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经买航母送给祖国,后来却宣布公司破产的徐增平,现状如何?

作者:MayHo美好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香港富商,为了祖国的海军强大,不惜花费巨资,从乌克兰买下了一艘半成品的航母,然后捐赠给了国家。他就是徐增平,一位爱国人士,一位敢于担当的商人。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为了买航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他的公司后来怎样了,他现在过得如何呢?

曾经买航母送给祖国,后来却宣布公司破产的徐增平,现状如何?

买航母的艰难过程

徐增平出生于1952年,是山东青岛人。1969年参军,1983年退伍开始经商,当时是香港创律集团董事会主席。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徐增平一直关心祖国的军事科技发展状况。1996年,他得知乌克兰有一艘未完工的航母要出售,他想到中国正缺一艘这样的航母,于是决定出面购买,然后捐赠给祖国。他注册了一家公司,亲自前往乌克兰进行接洽,告诉对方,自己只想买航母来打造一个“海上娱乐城堡”。但是,这一过程并不顺利,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

他的资金出现了断链。他原本和华夏证券公司,谈好融资合作,但是后来华夏证券公司因为内部问题,无法提供资金。徐增平只好另寻他路,最终通过竞价的方式,以2000万美元拿下了航母。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预算,但是他没有退缩,他觉得这是为祖国做贡献的机会,他不能放弃。

曾经买航母送给祖国,后来却宣布公司破产的徐增平,现状如何?

运输遭到了干扰。他雇了一艘拖船,准备把航母运回国。但是,在经过土耳其的海峡时,他遭到了土耳其政府的阻拦和勒索,他们不允许航母通过,要求他退回黑海。徐增平不得不和土耳其政府进行艰难的协商,同时也寻求中国政府的支持。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僵持,他才得以继续运输。但是,这还不是最后的困难,他还遇到了海上风暴,航母几乎沉没。直到2002年3月,航母才终于到达中国大连港口。期间,他为了运输、保险和外方的刁难,产生的费用已经达到了数亿美元,这让他的公司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破产的背后的真相

航母到达大连的第二天,徐增平在澳门注册的旅游娱乐公司就宣布吊销营业执照,整体宣告破产。这个消息,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和惋惜,他们觉得徐增平为了买航母,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他的公司就这样完了。但是,其实这只是徐增平的一个“金蝉脱壳”计划,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保护他的创律集团,让它免受航母事件的影响。

曾经买航母送给祖国,后来却宣布公司破产的徐增平,现状如何?

当初,徐增平为了买航母,专门在澳门注册了一个空壳公司,名为“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购买航母,然后捐赠。徐增平早就料到,这个过程会遇到很多风险和困难,他不想让他的创律集团受到牵连,所以他把所有的责任和风险,都转移到了这个空壳公司上。他的创律集团,只是作为一个合作伙伴,提供一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样,一旦航母事件出现问题,他的创律集团就可以安然无恙,而他也可以及时撤出,避免更大的损失。

事实证明,徐增平的这个计划是非常明智的。他成功地把航母送辉,也成功地保护了他的创律集团。他的创律集团,是一家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房地产、金融、能源、科技、文化等。在航母事件之后,他的创律集团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曾经买航母送给祖国,后来却宣布公司破产的徐增平,现状如何?

现状的辉煌和荣誉

现在的徐增平,已经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爱国人士。他的创律集团,已经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他本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项。他不仅关心自己的事业,也关心祖国的发展,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进步。他也一直关注着航母的命运,他为自己能为祖国的海军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豪。

2011年,徐增平在参加清华大学校庆时,捐赠了2亿元人民币,用来支持学校的科技创新和研发,他说要为祖国的科技强国梦贡献一份力量。他表示,他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一直关心祖国的军事科技发展状况,他买航母送给祖国,就是为了让中国的海军有一个强大的武器。希望,通过他的捐赠,能够促进清华大学的物理学院在前沿科学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成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曾经买航母送给祖国,后来却宣布公司破产的徐增平,现状如何?

结语

徐增平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一种爱国的情怀,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