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韩造船业之争,韩国要弯道超车,半路杀出个美国,断了韩方财路

作者:立马观花

韩国的造船业订单自从被中国超过以后,已经连续三年排在世界第二了,并且这个趋势还在逐年拉大。这对于韩方来说,可谓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但挽救韩国造船业,韩方想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不过令韩方没想到的是,挡在韩国追赶中国造船业路上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

中韩造船业之争,韩国要弯道超车,半路杀出个美国,断了韩方财路

(韩国新船订单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二)

最近,英国和韩国媒体相继作出了统计,2023一年当中,全球新造船订单量虽有所下降,同比减少18.7%,但是中国船企承接了超过一半,达到59%,占比位居第一,而韩国船企承接量则有明显下降,同比减少37.6%,占比约为24%。

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造船订单量的增加,也让韩国船企倍感压力,一方面是因为韩国船企四年前的订单还没完成,导致船坞爆满,韩国船企只能筛选订单,对接单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单子越来越少,就会造成“马太效应”。这个术语来自圣经中的一句话:“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拥有的也要夺过来。”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中,马太效应描述了那些已经拥有优势资源的个体或企业往往会获得更多的资源,而处于劣势的则逐渐失去竞争力。

中韩造船业之争,韩国要弯道超车,半路杀出个美国,断了韩方财路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非常看重韩国造船业)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中国通过采取低成本战略和技术创新,已经在许多普通制造业领域超过了韩国。并且在造船业中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产业链,并且以交付的订单不仅数量满足了需求,质量上也很过硬。可以说是既赚了买卖又赚了吆喝。

而且大家能看到的是,在去年中国终于将造船业的第三颗“明珠”拿下,这就是中国自主建造的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2008年大陆第一艘大型LNG运输船“大鹏昊”正式交付,到2019年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服役,再到 “爱达·魔都号”开启试运营,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已被大陆尽收囊中。

这也让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船舶工业正在蓬勃发展,也坚定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合作的信心,为全球合作进一步创造发展机遇。

中韩造船业之争,韩国要弯道超车,半路杀出个美国,断了韩方财路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想要在传统的造船业上再次取得领先中国,目前来看似乎是不太可能,所以韩方想到了一条弯道超车的方案,那就是计划用高附加值的船舶订单,并实现船型多元化,增加韩方的收益。换而言之,就是去生产一些如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大型邮轮,以及使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船舶。还包括一些关键核心部件,像是先进的发动机、推进和自动化系统以及核心船舶材料制造技术。

当然这个思路是正确的,而且韩国正寻求将其造船专业技术保密,核心原因就是担心被模仿并失去生意。

可是中国也正在为国产液化天然气船开发自己的技术,只能说在这条道路,是中韩的一条新的赛道,双方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虽说韩方在设计、模型开发、标准制定、建造管理和品牌营销方面似乎有些优势,但要知道,韩国若是不把最大的拦路虎铲除,韩方在未来还将在高附加值的船舶领域继续被中国超越,而这个半路杀出来的正是美国。

中韩造船业之争,韩国要弯道超车,半路杀出个美国,断了韩方财路

(液化天然气需要用专业的液化天然气船运送)

为什么说美国在中韩造船业竞赛中有很大的影响,其实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造船这个行业其实和房地产有点像,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艘船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价格,买方自然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钱,这就需要造船厂家向银行贷款了,厂家用订单做抵押,向银行借钱然后造好船之后,再陆续收后面的尾款。

本来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也没什么,但是众所周知,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几乎把全球的资本都快抽干了。而韩国为了应对美国的加息,自己也得加息,这就导致韩国的利率从1%猛涨至3.5%。

这对造船业无疑是地震一般的影响,毕竟造一艘船不仅价格高,时间还久,到头来韩企不仅给人免费打了工,还得赔一大笔。

反观中国,受到美国加息的影响并不大,利率很长一段时间不升反降,这一来一回,就迅速拉开了和韩国的差距。

中韩造船业之争,韩国要弯道超车,半路杀出个美国,断了韩方财路

(美联储加息会引发全球经济动荡)

坦白说,若是韩国不改变现在的情况,还想着用造船业的高附加值的订单来追赶中国,这并不是一个特别明智的选择。最好的方式还是将造船业的基本三大环节牢牢地攥在手中,也就是供应链、生产和市场。

此外,还得进一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年代,一度是美国单级化的世界以及美元的霸权体系,这确实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但是当全球化的形势发生转变,前期红利吃干净之后,颓势也就呼之欲出了。

其实这也说明一个道理,韩国的造船业可能谈不上衰落,而是回到了它原本应该在的位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