他毕业于复旦大学,赴美深造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还曾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学术生涯的高峰期,他曾在华尔街从事计算机工作,月薪达到美金6位数。然而,由于与婚姻等生活变故的打击,他陷入了深深的困境,身心遭受重创。

网友们“复盘”了孙博士的教育经历,并发现他曾是物理专业的“少年班”学生,与同为物理学家的复旦老校长谢希德合影。这一发现使得“少年班”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天才少年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是否应该办“少年班”的问题上。

复旦留美博士流浪16年:昔日英才如何走上这条路?

丘成桐教授

丘成桐教授在复旦大学的发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他认为,承认天才的存在就应该承认天才需要选拔和培育,更需要“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假若停办“少年班”,将学生全部按照普通高中生甚至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培养路径来培养,将会造成人才极大浪费。

对于“少年班”究竟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丘成桐院士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强调,“少年班”的目标是培养学术型大师,而不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或公司老板。这些从初中培养起来的青少年将成为全国各地数学科学的领导人才,投身基础科学研究。

复旦留美博士流浪16年:昔日英才如何走上这条路?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并非所有少年班的学生都能成为国家栋梁或行业领袖。但不可否认的是,少年班学院毕业生中确实有许多人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中脱颖而出,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也有许多人在IT、金融、制造等行业取得令人瞩目成就,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天才的沦落而否定整个少年班的培养模式。相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完善对天才少年的选拔和培育机制,确保他们能够在全人教育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