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作者:青竹微读

2014年,莫迪以历史性压倒优势当选印度总理。

上任伊始,他就满怀雄心壮志地向全国宣布,要使印度经济实现历史性的腾飞。

“印度制造”将是他力推的核心战略。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长期以来,印度经济过于依赖服务业,而制造业领域却一直较为薄弱。在莫迪看来,要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就必须打造强大的制造业体系。

于是,他推出了大量鼓励企业投资、简化审批流程的新政。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产业升级提供后盾。

在莫迪的操办下,印度制造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国内外巨头纷纷投资建厂,导致印度连续多年GDP增速超过7%。

外界一时间对印度经济充满期待,认为印度终于迎来了经济起飞的机遇。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但很快,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工厂林立,基础建设却严重跟不上;产业结构失衡,过于依赖汽车和电子行业;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仍需进口核心技术和设备。

当初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政策,开始产生负面效应。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这些都让莫迪感到锥心的痛。

他陷入深思,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产业升级的质量并未跟上。制造业从无到有容易,从有到优则难上加难。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令莫迪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困惑。

与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莫迪还在印度社会弘扬以印度教为主的民族主义思想。他认为印度教文化是印度的核心所在,必须成为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这一思路在印度教群体中获得广泛支持,让他们有种回归自身文化认同的自豪感。但是,同时也导致其他宗教少数族群,特别是众多的锡克教信徒,感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利被严重边缘化。

各族裔之间原本就存在的种族、文化隔阂,在民族主义高涨的氛围下被无限放大。印度教与锡克教社区之间发生了多起街头冲突事件,互相攻讦甚至演变为流血事件。

2022年,一位印度裔锡克教领袖在加拿大遇刺身亡。印度政府立即声称,这是巴基斯坦特务所为,是对印度的恐怖袭击。

并要求加方拘捕嫌疑人。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这场围绕少数族裔权益的外交风波迅速升级。让莫迪始料未及的是,美国不仅没有支持印度的立场,反而加入了谴责印度的行列。

美国声称已掌握铁证,显示此次暗杀就是由印度特工策划执行的。

在美国的压力下,莫迪这才意识到,自己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已经严重撕裂了印度国内的种族关系,也导致印度在国际上的民主形象遭到质疑。

种族矛盾的危机正威胁着印度的统一和稳定。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这是一个严峻的警告,印度的民族主义之路走得太远了。纠正方向迫在眉睫,但又何其困难。

面对美国的指责,印度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如果继续推行印度教优先的民族主义政策,很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印度国内的族裔对立,威胁国家的统一。锡克教和穆斯林社区的不满情绪已经高涨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

种族冲突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但是,如果为了经济发展,放弃民族主义主张,采取包容各族群的模式,印度教信众又会强烈反对。因为印度教既是他们的信仰,也是认同的核心所在。

在经济发展和民族认同之间选择,对莫迪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他始终认为,印度教文化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印度崛起的重要支撑。

但稳定的政治环境,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

回望2014年刚上任时满怀的经济梦想,莫迪意识到,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梦想正因为民族主义的偏离而变得差强人意。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要重新找回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就必须慎重处理民族主义。不能一味排斥,但也不能容许它继续激进化,必须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点。

这对莫迪智慧的考验,艰巨程度丝毫不亚于经济转型。也许,此时此刻,印度需要的不是一个果断强势的领导人,而是一个理性睿智的调解者和稳定器。

近年来,世界格局和经济秩序正在加速重构。作为新兴大国,本应是印度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崛起的千载难逢时期。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印度正在错失这一历史性机遇。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随着中美贸易战升温,大量产能正在从中国流向东南亚。这原本是印度壮大自身制造业的绝佳契机。但由于基础建设长期薄弱,培养工业人才的时间成本过高,印度并没有完全抓住这波产业转移的机遇。

与此同时,在世界秩序重构中,印度本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口规模和市场优势,打破西方国家对新兴力量的全面制约,与中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增加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但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导致印度在国际合作中处于被动局面。

可以说,种种条件都指向,这是一个印度应该快马加鞭,加快国力增长的大好时期。但由于战略布局上的种种失误与盲区,印度并未从中受益,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都十分有限。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印度的地位并未因经济增长而实质性提高。相较于崛起势头更强的中国和俄罗斯,印度的国力增长乏力。

这是一个令人错愕的现实。

历史的机遇并不会永远等待。当一觉醒来,印度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一脚踏入了前途未卜的战略陷阱。

展望未来,印度需要从过去的种种失误中汲取教训,重新出发,重拾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

印度还是那个印度:错失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莫迪一脚踩入陷阱

莫迪必须重新审视2014年上任时的经济梦想,反思其中可能存在的理想主义与片面性。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的包容性,树立平等、团结的民族认同。

印度需要发挥丰富的人口红利,积极培养科技和管理人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更要支持民族企业成长壮大,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同时,印度还需坚持战略自主,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过度依赖某一国家或集团。只有这样,印度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望未来,印度拥有实现经济腾飞的一切潜力。只要政策得当,必将再现古印度“世界工场”的辉煌灿烂。当“印度制造”成为全球的一张亮丽名片时,印度也将真正成为不可忽视的世界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