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暨江苏省第二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作者:Mitsuki

仁慈的艺术,伟大的爱无国界。2020年11月20-22日,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20年度骨科学大会暨江苏省第22届骨科学术会议在全国抗疫阶段取得胜利的背景下,经过多次充分示范,在南京国际青年会议酒店成功举办。学术会议由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分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位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学术盛宴。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暨江苏省第二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张英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系关节外科主任,王坤正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主任、关节循环学组组长,唐天轩教授,苏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贤龙教授,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主任李慧武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闫世贵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叶兆明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学术主任孔荣教授,安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周建生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翟宗生教授,尚锡福教授,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省立医院)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翟德万副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学、关节医学、运动医学主任医师张文明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会议。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暨江苏省第二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会议经过多方精心筹备,本着"创新科技转型"的理念,搭建了一座全面的讨论桥梁。大会共设立了1个主会场和骨科创伤、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关节镜、踝关节、骨肿瘤、小儿骨科、显微镜、微创、骨质疏松、护理、创新改造等分会场,同时8个学校组重新选举成立4个学校组,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大会邀请国内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本次会议是分享成功与失败经验的平台,也是青年才俊展示成长轨迹的舞台,是大师演讲厅、专家领导、案例分享和各类学术争论的学术盛宴,让广大骨科学者站在学术的最前沿, 促进学科的发展,造福患者。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暨江苏省第二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开幕式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范为民教授、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长赵建宁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战区总医院院长苏伟教授主持。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候任会长王坤正教授,中医科学院骨科分会长张英泽教授。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暨江苏省第二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赵建宁教授说:"经过44年骨科前辈的辛勤耕耘和努力,我们迎来了第十届骨科分会的诞生,未来,城市,是本委员会奋斗的目的。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学术的不懈追求,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应该下定决心,用理论和技术创新向前走。在骨科领域,新技术、新途径、新技术、新设备都需要创新和技术改造,我们需要打破常规的发展道路,推动骨科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中国自主发展道路上的必由之路。"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暨江苏省第二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镜头聚焦主会场多位知名骨科专家开展各种学术主题演讲。其中,张英泽教授带来了"发明与发现对科技贡献的辩证关系",王伟红教授带来了"常态化流行病控制下的区块链与数字健康",王坤正教授带来了"中国关节的现状与未来",唐天轩教授带来了"70年医学生涯临床经典案例分享与借鉴";邱勇教授带来《脊髓纤维增殖的临床评价与治疗》;杨慧林教授带来《OVCF微创治疗思考》;刘伟教授带来"复杂股骨和颈部骨折的治疗决策";范伟民教授带来"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赵建宁教授带来了"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的分析及对策";而蒋青教授带来了"髋关节重建假体横截面的选择",林华教授带来了"骨质疏松症后骨折疗效控制";尹国勇教授带来了"骨科机器人在脊柱畸形中的应用";郭凯金教授带来了"骨科医生的正确创新和专利申请"。骨科专家轮流推广主会场温馨的学习氛围,气氛一再升华,展现了大会前所未有的盛事。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暨江苏省第二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会场外,国内多家骨科行业企业设立展位,展示行业实力。其中,国家级企业人工关节生产企业北京力达康科技有限公司携新型X5全膝系统参加活动,赵建宁教授、蒋青教授等多位知名骨科专家莅临利达康展位聆听产品设计理念和特点,并对展出的骨关节产品进行点评, 力达康产品与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给予了认可。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暨江苏省第二十二次骨科学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本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是一代骨科努力的象征,通过学术交流和经典案例分享,让参会者收获丰硕,受益匪浅。骨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有骨科专家、学者和国内行业企业将齐心协力,继续为骨科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