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值得关注|成渝文旅新地标

作者: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通。“宽洪大量”“资足常乐”“七星揽月”“美石美刻”,随着川渝文旅组合持续“出圈”, “火热”成为川渝文旅发展的一个共同关键词。

从2023年12月28日开始,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正式启动2023成渝文旅新地标评选活动,开启川渝文旅领域“年度盛宴”,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广大网友积极加入进来,共同探寻川渝文旅的“诗与远方”。

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值得关注|成渝文旅新地标

昔日锦观驿 图据四川文旅厅

川渝旅游新趋势:

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2023年,川渝两地文旅部门议定9方面28项协同性任务,目前已完成24项,其中“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通联覆盖两地,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带动百万人次出游,拉动消费超10亿。同时川渝联合发布系列特色主题游线,包括“成渝高铁”“欢乐五一”“川渝亲子游”等主题,互作主宾拉动巴蜀文旅消费。

“成都和重庆主城都市区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双核驱动’的重要区域,具有较强水平的旅游发展指数。”重庆交通大学旅游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张玉蓉认为,随着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推动,川渝在旅游推介、产业发展、客源互送、宣传营销上,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两地文旅融合形态也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

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值得关注|成渝文旅新地标

位于内江的成渝古道双凤驿 图据四川文旅厅

文旅“新秀”: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值得关注

半个月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第七次联席会在西昌召开。会上,四川省内江市、四川省资阳市、重庆市永川区、重庆市大足区、重庆市璧山区、重庆市铜梁区、重庆市荣昌区成渝古道中部沿线的“两市五区”文旅部门共同签署《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区域协作备忘录》,标志着两地共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正式迈出第一步。

“巴蜀自古山水相连,成渝古道就是不可回避的交融通道。它不仅是风景旖旎之道,也是一条人文璀璨之道。”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院院长顾相刚介绍,作为汉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成渝之间主要的陆路交通的成渝古道,从地理上看,成渝古道自西向东,依次跨越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三大地貌单元,并通过沱江水相连,沿途自然景观优越。

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值得关注|成渝文旅新地标

成渝古道双凤驿县志 图据四川文旅厅

文旅“新秀”——川渝古道文化旅游带上,有哪些旅游资源?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成渝古道主要包括“东大路”和“东小路”:其中东大路从成都出发,经资阳雁江、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璧山等地进入重庆城区;东小路从成都出发,经资阳乐至、安岳,重庆大足、铜梁、璧山等地进入重庆城区。

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值得关注|成渝文旅新地标

成渝古道 图据四川文旅厅

顾相刚介绍,成渝古道沿途拥有龙泉山、缙云山、中梁山,三岔湖、白云湖、响水滩,龟亭岛、猫儿峡、金刚沱、朱杨溪、石笋山等山水资源。根据前期梳理,成渝古道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36处,省级旅游度假区3处,旅游资源丰富,值得关注和期待。

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值得关注|成渝文旅新地标

位于资阳的南津驿老茶馆 图据四川文旅厅

探寻文旅新秀的“诗与远方”

发布系列指数 让旅行更安心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评选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评选经推荐、初选、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后,将举行颁奖典礼,并现场颁发“2023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等重量级榜单,并发布“拥抱星空的最佳观景台”“亲子游首选地”“自驾秘境”等,探寻川渝文旅新秀的“诗与远方”。

颁奖典礼现场,还将发布一系列指数。封面新闻将联合相关机构,发布成渝相关城市的能见度指数、游客满意度指数、消费指南(包括乡村酒店、民宿等)、最宠爱的伴手礼指数、不得不吃排名等,给消费者一份实实在在的旅游消费指南,并以此加大对城市的宣传推介。

今年评选活动将通过封面新闻APP及三方平台矩阵开辟互动通道,邀请用户参与征集互动。

活动期间,封面新闻派出记者团队,深入全国各地,一方面,挖掘游客及市民在元旦、春节旅游期间体验的文旅新玩法。另一方面,报道游客和市民在旅行途中遇到的旅游陷阱等典型故事,揭秘爆火背后的“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综合用户互动情况和全网数据,发布用户口碑“旅游听劝笔记”“出游白名单”“旅游避雷指南”等。

赶紧加入进来,一起来分享和推荐,共同见证川渝文旅“年度盛宴”的精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