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手机电量剩一半就充比较好,还是快没电了再充比较好?因为什么?

作者:大海鉴世界

1973年,发明第一部手机“大哥大”的马丁·库珀采用了笨重的镍镉电池。这种电池价格低廉,原材料容易获得,完全能满足当时的通话需求。

但是,这种电池体积巨大,单个就重达1公斤多,几乎占据了手机整个体积的一半。另外,镍镉电池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记忆效应”。

手机电量剩一半就充比较好,还是快没电了再充比较好?因为什么?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没有对电池进行完整充电就开始使用,会导致电池的容量永远停留在初次使用的电量,无法发挥出全部容量。

因此,老一辈经常会认真叮嘱新用户,一定要对刚买的手机电池进行充分的预充电,就像给电池“开荤”一样,这样才能“解锁”电池全部的容量。

否则,不进行正确的预充电,电池的容量会被永久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时的用户只要求电池能支持通话即可,对电池的要求还相对简单。

后来,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电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才逐步摆脱了早期电池的种种限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方便。

手机电量剩一半就充比较好,还是快没电了再充比较好?因为什么?

进入1990年代,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丰富,用户对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支持通话,还需要支持更长的待机时间。

简单的镍镉电池已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于是,第二代镍氢电池取代了笨重的镍镉电池,开始在手机中广泛应用。

相比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的体积更小,重量减轻了15%,这对于便携性的提升意义非凡。同时,它也提供了30-60分钟更长的通话时间,大大延长了手机的续航能力。

另外,镍氢电池没有明显的记忆效应,可以根据需求随时充电,没有繁琐的步骤限制,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手机电量剩一半就充比较好,还是快没电了再充比较好?因为什么?

但是,镍氢电池也存在过度充电会发热膨胀的问题。为了预防安全事故,当时一些手机品牌都会在说明书中提示用户,电池充满后要立即拔掉充电器,及时断电,这样可以避免部分记忆效应,延长电池寿命。

可以说,镍氢电池的问世,推动了手机功能的改进与更新,也让用户对手机电池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支持通话上,而是开始考虑更长的续航时间,以适应手机功能的加强。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第三代锂离子电池终于研发成功,并很快成为当今智能手机的首选电池。相比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采用了更先进的材料和结构。

它使用层状氧化钴锂作为正极,碳素作为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可以自由地在两个极间流动,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手机电量剩一半就充比较好,还是快没电了再充比较好?因为什么?

这种全新的工作原理,使得锂电拥有诸多显著优势——体积更小、没有记忆效应、可以随时充放电而不会影响电池容量。

尤其是没有记忆效应这个特点,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与以往只能在电量耗尽后再充电不同,现在即使电量剩余一半,用户也可以随时给手机充电,而不用担心会缩短电池寿命。

可以说,锂电池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电池的使用习惯。同时,它也推动了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手机功能和续航时间不断增长的需求。

但是,锂电池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出现爆炸事故。所以用户还需要注意避免在高温下充电使用。

手机电量剩一半就充比较好,还是快没电了再充比较好?因为什么?

总体来说,锂电池的诞生是手机电池技术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也让智能手机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产品。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近年来也时有手机电池爆炸的事件发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除了使用环境温度过高、用户操作不当之外,也与一些品牌的设计制造存在缺陷有关。

一些小品牌为了降低成本,在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上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此外,随着手机使用时间的延长,电池的充电效率下降,也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因此,选择大品牌较有保障的手机很重要。另外,当发现手机电池容量衰减明显时,应及时考虑更换新电池,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手机电量剩一半就充比较好,还是快没电了再充比较好?因为什么?

但是需要注意,电池更换一定要在正规的维修点进行,切不可自己拆装,否则操作不当就很可能会导致短路甚至爆炸。

日常使用中,也要注意保持手机的清洁,避免灰尘堵塞散热孔,或液体流入电池区引发事故。现在很多小孩子都会使用智能手机,家长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培养正确的使用习惯,注意防水防尘等措施,避免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以降低安全隐患。

从上世纪70年代的大哥大到当前各种智能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池技术也实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巨大飞跃。

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时期电池技术的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发挥电池的最大效用,也避免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手机电量剩一半就充比较好,还是快没电了再充比较好?因为什么?

在选择手机时,消费者不应仅仅盲目追求某个品牌,而要考察产品的设计理念、电池品质等各方面信息,选择一个相对可靠的产品。

日常使用中注意正确的充电方法,遵循专家的建议,在电量降到一定程度后再充电,避免频繁从充满到耗尽的循环对电池造成损伤。

同时要注意保持手机的清洁,防水防尘,不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充电使用,以减少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好使用时间,不要沉迷其中。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树立科学的使用观念。

手机电量剩一半就充比较好,还是快没电了再充比较好?因为什么?

让智能手机真正成为丰富我们生活的工具,而不是控制我们生活的“电子鸦片”。

总之,选择优质的产品并合理使用,既可以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其潜在风险。这样智能手机才能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美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