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满嘴仁义道德最不被看好,却书写了春秋时期短暂的霸主大业

作者:昭君史书

#文章首发挑战赛#

他被认为是最不配春秋五霸之名的春秋霸主,其仁义作为也被看成是虚伪做作,甚至现今的很多观点都评价其愚蠢和迂腐,但是他却以自身之作为,书写了春秋时期短暂的霸主大业。

他满嘴仁义道德最不被看好,却书写了春秋时期短暂的霸主大业

公元前651年,宋国国君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

在那个乱世称雄,武力征服的纷争时代,宋襄公则倡导修行仁义,并主张以此争得中原盟主地位。

其即位之初,就参加了齐桓公组织的葵丘会盟,并接受了盟约,此后,宋襄公紧跟齐桓公的步伐,积极维护齐国的霸主地位,此外,宋襄公还接受了齐桓公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的嘱托。

他满嘴仁义道德最不被看好,却书写了春秋时期短暂的霸主大业

公元前643年,齐国五子争权导致齐国内乱,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当时宋国并不算强大,但宋襄公曾接受齐桓公的委托,宋襄公信守诺言全力帮助太子昭。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率领卫、曹、邾等国军队全力护送太子昭回国,并帮助太子昭平定齐国内乱,扶助太子昭上位,太子昭是为齐孝公,宋襄公也因此名声鹊起。

在齐桓公死后,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则想效仿齐桓公,认为自己能继承齐桓公的地位,可以“尊王攘夷”,号令天下。

除此之外,宋国是殷商的后裔,弃殷投周后受到周朝的礼遇并得到宋国这块封地,被周天子允许使用礼乐制度祭祖,成为地位最高的诸侯国。这些的身世加持,让宋襄公多少有点狂妄。

他满嘴仁义道德最不被看好,却书写了春秋时期短暂的霸主大业

公元前639,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以盟主之位自居,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这引起楚国的不满。

此后,又自作主张再次约定鹿上之盟,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争当诸侯霸主之位就有诸多矛盾。但宋襄公非常坚守礼仪,觉得应该“以德服人”,会盟之时也不带军队和兵器。

楚国在当时被认为是“蛮夷之邦”,楚成王更是不讲什么道义,会盟之时直接把宋襄公就给绑了,以此为要挟进攻宋国。此后,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

宋襄公受此之气,心里自然非常不爽,不出这口恶气,恐怕此后难以在诸侯国里面混。

于是在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起兵围困支持楚国的郑国国都,当时郑国是楚国的盟国,楚出兵救郑,宋襄公与楚成王交战于泓水。

他满嘴仁义道德最不被看好,却书写了春秋时期短暂的霸主大业

当时,宋军与楚军相遇于泓水两岸,而宋军于北岸更靠近其国都商丘,楚军要进攻宋军就必须渡河。按照当时的条件,宋军是有一定优势的,若在楚军渡河之时发起进攻,楚军想必定会折戟沉沙。

然而宋襄公是个极其遵守礼仪道德之人,多次不听将领的劝阻,稳坐钓鱼台胸有成竹的样子,非要等到楚军渡河排兵列阵之后,才发起进攻,然而等到楚军发起进攻,宋军一击即溃。

在乱战之中,宋襄公还被楚军一箭射中大腿,狼狈逃回国都,次年伤重而死,宋襄公短暂的霸主大业自此结束。

他满嘴仁义道德最不被看好,却书写了春秋时期短暂的霸主大业

虽说宋襄公在当时并没有称霸的绝对实力,反而还败于泓水之战,但春秋前期的诸侯争霸讨伐战争都讲究君子之战,双方约定时间和地点,排兵布阵后再开始决斗,实打实的以实力说话。

楚国在当时并不被中原各国所接受,其被认为是蛮夷之邦,自然不把中原的礼仪放在眼里,也不会按套路配合宋襄公的周礼仁义。

楚国也正是因为依仗蛮力欺负礼让的宋襄公,最终为中原诸侯所不齿,埋下了城濮之战被晋文公击败的伏笔。甚至楚国曾多次欲北上进军中原,都被中原大国打了回来。此后更是开启了与晋国长达近几十年的的中原争霸赛。

他满嘴仁义道德最不被看好,却书写了春秋时期短暂的霸主大业

自进入春秋时期开始,虽周朝制度的礼乐制度开始崩坏,但是经过周朝前期几百年的发展和巩固,繁复的周礼早已深入民心,周朝制度的文明礼仪也成了当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诸侯之间的道德准则。

诸侯争霸也不是要消灭别人,而是要让诸侯臣服、号令诸侯。更不是像春秋末期到战国,诸侯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

他满嘴仁义道德最不被看好,却书写了春秋时期短暂的霸主大业

所以,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下,宋襄公遵守周礼,修行仁义的老贵族风度,胜之要武的风格,也就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虽然霸业极其短暂,但其也曾让诸侯臣服,成就一番事业。

毕竟,当所有人都顺流而下的时候,唯独他扛着春秋大义的大旗逆流而上,也不失为时代英雄!

【声明:以上历史分析及观点,仅供参考阅读,如您也喜欢历史类文章,欢迎关注转发和评论,谢谢】