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麦当劳,又涨价了

作者:破局者Breaker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今年冬天,比气温更寒心的,是麦当劳的涨价消息。

从12月27日起,麦当劳主要产品开始全线提价。接近90%的主要汉堡小食类产品挂牌价提价0.5元,只有会员可在涨价基础上享受折扣。

有心对比的网友发现,巨无霸套餐、麦辣鸡腿汉堡套餐、板烧鸡腿堡套餐、双层深海鳕鱼堡套餐等均出现0.5元至2元的涨价,薯条及脆脆薯条也较之前上涨0.5元及1元。

不过好消息是,有着“穷鬼套餐”之称的1+1随心配并未涨价,可以给诸位打工人少许慰藉。

麦当劳,又涨价了

这已经不是麦当劳第一次涨价。

其实在过去三年内,麦当劳中国每逢十二月末,都会进行一次涨价调整。

以“穷鬼套餐”1+1随心配为例,起初上市时价格为12元,在2021年12月末价格悄悄被提升至12.9元。在2022年末又再次涨价,提到了现在的13.9元。

麦当劳,又涨价了

虽然绝对数额不大,但从涨幅来说却增长了大概15%,而这次的产品价格调整,平均涨价调整也在3%左右。

当然,不断涨价并非是只针对中国市场。

麦当劳的意思很明确,在座的各位都该多掏点钱。

麦当劳,又涨价了

此前,韩国麦当劳上调30个菜品价格,幅度为100至300韩元;22年7月份,麦当劳十四年来首次上调在英国销售的奶酪汉堡的价格;

9月份,麦当劳自澳洲其部分人气商品价格上涨近一倍;同年9月末,日本麦当劳表示由于成本上升和汇率波动,将上调约60%产品价格。

就连美国本土,麦当劳在23年第一季度的门店价格就同比上调了8%,并取消了部分优惠活动。

虽然价格是涨了,可它量也缩水了啊。

兴许是降本增效的风吹终于到了麦当劳。火眼金睛的网友们最近开始发现,涨价就算了,怎么东西还越来越缩水?

麦当劳,又涨价了

虽然没有人会坚持几年内每次吃麦当劳都拍照保存证据,但面对现在还没有一个巴掌大的汉堡,在排除了自己几年内迅猛增长体格的可能后,怎么想大家都很难不怀疑它大幅度缩水。

麦当劳,又涨价了

在西式汉堡快餐御三家中,麦当劳始终是客单价最低的一位,价格显著低于肯德基、汉堡王两位同行。

这一策略虽然为它带来了好口碑与客流量,但同时也降低了收入。

2022年,麦当劳的收入虽然同比增长约6%,但净利润同比下滑13%,跌至61.77亿美元。到了2023年,今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尽管麦当劳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了10.5%,但该增速略低于2022年同期。

麦当劳,又涨价了

用涨价来提高利润这招,麦当劳最早试点在美国。

23年第一季度,麦当劳提高了美国市场定价。这一策略的结果是在去年让其收入增长了4.5%。甚至在全面涨价后总营收不减反增,达到了16年以来最高点。

尝到了甜头的麦当劳打算一招鲜吃遍天也就不足为奇,各个市场毫不意外的轮流喜迎涨价。

麦当劳,又涨价了

不过在如今餐饮行业价格战的大环境里,麦当劳涨价多少有点逆势而行的意思。

近两年餐饮领域最流行的关键词,其实是“性价比”。

无论是蜜雪冰城的疯狂扩张,还是瑞幸、库迪们的十元咖啡价格战,亦或各个平台可见的团购套餐优惠,无一不在宣告着餐饮性价比内卷时代的到来。

同为西式快餐的肯德基、必胜客,在去年平均客单价分别同比下降5%、9%,与麦当劳的涨价形成明显对比。

海底捞的整体客单价从去年同期的105元下调至102.9元;太二酸菜鱼的客单价也从去年同期的78元下降到75元。星巴克发布的截至2023年10月1日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其平均客单价同比下滑3%。

与此同时,餐饮业“超低价团购”也激战正酣。例如小龙坎“秋天第一顿火锅4人餐”,原价要470元,抖音团购价打3.8折只要177元;肯德基“黄金SPA鸡排堡/滋滋YES烤鸡腿堡OK三件套”抖音团购价直降18.6元;牛排家原价268元的“精选单人午市套餐”,美团团购价打4.8折只要128元。

对消费者来说,价格敏感度也越来越高,降价策略吸引的消费者尤其如此。

例如海底捞在去年11月时,取消了点单中半分与整份的区别,统一只提供半分,且将价格提升。以毛肚为例,原先半分价格为40元,改变后则涨价至58元。

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舆论反应,尽管海底捞官方做出了一些解释,但消费者依然不买单,最终导致海底捞被迫撤销变动。

麦当劳,又涨价了

这典型的说明了如今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群体的庞大,折扣策略吸引的尤其是这类消费者,这就让商家做出涨价策略时必须万分谨慎。

不过对于麦当劳而言,似乎还有充分的腾挪空间,毕竟较低的客单价就是涨价的底气。

只要“穷鬼套餐”还在,麦门就必定不缺信徒。

麦当劳,又涨价了

什么都涨,工资不涨。

就连吃个汉堡,也要被降本增效。

这年头的打工人,真有点太难了。想点儿攒钱,实在太费劲。

虽然无非就是开源节流四个字,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省钱的学问如今早已成显学,各种“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的平替文学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大家已经钻研透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