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元饮料集体消失”引热议 线下销售占比不足5% 电商销量环比增120%

作者:北青热点

近日,“3块钱饮料集体消失”这一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热议。

不少网友反映,如今走进便利店,随手拿起1瓶饮料,售价动辄5到6元,部分咖啡饮料要8到9元。随机走访发现,北京多家线下便利店饮料柜台,3元饮料占比不足5%,有的小卖部,饮料柜里甚至全无3元饮料。

饮料价格上涨,与原料、包装瓶原材料成本上升有关。但不同于线下实体店零售,如今在电商平台,仍有大量的3元钱饮料存在,且饮料价格普遍比线下零售渠道低。

数据显示,3元饮料仍有广阔的消费市场。1月4日,京东超市推出3元饮料专区,专区内包含可乐、苏打水、豆奶、凉茶、绿茶等众多饮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口味需求。

3元饮料集体消失”引热议 线下销售占比不足5% 电商销量环比增120%

糖价走高 成本增加 带动饮料价格上升

据媒体公开报道,北京多家线下大型商超,有两种规格的冰红茶售价已经上调,而便利店的价格稍高,500ml包装的冰红茶售价4元。

随机走访调查显示,在北京一家罗森便利店,饮料柜台上共41款饮料,其中仅有2款饮料标价3元,分别是易拉罐装的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3元饮料的销售占比不足5%。而在另一家小卖部,饮料柜里共25款饮料,价格全在3元以上。

近期多种饮料价格上涨,饮料行业迎来史上第5波涨价潮。此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饮料为什么越卖越贵了?

一方面,根据饮料品牌的公告,涨价的原因是成本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的糖价指数较8月份上涨9.8%,达到2010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灌装饮料所用的PET塑料瓶,原材料就是原油,这也使得饮料的生产成本整体上涨。

对此亦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料的健康性,无糖饮料、低糖饮料受到追捧。这一类饮料定位较高端,售价也更高,从而带动了饮料整体价格的抬升。

3元饮料集体消失”引热议 线下销售占比不足5% 电商销量环比增120%

都市白领和学生更爱3元饮品 90后是消费主力军 电商销量环比增120%

不过,并非所有渠道都已难觅3元饮料的“踪影”。与线下商超相比,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仍能购买到种类丰富的3元饮料。

京东超市2023年12月的最新数据显示,从消费年龄上来看,在26-35岁区间的90后人群,依然是3元饮品的主力购买人群;从消费性别看,男性用户比起女性,更偏爱3元饮品;从地域看,北京、广东、上海、天津、新疆、海南和西藏依次排名消费前列。

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一线城市家庭、都市白领和学生人群,是3元饮料的购买主力群体。

京东超市数据显示,目前,平台上的3元及以下价格的饮料,数量占比30%,销售占比40%。最近一周,3元及以下价格的饮料销售总额,环比增长120%。

1月4日,京东超市推出3元饮料专区。在京东APP搜索“饮料畅饮不停”,即可直达饮料会场,其中的3元饮料专区,核算下来每瓶饮料价格为3元,甚至更低。

页面显示,专区内的商品既有可乐、苏打水等碳酸饮料,也包含菊花茶、绿茶、茉莉花茶以及凉茶,还有豆奶、乳酸菌饮料、瓶装咖啡等,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口味需求。

3元饮料集体消失”引热议 线下销售占比不足5% 电商销量环比增120%

业内人士分析,京东超市之所以能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做到低价,与其出色的供应链能力有关。不少高价饮料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往往会选择将较多利润留给便利店、线下商超等渠道商,而京东超市通过其智能化、数字化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与采购效率,从而进一步让利用户。

京东超市是京东的主要频道,位于京东APP首页左上角的频道列表,主要销售食品生鲜、日用消费品等。第三方数据及多项用户调研显示,在线上、线下商超中,京东超市的市场份额领先,价格最具竞争力,所售商品质量最有保障,各项服务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亿万消费者购物首选渠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