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作者:会发光的暹罗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丨浮世清欢

编辑丨浮世清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夜生活已悄然兴起,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在那个资源极度匮乏、就连电灯都没有普及的年代,人们的夜生活究竟是怎样过的。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的农村人晚上都做些什么,经历过的恐怕都50了。

那么七十年代的人晚上究竟都干些什么?如今有哪些依然仍做呢?

听故事

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别说电视,村里连电都没通上,照明用的也只是煤油灯,尽管如此,大多数家庭还是会将亮度调至最低,只有等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才舍得将灯光调至最大。那些没有明亮灯光的夜晚,属实有些寂寞。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七十年代那时候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时期,农村很多人都去支援国家建设,比如修铁路、建水库这些。白天劳动结束后,大家通常都会聚集在一块,听民工里的长者讲故事,那些有能力讲故事,大多都是有一定学识,侃侃而谈。

讲的故事大多都为古代英雄事迹或者四大名著一些的,可能有些民工已经听过好几遍,但还是愿意同大家伙一起,再听一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通常讲故事的时间比较长,有时都连续两三个小时不停歇。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民工们也非常感谢长者,该端水端水,有时还会一起凑钱给长者买烟抽,那个年代,烟这玩意可是香饽饽啊,大多数人都是抽不起的。等到夜深人静,大家都有倦意之后,才会散摊回到各自工棚去睡觉。

不止是大人,就连小孩子也愿意听故事。每当夜幕降临,村里长者就会坐在门外同邻居闲聊,而孩子们也都知道谁会讲故事,都成群结队的围在老人身边,请求老人给他们讲故事,大多数老人都拗不过孩子,笑呵呵的答应孩子们。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要说让孩子们最激动和兴奋的,莫过于鬼故事了,那时的科学不太发达,很多人还都信奉鬼神论,尤其是在河边树林里“鬼火”的加持下,在听完鬼故事后,孩子们的心里可谓是既激动又害怕,还会浮想联翩,幻想那个场景。

回家的道路也都是成群结队,绝不敢独自回家,那个年代家里的孩子都多,可能好几个兄弟姐妹一起结伴出去的,要不是这样,恐怕孩子们都不敢回家。父亲和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母亲对这些很少感兴趣,最喜欢的就是围聚在家门口闲聊了。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七十年代,要说一个家庭中最累的,肯定是母亲,不仅白天要跟随丈夫一起干活,晚上回家还要做饭洗衣,等吃完饭之后还要忙活家里的活,种菜、剥玉米、喂猪食等等,若是家中有人衣服烂了,还要打着煤油灯补衣服。

等这一切都忙完,天色也不早了,很多都选择直接睡觉,不过在一些比较闲暇的日子里,晚上母亲也会坐在家门口,同邻里邻居一起聊天,那时候的人们见识实在有限,大多谈论的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朴实无华。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也正是因为那个年代人们的淳朴,才给贫乏的生活增添一丝乐趣,让大家都能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一切向前看。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现在能有如此生活,一切都离不开那个年代先辈的无私奉献与刻苦努力。

捉迷藏、看电影

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什么原因,那个年代的月光无比皎洁,甚至是说比黄昏时候的天还亮,孩子们在吃完晚饭之后,都会跑出家门去寻找小伙伴玩,往往村里的大队处,都集结了好几十个孩子。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众多孩子们会分成几拨,在一起玩耍,当时最流行的莫过于捉迷藏了,有些稍微大点的孩子还会聚集在一块“打仗”,类似于摔跤,过程难免不了受伤,不过也都是一些擦破皮的小伤,孩子们沉浸在快乐中无法自拔,丝毫不在意这些。

女孩子们则是会聚在一起跳皮筋、丢手绢等,但是相比于男孩子,大多数女孩子还是会待在家里,陪伴在母亲身旁,听母亲讲故事,或是帮助母亲干活。虽然如今物质生活丰裕,但那份纯真是再也看不到了。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如今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晚上孩子们都是在家一人抱一个手机打游戏,家长们也不放心放孩子单独出去玩,更愿意让孩子待在家中,不过相比之下,或许还是让孩子和同龄人一起嬉戏打闹,更适宜孩子的成长。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视,但是会周期性的播放一些露天荧幕电影,这也是人们最喜欢,同样也是最精彩的娱乐活动了,只要村子里要播放电影,那么一吃完晚饭,无论是男女老少,都会一人搬一个小板凳,提前到场地去找个好位置等候。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没有通电的日子,村子里的人也几乎很难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看电影不仅是娱乐项目,也是村民们丰富见识的重要方式。很多孩子也不是为看电影,就是图一个热闹的气愤,会在片场到处跑动玩耍,感受淳朴的乡村人情。

一般村子里放电影是很难得的,可能几个月才放一次,因此大家都很珍惜,在遇到邻村放电影,只要得到确切消息,就算奔袭十几里的路,也要赶上看电影,往往一场电影的播放,台下都是密密麻麻的,聚集了附近几个村的村民。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那个场面,甚至比现在的一些演唱会都要热闹,等到电影结束,人们四散开来,行走在田间的小路,赶忙回家睡觉,以迎接第二天的农活。那时天空的星星很亮,有些地区还有萤火虫,就算没有路灯,也能照清回家的路。

听广播、扫盲学习

当时实行的是集中化管理,为了更有效的通知到每一个村民,村里都会设一个广播站,还会特意安排一个广播员,用来通报全村的大小事件,以及国内外的大事,这是村民们为数不多了解到外面世界的渠道。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一般广播站也都是在晚上进行播报,让村民们坐在家中,就能了解到近期发展的大事,在闲暇时间,或是事件播报结束,广播里还会放一些歌曲,大多都是红歌,用来激励鼓舞村民,给村民的生活增添一份别样的姿彩。

就在前几年,微信还没有这么普及的时候,大多数村里还都是依靠广播的方式,向村民们通报最近村子里的大事和一些国家的政策,这两年大家在广播里听到最多的,恐怕就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条例了吧。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如今我们所说的文盲,可能是高中没毕业的人群,但其实他们还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最起码常用汉字都是会书写的,而那个年代所指的文盲,是一点文化都没有的,真正的大字不识几个。

国家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而且是正值发展困难期,更需要知识分子,为了整体提高人们文化水平,村里都会进行扫盲运动,当时人们白天还都要干活,很多文盲学习班都是在夜间开设,夜间学习也成为许多人同年回忆。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这里的扫盲学习主要针对的就是年轻人,正值年少的他们更需要文化的洗礼,在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能更广泛的结交同龄异性,因此村里的扫盲学习班也成为重要的“相亲场地”之一,许多年轻人都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结语

时代在进步,人们却更怀念曾经,七十年代的农村虽然还没有通电,但人们的夜生活却异常丰富,或是听故事、或是看电影、或是小孩子们在一块玩乐,成为许多人内心最深处的回忆。

这不是瞎扯,是实话,七十年代农村人晚上做什么,经历过的都50了

如今物质条件已经非常充裕,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有些贫乏,似乎更怀念曾经的日子,不可否认,曾经的日子非常贫困,但人与人之间热情而淳朴,情谊十分深厚,或许人们回忆的也只是当初的童真和快乐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源:

2,《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3,《共和国大事记:1977年》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