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农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凶手自会出现

作者:言话古今

包拯是北宋名臣,以廉洁公正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而著称于世,被后人尊称为“包青天”或“包公”,京师曾流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说法。

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布衣到朝廷重臣的跌宕起伏,也留下许多惊心动魄的断案故事,展现了包拯的智慧,尤其是“牛舌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包拯的故事。

老农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凶手自会出现

包拯的发展史

包拯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是一名官员,从小他就随着父亲宦游各地,并且勤学好问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喜爱推理断案,为后来的人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包拯天资聪颖,17岁就中了进士,但是因为孝顺父母不愿离开家乡,所以没当官太长时间就辞去官职回家陪伴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后才重新出仕。

他先后在扬州、庐州和端州等地任职,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和品德深受百姓爱戴,进而得到朝廷的重用与提拔。

纵览包拯的发展史,他曾任三司户部副使、三司使主管财政,还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改革税制和盐法缓解国家的财政危机。

老农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凶手自会出现

后来又出任谏院知院、御史中丞,任职期间积极上奏弹劾一些奸佞之臣如王魁、李淑等,所以包拯又有一个外号叫做“包弹”。

当然,相比于上述的种种经历,他最为人所敬仰的职务则是权知开封府事,也就是北宋时期的开封府尹,相当于现代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为何会如此呢?主要就是因为包拯在任职开封府尹期间作风公正严明,断了无数的大案要案,惩治不少的贪官污吏,保护广大的百姓,还赢得“开正门”的美誉。

包拯的断案故事流传至今令人叹为观止,比如21世纪初期热播的《少年包青天》、《开封府》等诸多电视连续剧,就是以包拯为蓝本策划的。

老农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凶手自会出现

当然,在诸多的影视剧中存在杜撰的情况,但有一件事情却真实存在,还能体现保证的智慧与推理能力,就是历史上流传甚广的割牛舌案。

割牛舌案

“牛舌案”发生的时间很早,当时包拯还不是开封府尹,而是在扬州担任天长县县令。某一天有一个老农向他告状,说自家的耕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牛舌被割意味着牛会在不久后死亡。

这件事情放到现代来看不值一提,但在古代却是犯法的。古代耕牛是农耕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能够节省社会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古代耕牛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得无故杀牛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历代法律均严禁任意屠宰牛,除非牛年老体衰无法耕作,牛主人提出申请,经官府许可后才能宰牛。

老农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凶手自会出现
《宋刑统》就有相关的规定:今后应有盗官私马牛杂畜而杀之,或因仇嫌憎嫉而潜行屠杀者,请并为盗杀。如盗杀马牛,头首处死……

所以在宋朝私自杀牛是违法行为,严重时会被处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水浒传》中英雄好汉动不动就要“几斤牛肉”根本就不真实。

言归正传,老农前来县衙向包拯报案,一来是为了撇清自己的关系,即耕牛不是自己杀死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官府找出幕后的真相。

包拯听完老农描述的案情,沉思一会后屏退左右,秘密告诉眼前这个告状的人说:你回去把牛杀了,并且把牛肉拿出去卖了,不多久小偷自会出现。

老农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凶手自会出现

老农不知道包拯为何要这样安排,但既然官老爷都这样说了必定有他的道理,回到家便将牛宰杀并拿到市场上售卖,很快就引来一大群买牛肉的人。

牛肉摊上风风火火十分热闹,天长县县衙也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的目的则是举报老农私自屠牛并贩卖。包拯二话没说便将他逮捕,并声称眼前之人就是割牛舌头的犯人。

事情真相大白

包拯做出如此判断并非空口白牙,在北宋杀牛是犯法的,但牛被他人所杀原主人却无罪。

也就是说,如果割牛舌之人真的想要杀牛无需大费周章,所以此人的目的并不是杀牛,而是为了将罪名安在牛主人身上。

说到这里事情就简单了,既然割牛舌之人是为了陷害,那么当看到牛主人贩卖牛肉必然不会像别人那样购买一些尝尝鲜,而是上告官府治他的罪过。

包拯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才让牛主人贩卖牛肉,如此割牛舌之人就会自投罗网,事实也的确如他所料想的那样发展。

来告状的家伙被包拯突如其来的指控弄得心理防线崩溃,再加上经受不住严刑拷问,脸色大变之下只好承认罪行。

很快牛主人便来到县衙,看到凶手也明白事情的原委,二人之间存在很深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在仇恨的驱势下,此人便趁着夜色割掉牛主人家的牛舌。

老农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凶手自会出现

宋朝禁止民间屠杀活牛,一旦被发现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本来想等着看好戏再抓住机会踩牛主人一脚。岂料,牛主人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还大大方方卖牛肉发财。

心有不甘的犯人前去县衙状告,也因此掉入包拯的计策不得不认罪,“盗割牛鼻”在北宋是主犯论死的大罪,所以这个挟怨报复者的结局恐怕悲惨。

包拯是北宋的名臣,一生廉洁自守不畏权贵,不附势力不为私利,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尚书,甚至被道教奉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是大陆古代清官的典范。

现如今,他虽然已经去世千年之久,但关于其形形色色的传奇故事依旧是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割牛舌案就是其中之一,此事体现了他非同一般的思考方式与推理能力。

老农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宰了卖肉,凶手自会出现

像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还有冷青冒充皇子案,这类案件真实存在,并不是电视中杜撰的,包拯将有限的信息串联起来,化腐朽为神奇一步步揭开事情的真相,让人惊叹不已。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