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为开源备份软件,备份市场将如何生变?

作者:王琦 785
华为开源备份软件,备份市场将如何生变?
华为开源备份软件,备份市场将如何生变?

作 者丨倪雨晴

编 辑丨张伟贤

图 源丨图虫

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无形资产,数据保护也成为核心课题。而在数据保护产业中,数据备份是关键环节之一。

但是,中国作为数据大国,数据备份的建设比例并不高。近日,华为公司副总裁、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在一场发布会上指出,当前中国数据备份意识薄弱,备份架构、备份软件核心技术落后,关键行业数据备份比例低,国家和行业数据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比如,在美国和欧洲,数据体量中约60%的数据有备份,但在中国得到备份的数据只有大概22%,其中金融作为关键行业,备份的数据比例只占15%。一旦出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资产会得到损失,而且会影响经济、生活、工作。

并且,随着AIGC等新应用催生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也对数据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华为推出了数据备份战略,发布全闪备份一体机旗舰新品,并宣布备份软件开源,以应对智慧金融、自动驾驶等场景对数据备份效率及数据安全方面的新诉求。

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备份软件的开源。周跃峰表示,数据备份软件成为数据存储产业的技术生态,中国市场独立的数据备份软件产品发展了十几年,至今无法应用到很多关键产业,这种“me too”式封闭的发展道路证明行不通。据了解,华为将优先选择存储厂商进行合作,而不是备份软件厂商,目的是共享技术,共建备份存储生态。

备份软件市场生变

谈及备份软件开源,周跃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开源团队做了近两年的长期准备,不仅要开发出备份软件关键技术和产品,而且要在国内外关键客户场景中得到商业级的考验和应用。华为明年上半年会把开放代码的工作全部做完,现在主要是面向中国市场。

事实上国内也有独立的备份软件厂商,但是规模并不大,华为选择开源路径背后有多重考量。

首先从产业技术发展看,“我们意识到在中国自主可控的备份软件技术是缺乏的,导致应用环节不广泛,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的数据保护的现状,”周跃峰分析道,“为了让中国能够快速从数据大国走向数据强国,我认为没有必要有备份软件这样的细分产业,我们做好技术共享,让软件代码和存储、整机进行结合就可以了。”

这也意味着,华为开源备份软件,并将备份软件定义为存储技术生态。随着华为新战略的推出,数据备份解决方案架构也从三层(应用,备份软件,备份存储)变为两层(应用,数据备份一体机),换言之华为把备份软件和存储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一体机产品。

华为数据保护领域总裁李永健认为:“未来无论是从技术的演进、客户投资的发展需求来说,独立的备份软件产业终将会消亡。我们看到,独立的备份软件加网络加介质的堆叠的架构,不是最优的选择,因为这种架构不如备份存储的内生备份能力带来的性能和成本更好,这不符合华为当前对于产品技术未来的定义。”

对于开源,他进一步谈到,如果不开源,并不能帮助客户来选择一个最优的架构,并损伤中国数据保护产业,“在有限的投资下让行业有一个更好的产品选择,来加速数据保护这个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做这件事的初衷。”

可以看到,当前数据存储大行业中,备份软件是一个短木板,华为即将开源的open-eBackup将提供统一、开放的备份软件使用体验。“(备份软件)越来越成为短木板,没有必要,我们希望木桶越做越大,水越装越多,而不是让某一块短板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障碍,应该让过去封闭的备份软件产业变成开放的技术生态。”周跃峰说道。

算力生态的第二选择

从政策层面看,《“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在征求意见,发布在即,国家对于数据产业的重视可见一斑。

周跃峰表示,数据成为资产会酝酿出大的产业,“在这个大产业当中,我们还要能够构筑自己的生态和自主可控的标准。数据存储这个大产业涉及到热、温、冷数据还有相关的工具软件,备份软件过去近10年发展过于缓慢,核心产业比如金融业,用的备份软件并不是国内的,已经不适合当前数字经济大产业的发展。”

他认为应该用新的方法,数据备份软件产业一定是开放的技术生态,把这个技术生态和中国当前蓬勃发展的数据存储产业结合在一起,以新的方式快速往前走。

2023年,华为提出要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这个第二选择、第二平面,不仅仅指算力芯片层面,也包括存储能力。而备份软件作为存储产业的一部分,也是整体算力生态的有机组成,如今华为选择开源,也在构筑该领域的第二选择。

周跃峰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发生变化,即过去以欧美为主导的IT标准体系的唯一性正在打破,“我们不反对这样的标准体系,今天还在用这个标准体系,但是唯一性就没有必要了。华为在做IT的过程中越来越开放,大量的软件在开源。我们开源备份软件并不是希望在备份软件领域,凭借华为的市场拓展地位获取一些利润和收入,而是更希望做强中国的数据产业。”

但是发展数据保护产业挑战不少。周跃峰告诉记者:“数据的保护是要花钱的,今天更多的企业把数据保护、尤其是数据备份作为成本来看待,而不是作为生产力来看待,这一观念没有发生改变,是当前最大的挑战。其次才是技术挑战,所以把备份软件技术和开源也是为企业减少一些压力。”

尽管颇为低调,事实上华为在存储设备领域位于全球前列,“过去半年,我们面向存储产业开源了CANTIAN引擎,就是希望至少在分布式数据库结合存储可以替代Oracle数据库,”周跃峰说道,“明年在存储产业相关的技术、部件当中,我们会选择性进行开源。为了构建第二个平面,非常欢迎中国第二个强的存储厂商,第三强的存储厂商,能够产生出来。让中国从数据大国变数据强国的过程中,光靠华为是不行的。”

SFC

本期编辑 钟海玲 实习生 宋佳遥

华为:预计2023年收入超7000亿元

华为重磅发布!余承东:千万元内最好

科技大厂开辟智能汽车新战场,小米、华为或将双峰并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