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冰雪游三问:有多火?为何火?继续火?

作者:南方+客户端

冰雪旅游“火”了!“南方小土豆”“小砂糖橘”“南泥北运”“冻梨摆盘”“尔滨”⋯⋯一个短短的元旦假期,不仅冒出了多个网络“热梗”和“新词”,还催生了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哈尔滨。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元旦假期期间,国内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16%。飞猪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冰雪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26%,广东、浙江、上海三个省份累计贡献了全国三成左右的冰雪游预订量。

哈尔滨数据显示,元旦假期该市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以黑龙江、吉林为代表的冰雪旅游目的地,为何会在元旦假期爆火?如何继续火下去?进一步提升冰雪体验、挖掘冰雪文化、夯实全产业链,或是继续火下去的“秘诀”。

有多火?

冰雪旅游热度居高不下

跨年活动、跨年晚会一直是元旦假期的大热点,但是今年例外,冰雪旅游成了最受瞩目的“黑马”主题。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冰雪主题成为元旦文旅消费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今年元旦假期期间,国内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16%,冰雪运动、冰雪景观以及冰雪主题的文旅活动是今年冰雪旅游的主要玩法。

冰雪游三问:有多火?为何火?继续火?

冰雪大世界。石启立 摄

飞猪数据也显示,元旦假期冰雪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26%,哈尔滨、长春、白山、乌鲁木齐、张家口等是冰雪游热门目的地。广东、浙江、上海是冰雪游客源地前三名,三个省份的游客累计贡献了全国三成左右的冰雪游预订量。数据还显示,元旦假期全国热门室外滑雪场热度同比去年增长超1倍,长白山、松花湖、亚布力、崇礼、北大壶是热门滑雪目的地。

哈尔滨成为了2024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凭借冰雪游“赢麻了”。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众多关于哈尔滨宠爱“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的热门内容。为迎接游客,哈尔滨的空姐在机场跳舞迎客,交响乐团在商场表演,鄂伦春族同胞带着驯鹿出现在哈尔滨街头与游客互动,连冻梨、冻柿子等水果都被餐厅切好摆盘再端给游客。

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40%,在全国目的地旅游热度榜单中排名第四,预计当地旅游热潮还将延续至寒假和春节假期。

黑龙江文旅在元旦假期也实现了大丰收。2024元旦期间,黑龙江旅游人气火爆,热度屡创新高,多项数据突破历史,全省累计接待游客6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高出全国增幅18.4个百分点;旅游收入69.20亿元,同比增长364.7%,高出全国增幅164个百分点。

作为东北地区的“冰雪双雄”,吉林省也迎来冰雪游高峰。据长白山管委会数据,2024年元旦假期期间,长白山主景区共接待游客2.2万人次,较2023年“元旦”假期接待人数同比增长96.0%,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21.7%。长白山景区门票“一票难求”,度假区内酒店预订亦持续火热。在冰雪旅游带动下,吉林省多地民宿元旦预订也迎来爆发。根据途家数据,延边元旦民宿预订量同比2023年增长了27倍,长春亦增速居前。

文化和旅游部元旦假期市场情况报送显示,冰雪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城市冰雪主题项目、主题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消费场景。广之旅方面透露,截至1月3日,该社冬游营收已赶超历年同期,其中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乡、长白山等游客关注最高。不少航空公司也在加密前往黑龙江、吉林等主要冰雪旅游目的地的航线。

为何火?

积聚了三年的需求

社交网络上对把前往东北体验冰雪的南方人称为“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背后体现的是南方人高涨的冰雪游热情。“大半夜穿着羽绒服在街上走的,在烧烤店排队的,99%都是南方来的游客。”哈尔滨出租车司机刘师傅笑着说,没有几个东北人会在零下二十几度深夜还在街头的,“本来冷清的冬天,一下子就被南方游客填满了,让我们也感觉热乎乎的。”

冰雪是南方人的“执念”,尤其是广东人,被笑称为“五行缺雪”,在南方难得一见的冰雪景色已成为最大的吸引力来源。“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色,很新奇。”在吉林阿什哈达雾凇观赏带,广东游客余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而他“第一次”的体验,还贯穿在整个吉林冰雪游行程中:见识冰捕、打卡冰雕、尝试滑雪等。

新鲜体验,是冰雪游火起来的重要因素。很多“南方小土豆”希望在冰天雪地里获得的体验包括“想扑在雪地里”“想堆个雪人”“想打场雪仗”“想吃根冰棍”“想体验雪没过膝盖”“想淋一次雪”等。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也在催热冰雪游。董宇辉一句“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引得大批人对这种浪漫充满向往;频频“出圈”的锦衣卫滑雪、“御剑飞行”侠女、引发争相模仿的“泼水成冰”,都颇具当地特色、有趣且易于分享,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旅游需求不谋而合。

不过,更大的原因是积聚了三年的需求。过去三年,由于出行不便,很多想要体验冰雪的南方游客只能将计划不断往后推。2024年元旦是自2020年以来冰雪进入最佳体验期的第一个公众假期,火爆也在意料之中。飞猪旅行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双12”活动中,冰雪旅游活动商品销量比去年增长近3倍,途家民宿报告也显示,截至2023年12月13日,含“滑雪”“冰雪”等关键词的民宿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7.5倍。

头部景点带动显著

冰雪旅游的火爆,离不开头部景区的“明星效应”,这些“顶级”雪景、冰雪体验,对整个地区的带动效果是显著的。在黑龙江,冰雪大世界、中国雪乡、亚布力滑雪场等,是最为知名的冰雪旅游景点,而在吉林,长白山、查干湖、北大湖,则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冰雪游三问:有多火?为何火?继续火?

夜色中的雪乡,在灯光映照下如童话世界一般。石启立 摄

哈尔滨冬游吸引物首推冰雪大世界。元旦假期,冰雪大世界接待量达16.32万人次,同比增长435%,收入4618万元,同比增长494%,其中,12月31日入园6.4886万人次,超过历史极值10.54%。雪乡是黑龙江冰雪旅游的一张重要“王牌”。“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的奇特小气候,造就了雪乡在全国范围内独特的景观。数据显示,元旦假期期间,雪乡景区接待4.46万人次,同比增长240%,收入4903万元,同比增长399%。

哈尔滨、亚布力、雪乡形成了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充分带动了沿线其他景区景点,位于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是游客必访景点,而在这条黄金旅游线路上,还包括有镜泊湖、亚雪驿站、横道河子、大秃顶子山等众多各有特色的冰雪旅游景点。

在吉林,长白山作为家喻户晓的冰雪度假目的地,已成为吉林的“金字招牌”,对当地文旅市场提速起到重要作用——事实上,不少游客也正是“冲着长白山而来”,除了看景,也感受滑雪、温泉、特色住宿及餐饮,一般停留时间多于2天,更有爱好者会长居至10天以上。

随着滑雪运动兴起,头部滑雪场的文旅带动效应也增强。比如吉林北大湖滑雪场,就促进当地文旅经济,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收入提升。比如永吉县北大湖镇南沟村依托景区资源,形成民宿特色集区,带动了全村就业、农产品销售等。

冰雪业态丰富多元

即使没有看过冰雪,看一天不够,看一种形态不够,但看两天,看三种,也会疲劳,如何让冰雪体验更丰富更多层次?在黑龙江和吉林,有主题乐园式的冰雪大世界、冰雪天地,有主打观赏的雪乡、雾凇,有主打运动的亚布力滑雪场、北大湖滑雪场、长白山,有主打传统体验的查干湖冬捕、镜泊湖冬捕。但他们均不是单一的体验,而是随着冰雪业态不断发展成熟,呈现出更多层次、更多元化的体验。

冰雪游三问:有多火?为何火?继续火?

吉林雾凇。

在雪乡,你除了能够体验到童话版的雪世界之外,在夜幕之下,火热的夜晚才刚开始。游客倾巢而出,在动感的音乐中,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跟随着秧歌队,最终齐聚篝火广场,开启雪地“羽绒服”蹦迪。龙江森工大海林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网红”蹦迪项目外,升级大秧歌表演、花车巡游、卡通玩偶,结合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民宿,打造旅游婚礼产业链,举办雪乡的冰雪浪漫求婚活动,打造雪乡特色花灯一条街,筹备雪乡雪雕大赛活动,“在景区内打造3处空中激光灯成像项目,让雪乡天天都有新变化。”

冰雪游三问:有多火?为何火?继续火?

雪乡雪韵大街上,游客去参加雪地蹦迪。石启立 摄

吉林冰雪旅游业态持续升级,传统旅游目的地在观光之外,亦开发出互动性产品、场景,以满足游客沉浸式旅游的需求。如查干湖景区在冬捕期间,推出系列互动性活动,游客可亲身体验冰钓、水下结网等传统技艺。吉林前郭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宣传中心主任单君国介绍,每天前来观赏冬捕的游客有1到2万。为了让查干湖“好吃又好玩”,查干湖会展中心更以“冰鱼雪洞奇缘之旅”为主题,打造“腾鱼市集”和室外“冰鱼雪洞”两大主题板块,游客可身着蒙古族服饰拍照,或体验雪洞冰钓、雪洞射箭、雪洞滑梯等项目。

侧重滑雪竞技的亚布力与侧重滑雪度假的长白山,也不仅仅有滑雪,更有温泉,“白天滑雪+晚上温泉”是很多游客喜欢的多层次体验。更多“冰雪+”业态或场景不断出现,扩展冰雪文化边界,与艺术、节庆等跨界融合,如长白山举办摄影艺术展、冰雪美食节、冰雪马拉松等。

生态管理服务提升

冰雪游火爆,除了优质的资源禀赋外,更离不开优质的生态、高效的管理和细致的服务。“冰雪双雄”黑龙江和吉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以吉林为例,吉林始终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环境保护基础上进行再开发。比如露水河长白山狩猎场,辖区内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遗存及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态,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乐园;其内长白山古树公园则是亚洲最大的原始红松母树林标志性观赏区、天然的绿色氧吧和自然植物博物馆。

冰雪游三问:有多火?为何火?继续火?

白天的雪乡,一片白茫茫。石启立 摄

提升管理水平方面,以雪乡为例,为应对旺季,龙江森工大海林林业局公司抽调500余名干部职工充实到景区经营管理工作中,制定实施了《雪乡旅游风景区车辆及人员管理规定》,与游客错峰出行,实行“网格化”管理;新增3.2万平方米临时停车场,采取手持验票方式,保障游客优先入园;策划实施文旅体验官制度,以游客角度实地体验提出针对性意见。通过一系列科学化、制度化、温情化的服务举措,不断提升游客的冰雪旅游满意度。同时,与牡丹江市文旅局、海林市相关行政部门组织召开旅游经营业主大会,签订“自律承诺书”,细化景区“失信人员”管理措施;制作投放1200余个投诉电话公示牌,畅通投诉渠道;继续实行先行赔付机制,确保涉及景区投诉第一时间调解处置。

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这个冬天的哈尔滨成了“模范生”,全城开启“宠粉”模式,千方百计满足“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的各种需求。“游客在评论区评论什么不满意,他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游客说在索菲亚教堂旅拍的时候如果有个月亮就更好了,我们就弄一个人工月亮,有游客说哈尔滨天太冷了,我们就造了很多的小暖房子,游客想吃冻梨,但不知道怎么吃,我们就特意弄出了冻梨摆盘。

继续火?

进一步提升冰雪体验

文旅实战专家、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指出,对消费者情绪价值的提供,是东北冰雪游火热的原因之一。他指出,要进一步提升冰雪体验,首先还是要在景区软硬件上“下功夫”,“目前来看,除了一些头部品牌,相当一部分景区的设施、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在客流量大幅增加时,景区往往出现管理、服务欠缺的问题。”

如何提质?“冰雪双雄”的做法可借鉴。根据《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吉林将打造国际冰雪旅游消费中心,坚持高质量、集约化发展,推动全省滑雪场“控量提质”,加快新建或提升一批滑雪度假综合体、冰雪小镇,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的滑雪度假综合体和四季旅游目的地。同时,长白山、北大湖等景区也带头示范,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产品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口碑。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也提到,基于市场需求、资源特色和同类型旅游产品的竞争分析,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冬季户外运动、旗舰冰雪景点、冰雪节庆三大冰雪旅游支柱产品。实施八大冰雪旅游提升战略,包括促进传统冰雪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发展特色新冰雪旅游目的地、推出新兴冰雪旅游产品及项目等。

“要进一步提升冰雪体验,硬件固然重要,也要重视情绪价值的提供。”熊晓杰指出,为游客提供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是东北游火热的原因之一、也是打造冰雪游的重要内容。以近期“南方小土豆”热梗为例,昵称不仅展现出东北亲切幽默的“人设”,也是在向南方游客传递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

进一步挖掘冰雪文化

厚厚的冰层里,折射出的文化特质却完全不一样。收获湖中鲜美大鱼,这是吉林松原查干湖独特的渔猎文化,雕刻成精美艺术品,这是黑龙江哈尔滨最著名的冰雪文化。“要长期维持冰雪旅游的热度,必须要重视对冰雪文化的挖掘。”熊晓杰指出,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产品、场景,比如哈尔滨冰雕、吉林雾凇等;另一方面,也要对冬捕冬猎这类特色节庆活动、文化进行挖掘、包装,使其成为主客共享的消费场景,“这样不仅会激发当地消费者的热情和自豪感,又对外地游客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对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是吉林冰雪旅游出色的关键。查干湖冬捕是一项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原始渔猎活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祭湖、醒网、凿冰、撒网、鱼跃冰封等环节在当地保留至今。而在白山市的锦江木屋村,游客不仅能观赏到东北地区仅存的一处传承性的满族木屋群,还能感受浓厚的人文历史。

冰雪文化除了垂直挖掘,还要横向挖掘,扩大融合。《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还提到,在冰雪旅游旗舰景点,借鉴太阳马戏团、冰上迪斯尼等模式,发展黑龙江省冰雪艺术秀、冰雪巡游等。增强哈尔滨“冰秀”的影响力和体验感;提升齐齐哈尔冰雪马戏、冰球比赛的影响力。前不久,何晶在围绕“提升龙江特色旅游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主旨发布上提到,将常态化举办“冰天雪地·美好生活”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加快推进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等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

“冰雪运动之所以热,跟当下追求小众、深度体验的需求有关。”熊晓杰指出,要更多地开发高山滑雪、冰上露营、攀冰岩等体验,进一步丰富冰雪体育文化内核;或是利用冰雪场景,实现与音乐节、马拉松、艺术展等活动的结合,吸引更多小众爱好人群,“如今小众的热爱会感染和影响大众的消费情绪。”

进一步夯实全产业链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完备的冰雪产业链,是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等赖以发展的基础。不过,从全产业链来看,中国冰雪产业链相当薄弱,即使是黑龙江、吉林,也依然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如现有冰雪景点季节性明显,年入住率较低;户外运动、冬季体育运动及体验型产品不丰富;冰雪旅游装备产业发展不足,竞争力不强;大区域冰雪旅游发展的重点重叠性高;区域协同性不强等突出问题。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条,促进中医药健康体验等新业态与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相关产业融合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核心竞争力。到2030年,力争全省冰雪旅游人数突破2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旅游强省、冰雪经济强省,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实现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万亿级”规模,建设成为中国冰雪经济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业内人士指出,构建现代化冰雪经济体系,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是冰雪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东北不能只有冰雪旅游,必须大力发展与冰雪相关产业,尤其是亲近消费者的冰雪装备上下游产业,逐步打破冰雪装备等高附加值产业由国外主导的局面,培育自己的冰雪装备品牌。”

【采写】南方+记者 蔡华锋 叶绮涵

【统筹】蔡华锋

【作者】 蔡华锋;叶绮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