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流落日本的十大国宝文物:第3个已成孤品,最后一个国宝下落不明

作者:小鱼娱情速递

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珍贵文物的流失不仅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的损失,而且也成为了一道刻骨铭心的历史伤痕。尤其是在近代历史上,由于外来侵略和战乱频发,大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被掠走或流散海外。在众多失落的国宝中,流落日本的国宝级文物尤为引人注目。

流落日本的十大国宝文物:第3个已成孤品,最后一个国宝下落不明

唐鸿胪井刻石是其中独树一帜的文物,这块713年间所刻造的巨石碑文,见证了渤海国建立者与靺鞨族之间深厚的历史联系。这块重约95吨、高18米、面宽3米的石刻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价值,在历史学领域亦有着不可替代的研究地位。然而这块记录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民族关系演变的国宝,在1908年成为日本侵略者掠夺目标,并最终运往日本皇宫。

流落日本的十大国宝文物:第3个已成孤品,最后一个国宝下落不明

商朝晚期青铜器代表作之一的虎食人卣,则代表了中国青铜艺术达到顶峰时期的杰作。此器物以其精湛工艺和独特美感成为抢手货,并在战火纷飞中流入日本和法国,至今仍在日本被视作传世珍品。

流落日本的十大国宝文物:第3个已成孤品,最后一个国宝下落不明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则是唐朝时期少见的乐器文物。当圣武天皇驾崩后,这件曾经响彻盛唐王朝殿堂的乐器被安置于奈良东大寺正仓院内。如今,它以其稀世之珍被视作大唐盛世象征,却已非大江南北可观之物。

流落日本的十大国宝文物:第3个已成孤品,最后一个国宝下落不明

西魏时期珍贵佛经《菩萨处胎经》五帖,在大陆已无存世之例。此书籍记载了佛教传统与修行要义,对于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藏于日本。

流落日本的十大国宝文物:第3个已成孤品,最后一个国宝下落不明

而那幅源自圆明园馆藏、名为《红白芙蓉图》的画作,在外力劫掠下与祖国人民遥隔重洋。那画中芙蓉生动逼真、姹紫嫣红,昔日凭借这片水墨丹青能遥想圆明园之盛景,而今只能在异国他乡追思。

流落日本的十大国宝文物:第3个已成孤品,最后一个国宝下落不明

东汉光武帝刘秀赐给日本国主身份证明——汉倭奴国王金印,则见证了两千年前中国与日本关系交好之实证。金印虽一度失踪却最终被找回,并已成为日本骄傲地展示自己古代历史身份的重要标志。

流落日本的十大国宝文物:第3个已成孤品,最后一个国宝下落不明

继续谈南宋时期闻名遐迩、现存仅此一件孤品的曜变天目茶碗。这件茶碗曾属于织田信长所有,在著名本能寺之变中未能幸免,而今所剩无几,成为了日本传承至深至远之臻品。

《丧乱帖》则是书法界极为珍视、排列三大传世书法作品之列。与台北故宫《快雪时晴帖》、故宫秘藏《神龙兰亭序》并列轮廓清晰、意韵悠长。

元际禅师肉身也曾经因战乱从中国流失至日本,并在横滨鹤见区总持寺内受到供奉拜敬。而那颗记录着人类进化过程中关键信息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则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跟随日军消失不明,至今音讯全无。

面对这些流落他方的宝贵文物,我们不能不反思历史给予我们深深启示:保护文化遗产并非某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责任,这是全人类共同肩负起来保护和珍视人类共同记忆与智慧结晶的使命与担当。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自身文化底蕴认识和尊重其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

总结来说,每一件流失海外、特别是流落日本的国宝级文物都承载着中国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内涵。尽管现实情况复杂多变、追索难度重重,但应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向前发展,并通过合法途径努力促进失散海外珍贵文物回归祖国怀抱。每一次成功追回流失文物都体现一个民族对于自身历史记忆及文化认同坚定不移地捍卫;同时也是全球合作共享人类智慧成果愿景实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