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作者:我最棒棒棒

前言

在明末乱世的战火纷飞中,七大将纷纷选择降清,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千差万别。有的跻身清朝高层,拜为相臣;有的幸运地成为太祖孙女婿,享受荣华富贵;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背叛,挑起叛乱的战火。权谋的舞台上,他们是如何抉择的?拜相、成太祖孙女婿、还是走上反叛之路,这是一场命运的赌局,其中隐藏着怎样的考验和机遇?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李永芳:投降后金开启大门,却在东窗事发後被冷落

1618年秋,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围攻抚顺城,此役势大力猛,让明廷无力相助。面对兵强马壮的后金军,抚顺守将李永芳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投降。他考量到形势所趋,明朝已强弩之末;而后金兵锋正盛,大有一统天下的架势。投降可以保住性命荣华富贵,甚至可以在新朝代伟业中分一杯羹。李永芳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打开抚顺城的大门,迎接后金军的入城。

努尔哈赤赏识李永芳的才能与魄力。他不仅以重金厚礼犒赏李永芳及其手下,更将自己的七弟阿巴泰的长女许配给李永芳,让李永芳一跃成为“抚顺额驸”。接着,努尔哈赤任命李永芳为副将,领兵一万,让他参与建立女真的国家体制。李永芳清醒地把握难得机遇,不辱使命,亲力亲为,为奠定后金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然而,“人生最难,莫过东窗事发”。皇太极继位后,李永芳渐被冷落。他的地位名誉不复往日,只是个三等子的闲散爵位;权力也大幅削减,只剩1800人为徒。李永芳心中明白,皇太极心有所属,自己难逃被利用的命运。他不过是后金灭明的一个棋子,一个打开帷幕的引子,一旦大局已定,他的历史价值也就所剩无几了。

1661年,李永芳在失意与黯然中离世。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最终结局灰飞烟灭。功成不受赏,实在令人唏嘘伤怀。

孔有德、耿仲明与尚可喜:原先三分天下有其二,却被迫潜逃他乡

1628年宁锦大乱时,三人自知大势已去,不得不投奔后金。当时后金可谓兵强马壮,而明朝已是强弩之末。形势所趋,投降也许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于是,三人带领手下三万余众,辗转跋涉,最终来到后金阵营,正式归降。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皇太极亲自出郊迎接,犒劳三人。不仅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更把三人统帅的部队尽数编入汉军,作为主力军使用。

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国,将国号定为大清,三人的藩王之位不变。之后数年间,他们率领重兵分别驻守辽阳、海州等地要冲,是大清稳固局势、整饬军容的中流砥柱。孔有德军事才能出众,屡建奇功;尚可喜谨慎狡诈,善于用兵;耿仲明则勇猛刚烈,敢打必胜。

然而好景不长,三藩之地日益繁荣强大,逐渐成为清廷心腹大患。尤其到了康熙朝,皇帝决意削藩,以免 再生祸端。于是,清军四起攻打三藩。平定三藩之乱後,尚可喜不敢留难,自请衣锦还乡;而耿仲明和孔有德则根本无路可退,只能带数骑辗转潜逃,不断转战各地,最终难逃被擒的命运。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他们建功约莫三十载,可谓出生入死,建树汗马。然一旦丧失利用价值,便被迫背井离乡,最终无好下场。真实的人生,从来就不会如他们的美名那般“顺”。

吴三桂:功高震主逼宫谋反,自取灭亡之路

1644年甲申之变时,吴三桂本欲降李自成,却因父亲被李氏凌辱而大怒。此时正是明朝天翻地覆之时,吴三桂左右为难,一时难以抉择。多尔衮趁机拉拢,许以厚禄高官,吴三桂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暂时归顺后金。

不久,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受封异姓王爵。此后数年间,他与三藩一道,为清廷攻打南明,使得大清顺利定鼎中原。可以说,没有吴三桂的归顺和戡乱之功,就没有清朝江山的长久稳固。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然而人性的贪婪与野心是无边无际的。年复一年,吴三桂见自己在南方积威积 Authority, ресурс и войска都在自己手里,心中暗生一统天下的心思。1673 年,年仅 18 岁的康熙帝下令削藩,此举不啻于火上浇油。大怒之下,吴三桂联手耿精忠、尚之信,旗帜鲜明地举兵造反。

然而,天意不可违。经过长达八年的激战,康熙帝凭借果断与机智,逐步削弱三藩军力。1679 年,吴三桂在成都病逝;他的继承人们或被灭族,或被迫自杀。功成名就的吴三桂,也终究难逃自取灭亡的悲哀命运。

洪承畴:功高震主弃用,被迫隐忍憋屈度余生

洪承畴,明末名将,深得民心。1638 年清军南下时,他视敌军如蝼蚁,誓死抵抗。但随着部下一个个陷落牺牲,他也渐渐意识到大势已去。1641 年松锦之战后被俘,皇太极多番威逼利诱,他才不得已投降清朝。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为了名为“大义”,洪承畴不仅背弃忠诚,更背叛了自己的灵魂。然而皇太极并不在乎他的痛苦挣扎,只将其当作一个极具利用价值的工具。借助洪承畴在南方的威望,皇太极大肆招抚东南士人归降,为自己表忠心而已。

顺治初年,洪承畴更是入内阁掌权,尽显示才干与谋略。然而好景不长。1661 年康熙帝即位后,他不再重用洪承畴,只将其排挤在朝政之外。洪承畴被迫隐忍憋屈,最终只得一个轻车都尉的闲散头衔。他虽功勋卓著,却被迫渡过颓废的晚年,可谓黯然神伤。

祖大寿:曾效忠两朝,却难逃被利用的命运

祖大寿是明朝名将,但由于在两次重大战役中阵亡惨败投降后金,他的忠诚和名声岌岌可危。为重新树立威信,他只能重新归顺明廷,重新效忠崇祯帝朝。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1644 年甲申之变时,李自成攻陷京师,明朝天翻地覆。这时的祖大寿面临再次抉择,他考量到大清气数未尽,决定第三次叛变,再次归顺大清。凭借在辽东的世交与声望,他成功劝降外甥吴三桂,为清廷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他终究也难逃被利用的命运。祖大寿曾一度受到皇太极重用,但很快便被软禁于家,无法纵横驰骋。皇太极只将他当作一个可以随意使用的工具,而他的才干、经验与威望,也仅成就他人的事业。

最终,祖大寿虽得以在京城颐养天年,但那无比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那被反复利用的命运,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结语:

李永芳、洪承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祖大寿,他们都是明末清初大名鼎鼎的名将。有些原为明将,后来被迫或主动投降后金;有些则从一开始便效忠后金。

他们曾经高高在上,功勋卓著,举足轻重。可他们都难逃被利用的命运。要么功高震主,失去利用价值而被抛弃;要么野心太大,自取灭亡。顺者昌,逆者亡,这就是他们最终的结局。

明末降清七大将结局如何?有人拜相,有人成太祖孙女婿,有人造反

这些先贤的沉浮人生,恰如明末滚滚长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它们组成的历史长卷,是那个动荡时代惊心动魄的注脚,也是我们今人切身思考的珍贵遗产。对他们的功过评判,对他们命运的拷问,更有助我们理解历史,洞彻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